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的中医理论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愈合的中医理论探讨
更新日期:2009-12-21 点击: 陶早旭
关键词:骨折愈合;中医药疗法;理论探讨
笔者就中医对骨折愈合的认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求教于各位同道。
1 气血说
气血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有温煦的作用,血有濡养的功能,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气血以濡养。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离不开气血的充养。《灵枢.经脉篇》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灵枢.本藏篇》又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了气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经脉畅通 ,气血调和,骨骼就能得到充养而使筋骨劲强。据此可以认为:骨折以后,必须经脉畅通,气血调和,才能愈合。倘使气滞血瘀,经脉闭塞,则气血不和,断端得不到滋养,就难以愈合。《圣济总录.伤折门》云:“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所伤折,则气血淤滞疼痛,所伤不得完,所折不得续”。“脉者血之府,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外固,经脉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淤,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完也。”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说:“血不活者淤不去,淤不去则骨不能接也。”
气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每当骨折以后,如气血旺盛,就能加快断端连接;反之,如气血不足,骨折就难愈合。清.顾世澄《疡医大全》说:“患在髀枢及气备罕到之处,最难调治。”因此,后世伤科医家都遵循明.刘宗厚《玉机微义》中所提出的“先逐淤血,通经络,和血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补益胃气”的治则,对骨折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每能收到预期效果。
2 肝肾说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六节藏象论》还说:“肾者……其充在骨”。提示肾脏的精气,能生养骨骼。《素问》又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能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甚,……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筋骨懈堕。”这几段经文,说明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与肾之精气盛衰有内在的联系。并指出:肾气旺盛则骨骼生长,肾
气衰退则骨骼亦随之衰退。《素问》又说:“肝主筋”,“肝生筋”,“肝者其充在筋”。“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明.李梃《医学入门》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这都说明肝脏的精气除充养筋骨之外,又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而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骨折以后更需肝的调节。从理论上确立了调补肝肾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所以清代伤科大师钱秀昌提出“内服接骨紫金丹,兼调理用地黄汤”以补肝肾的内治法则。《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和《伤科补要》两书的强调,在治疗骨折难以愈合的部位“髀枢”时,常服加味健步虎潜丸。该方十六味药中,十味具有补肝肾作用,并以盐水炒黄柏作为引经药,使药力直入肾经。阐明了补肝肾以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反复验证。
3 阴阳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阴阳所代表的两种物质所产生的。《素问》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认为人是阴阳对立统一体,经常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才能保持健康,所以《素问》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中有关阴阳平衡可使筋骨劲强的论述:“圣人陈阴阳,筋脉同和,骨骼坚固,气血皆从”。“血和者,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等。这些记载,使后学认识到骨折以后维持阴阳平衡,可促使断端愈合。故清.顾世澄《疡医大全》说:“凡伤损之证,若骨已接,骱已入,其肿不消者,此元气虚弱也,怯弱则不能运散,淤滞益凝也。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惟补中益气汤滋阴助阳,内服十全大补汤……则运气健旺,淤血自散,肿痛自消。《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以上文字,提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但是藏精的五脏,又可以因饮食五味过量而受伤,注意饮食调和,可使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腠理固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骨骼需五味的滋养,而五味出于脾胃,因此脾胃健旺,亦可充养骨骼,促使断端愈合。所以明.薛已《正体类要》说:“损伤之证,肿不消,色不变,此气血虚而不能愈,当助脾胃壮气血为主。”这些论述,为我们在治疗骨折过程中,注意阴阳平衡和调补脾胃,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