滑动轴承的刮研与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测量
一.轴瓦安装与检测瓦背的接触要求:
首先将机体瓦座与轴瓦瓦背的贴面清理干净,并在机体瓦座中涂红丹显示剂(厚度小于0.003),然后把两下瓦安装在瓦座中,使两者相对往复转动一定角度(30°-45°),最后吊起下瓦,检查与瓦座的接触率与角度(表一)。如接触率与角度低于要求,在减速机运行时,轴瓦就会产生角度位移,研点分布应保证在接触角的两侧较中间多。刮研上瓦同样,测量时用塞尺测量。
二、轴瓦地刮研
刮研轴瓦应以轴为基准,两者对研后利用曲面刮刀进行刮削。刮研良好的轴瓦,不但能使轴瓦受力均匀,而且还为轴瓦的润滑创造条件。
轴瓦的刮研一般分粗刮、细刮和精刮三个过程。在粗刮阶段刮刀可采用正前角刮削,刀迹宽,行程长,刀迹要连成一片,不可重复;细刮阶段宜采用小前角刮刀刮削,刮去粗刮的高点,按一定方向依次刮削,两次刮削交叉45°—60°,点越疏刮削面积越大;在精刮阶段最好用负前角刮刀刮削,为检查轴瓦的刮削情况,所涂的显示剂一定要薄而均匀,以便观察。
在刮研轴瓦时,不仅要使接触点、接触角符合技术要求,而且还要使顶隙,侧隙达到允许的数值。通常刮研方法是:先刮研接触点(表二),同时照顾接触角,最后再刮侧隙。
刮瓦的程序是:先粗、细刮下瓦,再粗、细刮上瓦。尔后精刮整
个瓦,最后刮侧隙和存油点。
上、下轴瓦与轴颈的接触点要求表二:
接触角αα角范围内接触点(点数/25x25mm)
α=120°(稀油)
转速轴瓦内径
r/min≤180>180-360>360-500≤300432
>300-500543
>500-1000654
>1000865
1、下瓦的粗、细刮研:
首先把两下瓦安装机体瓦座上,并使下瓦在横向保持基本水平,然后将齿轮轴放入两下瓦中,并沿其正常运转方向转动2---3圈。然后测量轮轴的水平度并作记录。最后将齿轮轴吊走,这时应根据轴颈和两瓦的接触情况及两瓦的相对标高开始对两瓦同时进行粗刮。粗刮时应首先考虑齿轮轴的水平度。粗刮的头几遍,刀法应重,刀的运动行程为15-25mm,刀迹要宽10mm以上,没有接触到的不允许刮削,当两瓦的接触弧面达到50%左右,齿轮轴的水平度在0.25/1000之内时,就应开始细刮研,刮研时刮刀要锋力,用力不要过大,过大会产生波纹,刮去粗刮时的高点,刀迹长6--10mm,宽6mm,按一定的方向依次刮削。刀迹与轴瓦中线成45°,高点周围也要刮去,点越疏刮削面积越大,直至接触角内接触点均匀,齿轮轴的水平度在0.20/1000之内时,至此就完成下瓦的粗、细刮研工作,但不要急于精刮,因为在精刮上
瓦时,下瓦接触点会增大,这样就需要在精刮上瓦的同时修刮下瓦的大块点。
2、上瓦的粗、细刮研:
上瓦的粗、细刮研的方法及其要求与下瓦的粗、细刮研的方法及要求基本相同,两者所不同的是应把上瓦放在齿轮轴上进行对研、故从略。
3、上、下轴瓦的精刮研:
上、下瓦经过粗、细刮研后,已经在接触角内有了接触点,但接触点较大,尚需要进一步精刮研。先合上上瓦,打上定位销,拧紧螺栓,使齿轮轴按其正常运动方向转动两圈,折去上瓦,吊走齿轮轴,最后进行破大点精刮工作,直至接触点达到要求。精刮分三种情况,最亮的点全部刮去,中点在中间刮去一小片,小点不刮。在研后小点会变大,中点会变成两个小点,大点会变成几个小点,没有点的地方会出现新点,点越来越多,刀迹长一般5--6mm,宽4mm。这里注意:要根据计算出轴瓦顶隙确定结合面的加垫厚度,加垫片数不宜超过三片,材质为铜。
4、侧间隙的刮削:
待精刮完成后,应把120度接触角以外的部分刮去,(也可将中部刮成舌口型,比侧间隙要低,保证进油)同时将轴瓦接触角处轴向两侧刮低0.02-0.04mm,宽度在10-20 mm。要注意刮侧间隙时,在瓦的接触部分和不接触部分之间不允许有明显的界限,应使其圆滑过渡。
5、存油点的刮削:
当上工作完成后,宜在轴瓦的接触弧面上刮存油点,存油点的作用是畜存润滑油并积脏物,以保证轴瓦的良好润滑,点的形状可刮成圆形或扁状,低速轴瓦刮点要均匀,油点要深(一般0.3—0.5mm),面积为(15-20 mm),其面积不应超过接触角面积的1/5,存油点要使它与瓦面圆滑过渡。高速轴瓦油点要均匀,油点要浅些,以便建立油膜。
三、轴瓦间隙的测量:
轴瓦间隙决定油楔的动压,油膜的厚度,并影响轴瓦的承载能力和运转精度,同时,轴瓦的间隙又约束着所采用润滑油粘度。在一般情况下,轴瓦间隙过大,会引起减速机的震动和轴瓦寿命降低,轴瓦间隙过小,会导致烧瓦事故的发生。因此,轴瓦间隙的合理确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轴瓦间隙可分为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其中径向间隙又分为顶间隙和侧间隙。轴瓦间隙应按图纸和制造厂的规定,不得擅自变动,若无图纸资料可查时,圆形轴瓦顶隙取轴径的1.5—2/1000,侧隙为顶隙的一半,轴向间隙取1—2 mm。
1、顶间隙的测量:(如图)
在轴瓦精刮前应测量一次轴瓦顶间隙,在轴瓦刮研完毕后为最终确定轴瓦结合面垫片厚度。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压铅丝(保险丝)法测量。(1)、折掉上瓦;
(2)、用直径为1.5—2倍间隙值、长度为20—40保险丝分别用黄油
按图粘在轴颈和轴瓦的结合面上;
(3)、合上上瓦,,打上定位销,均匀拧紧螺栓,用塞尺检查结合
面间隙,应使其间隙值基本相等;
(4)、折掉上瓦,用千分尺测记保险丝的厚度;
(5)、顶间隙为顶部保险丝厚度的平均值减去两侧保险丝厚度的平
均值;
σ=a1+a2/2-b1+b2+b3+b4/4
式中:σ—轴瓦的平均顶间隙
a1、a2—轴颈上各段保险丝压扁后的厚度值
b1、b2、b3、b4、—轴瓦的结合面上各段保险丝压扁后的厚度值(6)、计算结合面加垫厚度δ
δ=c-σ
式中:c—标准顶间隙值
(7)、确定轴瓦结合面的实际加垫厚度
把计算出的来理论加垫厚度取整,以确定轴瓦结合面的实际加垫
厚度,然后制作铜垫加在轴瓦结合面上。
2、侧间隙的测量:
轴瓦和轴径的侧间隙,通常采用塞尺来测量,测量时四角瓦口处进行,
塞尺插入深度为轴径的1/10—1/12,由于侧间隙为楔形,故塞尺不可
插入过深,四角间隙应一致对称。
3、接触角的测量:
用0.03厚的塞尺沿瓦口插入,检查插入深度是否一致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