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的中医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外伤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

中医骨伤科侧重于辨证施治,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既可以缓解病症,又可以促进康复。

本文将就中医骨伤科主要疾病的辨证与治疗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骨折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骨折可以分为关闭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对于闭合性骨折,中医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辨证施治。

比如说,如果患者有疼痛、肿胀、局部发红等症状,中医可能会考虑是“瘀血阻络、气滞不畅”引起的,应该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还会结合针灸、推拿、草药等疗法,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于开放性骨折,中医治疗更加复杂,需要及时清创、止血,防止感染等。

据中医理论,开放性骨折易导致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康复进程。

因此,中医师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骨伤科在治疗骨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快速止痛、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除了骨折外,脱位也是中医骨伤科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脱位主要是因为筋骨受损、气血不通所致,表现为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脱位时,中医师通常会结合推拿、拔罐、针灸等手法,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关节复位,恢复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根据病情调配草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疼痛。

软组织损伤也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软组织损伤包括扭伤、挫伤、撕裂等,常见于运动员、工人等。

中医认为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气血凝滞、筋骨不利所致,治疗时应及时舒经通络、活血化瘀。

中医师可以运用拔罐、刮痧、针灸等疗法,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此外,中药外治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渗透到病变组织,加快康复进程。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中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引言骨折是指骨骼遭受外力作用而断裂或破裂的一种损伤。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骨折被归类为“骨折证”,并通过辨证论治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分析一、气血不畅导致的辨证在骨折的辨证过程中,气血不畅是常见的辨证之一。

气血不畅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得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加重。

治疗上,中医会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气血循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肝郁脾虚导致的辨证肝郁脾虚也是一种常见的骨折辨证。

肝郁常常导致情绪不稳,而脾虚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转化。

对于这种辨证,中医会采用调理肝脾的方法,以平稳情绪、改善消化功能,从而促进骨折的康复。

三、肾虚导致的辨证肾虚是导致骨折辨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肾主骨髓,肾虚会导致骨髓功能减退,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骨质的再生。

中医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会通过滋补肾气、强健骨髓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康复。

辨证论治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血调畅: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

2. 肝脾调理:调理肝脾,平稳情绪,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骨折的康复。

3. 补肾强健骨髓:滋补肾气,强健骨髓,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质的再生。

结论中医对骨折的辨证论治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肝脾和肾来促进骨折的康复。

然而,骨折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个体化的辨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思路与方法

如何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一直是骨 伤科领域研 究 的重点课题 。据
统计约 5 一1 %的骨折患 者可 因各种原 因 发生骨 折迟 缓愈合 % 0
或 不 愈合 。 因此 , 高 骨 折 愈 合 率 , 复 其 功 能 是 治 疗 的 关 键 。 提 恢 近 年 来 , 骨折 迟 缓 愈 合 、 愈 合 治 疗 研 究 取 得 较 大 进 展 。显 微 对 不
【] 2 林晓 , 邱晓 嘉. 图像 分析技 术在 医学上的应 用. 包头 医学院 学
报 ,0 5 2 ( ) 3 l l . 2 0 , 1 3 : l 一3 4
分割 的全过程 。自动分 割方法 并没有完 全取代人 工分 割方法 和 半 自动分割方法 , 因此 , 如何 实现图像 的 自动分割 一直是 医学 图
气 血也 ” 。功 能锻 炼 是 骨 折 治 疗 中不 可 缺 少 的 , 是 贯 彻 局 部 与 也
34 骨折迟缓愈 合患 者, . 多为气 血耗 伤 , 肾亏损 , 骨不 强。 肝 筋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采取补气血 、 养肝 肾 、 壮筋骨 的治法 , 加速骨 折愈合 , 防止骨折迟缓愈合的发生。 35 针灸治疗 骨折 , . 由于其 自身的优越性 , 临床 用于骨折患者 的
之,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作 为提升现代 医疗诊 断水平 的有 力依据 , 使 实施 风险低 、 创伤性小 的手术方 案成为 可能 , 必将 在 医学 信息
研 究领 域 发挥 更 大 的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割的 目的是把原 始的 2 D或 3 D图像划 分成不 同性 质 的区域 , 从
中外 医学 研 究
| 叠 - l。 ≯- l -
21 0 0年 2月 第 8卷

骨折疾病的中医正骨特色治疗

骨折疾病的中医正骨特色治疗

骨折疾病的中医正骨特色治疗引言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急性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医学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传统中医正骨治疗在骨折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和学者们的兴趣。

中医正骨治疗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备受瞩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了中医正骨治疗在骨折疾病中的疗效,使其成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典范。

从其早期干预、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我们还将对中医正骨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临床价值和疗效进行客观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让广大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美好的生活。

一、骨折疾病概述骨折是指骨骼遭受外力作用或由于疾病引起骨骼断裂的临床表现。

这种急性骨骼系统损伤常见于意外伤害、交通事故、高坠以及骨质疏松等原因。

骨折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从婴儿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医学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骨折病例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后皮肤完整,没有外露的情况;开放性骨折则是皮肤被破坏,骨折部位暴露在外,易感染;复合性骨折则同时涉及到多个骨折点,其严重程度更高。

骨折导致的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肿胀、局部活动障碍和可能的畸形。

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决定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复位固定和保守治疗两种。

手术复位固定适用于复杂和严重的骨折,通过手术将骨骼复位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保守治疗则常用于简单的闭合性骨折,通过石膏固定或者外固定器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治疗的局限性和并发症的发生也受到了关注。

中医正骨治疗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学者们的重视。

其在骨折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推崇,尤其是在骨折的早期干预和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骨折治疗的中医特色与康复指导

骨折治疗的中医特色与康复指导

骨折治疗的中医特色与康复指导骨折是骨头折断或断裂的一种常见损伤,通常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指导来促进愈合和恢复。

骨折治疗是一项关键的医疗过程,它旨在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折治疗通常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具体治疗方法会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外,中医也提供了独特的治疗特色。

中医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体系,拥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康复理念,同时强调了康复过程中的综合指导。

本文将探讨骨折治疗中的中医特色和康复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1、骨折治疗的中医特色骨折治疗的中医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强调个性化治疗和自然疗法。

以下是骨折治疗中的中医特色:①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骨折首先会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综合信息来判断病情的具体证型。

不同的证型将导致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中医强调了个性化治疗。

②中药治疗:中医常常使用中药来加速骨折的愈合。

一些中药具有促进骨生长和修复的作用,例如黄芪、川芎、熟地等。

这些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用于减轻疼痛、减肿胀、促进骨头愈合。

③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在骨折治疗中,针灸可以用于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头愈合。

④推拿和拔罐:推拿和拔罐是中医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循环。

这有助于减轻骨折患者的不适感并促进康复。

⑤膳食和营养治疗:中医强调饮食与康复的关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来支持骨折的愈合。

⑥运动康复: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对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逐渐增加的活动,以避免肌肉和关节僵硬,同时不过度压力骨折部位。

⑦心理健康支持:中医将身体和心理健康视为相互关联的,因此重视心理健康。

康复期间,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困扰,中医康复师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康复挑战。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运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运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运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传统医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在骨科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运用。

一、中医理论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中医理论认为骨科疾病的形成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调理气血成为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核心。

根据病情和病因,中医医师可以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煎汤等方式,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康复进程。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针刺,刺激经络系统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舒缓骨科手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拿疗法是利用手法在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上施加力量,调理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

在骨科疾病康复中,推拿可以起到促进骨折愈合、保护关节和肌肉功能的作用。

同时,推拿还可以缓解患者因长期卧床或低活动水平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中药煎汤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方法之一,中药的复方配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调整。

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功效,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和整体康复情况。

二、中医药在特定骨科疾病中的应用1. 骨折康复中医药在骨折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中药煎汤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和促进骨骼再生。

此外,中医理论中讲究骨骼的精神,强调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情绪平衡,以促进骨折的康复。

2. 关节炎康复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中医药在关节炎康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医理论认为关节炎与气血运行不畅、湿气阻滞有关,因此调理气血、祛湿为治疗关键。

中药的应用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关节肿胀,同时还可以改善关节的功能。

3. 脊柱疾病康复脊柱疾病是骨科疾病中的常见问题,中医药在脊柱疾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骨伤经典心得

中医骨伤经典心得

中医骨伤经典心得中医骨伤经典心得序号:1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研究和治疗各种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疾病为主要内容。

在中医骨伤学中,有一些经典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于医生的临床实践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的摸索和实践中,我汇总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序号:2中医骨伤学强调整体观念。

在中医的观念中,身体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在治疗骨伤疾病时,不能只关注损伤部位,还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应该综合考虑外伤的程度、患者的体质、芳龄和性别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序号:3中医骨伤学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法。

在骨伤疾病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来辨证。

对于骨折患者,可以根据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活动度来判断病情。

在治疗中,可以应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骨折的愈合。

序号:4另外,中医骨伤学也强调调理身体的整体功能。

在治疗骨伤疾病时,不仅要关注损伤部位的治疗,还要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功能。

在康复期间,可以应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气血、经络等方面,以加快康复速度和提高康复质量。

中医骨伤学还关注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倡合理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预防病情复发。

序号:5在中医骨伤学中,关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调理身体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我的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相信它们对于骨伤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序号:6我认为中医骨伤学中的经典理论和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骨伤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需要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应对骨伤疾病的挑战。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中医骨伤学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骨折是指骨头、骨干或骨脚间的骨断裂。

骨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创伤,一旦发生,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骨折手术后肿痛是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困扰。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对于术后肿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对骨折术后肿痛治疗的指导作用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首先是基于中医药对于骨折术后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骨折术后肿痛是由于气血瘀滞,瘀血阻塞,经络受阻,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骨折术后肿痛应当调理气血、活络经络、消肿止痛。

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手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以达到调理气血、活络经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1.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的常用方法。

通过选择穴位,调理气血,活血通络,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运用推敲、灵活的刺激手法,可以有效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损伤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肿痛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肺俞、心俞、肝俞等。

2.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受损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块,加速损伤恢复,起到治疗肿痛的作用。

推拿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减轻患者疼痛感,起到舒缓肿痛的作用。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的传统方法。

通过选用清热、活血、行气的中药配方,制成外用药膏或者药物熏蒸,直接作用于受伤处,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中药熏洗不仅可以局部发挥药效,还可以改善局部循环,加速受损部位的康复。

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还可以快速促进骨折愈合。

与传统的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通常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推拿手法促进骨折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推拿手法促进骨折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推拿手法促进骨折愈合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推拿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而推拿手法通过其独特的力学作用和生理效应,为骨折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多种细胞、分子的参与。

在骨折初期,局部会出现出血、炎症反应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痂逐渐形成,骨折端逐渐稳定并最终愈合。

推拿手法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推拿手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骨折后的局部组织往往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如轻柔的揉法、摩法等,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增加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加快代谢废物的清除,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推拿手法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骨折后,由于疼痛和制动等原因,周围的肌肉容易出现紧张和痉挛。

这不仅会加重疼痛,还可能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运用推拿中的拿法、按法等手法,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肌肉的顺应性,减少肌肉对骨折端的不良牵拉,有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和促进愈合。

在骨折的中期,推拿手法可以刺激骨痂的生长。

适当的力学刺激对于骨痂的形成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推拿时的推、扳等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骨折端施加应力,激活细胞的生物学反应,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痂的形成和改造。

此外,推拿手法对于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骨折的愈合不仅仅取决于局部的损伤情况,还与全身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密切相关。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应用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推拿的时机要恰当。

一般来说,在骨折早期,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时,手法应轻柔、缓和,避免加重损伤。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骨折,是指骨折伤组织断裂的一种外科疾病,骨折疾病属于中医学范畴中的“骨伤”范畴。

中医药对于骨折疾病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角度出发,对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医对骨折的理论认识据《素问·刺法第一》记载:“一切伤寒疾病,皆属于风”。

因此,中医认为骨折疾病也属于风邪侵袭之外伤范畴。

骨折疾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因外来直接暴力造成骨折,二是因于内因机能衰弱而引起骨折。

而这两类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中医辨证分型(一)外来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1.发育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为外力作用于未闭合的幼年骨折导致的。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骨折处变形,随骨柔弱。

治疗上主要是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避免骨折延误愈合。

2.外伤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外伤而引起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外邪侵袭,气血不畅。

治疗上以祛风活络、化瘀通络为主。

(二)内因机能衰弱引起的骨折1.骨质疏松型骨折该型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弱,从而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虚劳体弱、气血亏损,治疗上以补益脾肾,养血生津为主。

2.骨折后遗症型骨折该型骨折是因骨折后未得到及时合理的康复治疗而引起的,表现为肢体畸形、活动受限。

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气血凝滞、气血不通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活络调畅为主。

三、治疗原则1.骨折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骨折疾病,一般遵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敛血止血、养阴清热”等治疗原则,主要目的是促进骨折处血脉通畅,加速愈合。

2.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势因人而异,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分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3.配伍药物中医治疗骨折疾病,常用的药物有破血通经、活血化瘀、疏风散寒、理气解郁等。

药物的搭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循药物相互协调,增强药效的原则。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骨伤科疾病是指涉及骨骼、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疾病与损伤。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科领域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其理论基础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中医骨伤科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究整体观念:中医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认为骨伤科疾病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而是与整体的阴阳平衡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注重从全身的角度来调节身体的功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强调阴阳调理: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统一的原则。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改善病情,促进身体的康复。

3. 注重气血调养:中医强调气血的充足与畅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通常会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受伤部位的修复与恢复。

二、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中药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病情不同,医生会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效的草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内服或者外用,可以单味药物,也可以配方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的流通,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疗法在治疗骨折、关节痛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按摩受伤部位和相关穴位,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的紧张。

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加速损伤的康复。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中常见的疗法之一,通过将罐子贴在皮肤上,利用负压的原理来刺激局部,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对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痛症疗效显著。

三、实例应用:中医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1. 骨折:在中医中,治疗骨折主要包括定骨、活血化瘀、避免瘀血堵塞等步骤。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煎煮外敷等,有助于加速骨折的愈合和受伤部位的康复。

中医对骨折如何辨证

中医对骨折如何辨证

中医对骨折如何辨证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有骨折的经历,特别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较高,大多数为局部一处骨折,少数出现多发性骨折,由于骨折具有突发性,意外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和处理,对病人造成极大威胁。

本文将以中医的角度分析骨折,探讨中医如何辨证论治骨折。

一、详细解说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各自具备其医治特色,而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也是临床医治的基本疗法,中医学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其医治效果也远近闻名,早在古代时期中医就已经被人们广为流传和推广,特别是宋代为中医发展的鼎盛时期,尤为重视中医教育,还专门设置“太医学”,因此不能忽略临床中医论治的重要性。

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分为四种“望、闻、问、切”,此依据是根据人的整体机体表现,当人体局部出现耨以问题就会以不同表现形式呈现在身体上,通过面部和机体四肢的变化来判断。

辨证论治首先是辨证,其次是论治,辨证可借助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四诊八纲的辨证方法等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揭示疾病本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符合个体差异的治疗需求,是根据临床的辨证进行医治,选择最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法,而西医则是依据大概率制定治疗方案,推荐临床统计出适合大众治疗的方案,即为一概而论。

二、中医对骨折如何辨证骨折是指骨结构发生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的体征情况,导致骨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和累积劳损等。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早在《帛书医经》中记载“折骨绝筋”、“折骨裂肤”,下面将探讨中医学怎么看待骨折,用怎样的辩证法区分骨折情况以及具体的论治方法?(一)骨折初期一般是指骨折受伤后1~2周,处于消淤退肿时期,由于骨折意外损伤严重,受损肢体内部筋骨脉络均受损,进而会导致离经之血淤积不散,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局部患肢淤血、肿胀、疼痛等表现,正所谓中医学“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

初期多表现为断骨征,同时还伴随发热症状,故中医结合其具体表现采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药方推荐用桃红四物汤:取桃仁25g,当归、赤芍、川芍、丹皮、元胡、制香附各3g,红花和生地各2g;活血祛瘀汤加减:取当归、骨碎补各15g,桃仁、土鳖虫、煅自然铜各9g,三七、路路通、红花、没药、乳香各6g,甘草3g,针对便秘者减骨碎补、乳香和没药,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5g;心神不安者加磁石、龙齿15g,酸枣仁9g。

中医中药促骨折愈合中的全程应用

中医中药促骨折愈合中的全程应用

中医中药促骨折愈合中的全程应用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在中医理论中,骨折被视为局部气血瘀阻,筋骨失去濡养,需要通过中药的调理和物理治疗来帮助愈合。

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的全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骨折的中医中药认识中医认为,骨折主要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邪侵袭等原因导致,使得局部气血瘀阻,筋骨失去濡养。

因此,中医治疗骨折主要着眼于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接骨续筋等方面。

中药方面,主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桃仁、乳香、没药等。

二、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全程中的应用1、早期:在骨折早期,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通过内服和外敷中药,如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熏洗、针灸等方法来进一步缓解症状。

2、中期:随着骨折的逐渐稳定,中医治疗开始注重接骨续筋、舒经活络。

在这个阶段,中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为主,如使用骨碎补、续断等中药,以达到补钙、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热敷、按摩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3、后期:骨折愈合后,中医治疗重点在于强筋健骨、补益肝肾等方面,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这个阶段,中药治疗以调理气血、补益肝肾为主,如使用黄芪、枸杞等中药,以达到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来进一步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结论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的全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敷,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接骨续筋等方面。

中医的物理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针灸等也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在骨折的各个阶段,中医中药的治疗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其愈合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恰当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备受。

本文将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骨伤科领域,中医药疗法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治疗理念及常用疗法等。

一、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学观点,而是基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骨伤科疾病主要由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疾病的辨证施治,根据病人体质、病程、症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念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核心理念是“治以本”,即通过辨证施治,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谐,恢复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强调“疏通经络”,认为骨伤科疾病的形成与经络的阻塞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况,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康复过程。

三、中医常用疗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常用中药内服治疗骨伤科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师会选择具有舒筋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丹参、红花等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2. 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拔罐、艾灸、刮痧等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的畅通,减轻疼痛和肿胀。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在骨伤科疾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揉捏、按摩等手法,可以舒缓疼痛和僵硬的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也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五、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案例1. 中医药治疗骨折:某患者因意外摔伤导致桡骨骨折,经过X光检查确认骨折程度后,采用传统中医药法进行治疗。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骨伤科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在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常常采用手术和药物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1. 中医治疗理论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病变的部位,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状况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等。

另外,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骨伤科疾病通常会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衡,中医会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样,具体的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草药疗法:中医会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草药来治疗骨伤科疾病。

例如,治疗骨折时常用的当归、川芎等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药疗法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

针灸可以缓解骨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肿胀等症状,对于一些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显著的效果。

-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对于骨伤科疾病,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腱、韧带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的康复。

3. 中医与西医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并不是与西医方法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综合应用。

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西医通常更为准确和有效。

但是,在术后康复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中医的方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治疗理论和方法与西医存在差异,但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依然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医药理论与骨伤科疾病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由阴阳失衡、气血运行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在骨伤科疾病中,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导致了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活血化瘀,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

二、中医药治疗骨折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中医药在骨折治疗中可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敷的方式使用,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作用来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以及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减少,易于发生骨折。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肾固骨的方法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一些中药具有促进骨细胞再生、增加骨量的功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

四、中医药治疗关节疾病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也属于骨伤科疾病的范畴。

中医药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祛风湿的作用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中医药的针灸和推拿手法也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以及缓解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

五、中医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在骨伤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强调全面治疗,包括调理身体、恢复功能,以及预防复发等。

经过手术或者其他治疗后,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进程,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六、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挑战与前景虽然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科学验证和规范治疗方法。

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问题,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软骨病变等。

中医药在治疗和调理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骨折的中医药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而中医药则强调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医药还有相应的方剂和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对于骨折未愈合或愈合不良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调理骨质疏松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骼易碎。

中医药将骨质疏松归为肾虚类疾病,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以补肾为基础,调补肾阴阳平衡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例如,可以选择益肾健骨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通过补益肾阴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三、软骨病变的中医药调理软骨病变是指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病理性变。

中医药理论中将软骨病变视为关节脏腑的相对不足,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气血不足、肝肾阴阳失调等。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修复和保护关节软骨。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软骨病变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针灸和推拿疗法也被用于软骨病变的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骨折、骨质疏松还是软骨病变,中医药都强调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虽然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积累,但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或配合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医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研究近年来,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需要通过骨折愈合的过程恢复。

而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被许多人所认可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中药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中药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医理论认为,骨折属于“损伤”范畴,可采用中药来刺激自愈能力。

传统中药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内服中药通过调节整体气血运行,增强骨骼再生的能力。

而外用中药则通过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加速愈合过程。

二、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机制1. 促进骨细胞增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

例如,当归中的川芎酮和白芍中的芍药苷能够刺激骨母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骨骼的再生。

2. 抗炎作用骨折后常伴有炎症反应,而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素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创伤局部的快速康复。

3. 促进血液循环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清除。

例如,红花中的花色素具有抗血栓形成和增强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骨折部位的修复。

4. 提高骨密度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例如,熟地中的熟地黄甙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骨基质的沉积,提高骨密度,从而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三、已有研究进展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中药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索。

一些研究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例如采用小鼠或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对骨折愈合的生物学效应。

同时,也有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来验证中药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这些研究发现,中药在骨折愈合中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用川芎酮和芍药苷处理小鼠骨折模型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且骨密度也明显提高。

另外,一项实验发现,使用黄芩素处理大鼠骨折模型后,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骨折愈合也显著加快。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科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疗效及机制。

一、中医药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中药煎汤、外治法等。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加速骨折部位的修复和康复。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中的骨小梁再生和骨组织的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中药煎汤在骨折康复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通过内服,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状况和内环境,促进骨骼的修复。

同时,中药还可以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治法是中医药治疗骨折的另一种常用手段。

外治法包括石膏固定、草药外洗、熏洗法等。

这些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局部的刺激和温热,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药在骨关节疾病康复中的应用骨关节疾病康复是骨科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这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中医药常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中药外敷等。

中药内服能够通过改善气血状况和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关节炎症状,促进关节的恢复。

外治法是中医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常采用外洗、外敷、外贴等方式,通过中药的活性物质渗透到皮肤,直接作用于患者的骨关节,起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骨关节疼痛的作用。

中药外敷是骨关节疾病康复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将适量的中药煎汤或药物制剂,涂抹在患者的关节部位,通过吸收作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关节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和恢复关节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肝肾说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六节藏象论》还说:“肾者……其充在骨”。提示肾脏的精气,能生养骨骼。《素问》又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能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甚,……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筋骨懈堕。”这几段经文,说明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与肾之精气盛衰有内在的联系。并指出:肾气旺盛则骨骼生长,肾气衰退则骨骼亦随之衰退。《素问》又说:“肝主筋”,“肝生筋”,“肝者其充在筋”。“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明.李梃《医学入门》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这都说明肝脏的精气除充养筋骨之外,又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而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骨折以后更需肝的调节。从理论上确立了调补肝肾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所以清代伤科大师钱秀昌提出“内服接骨紫金丹,兼调理用地黄汤”以补肝肾的内治法则。《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和《伤科补要》两书的强调,在治疗骨折难以愈合的部位“髀枢”时,常服加味健步虎潜丸。该方十六味药中,十味具有补肝肾作用,并以盐水炒黄柏作为引经药,使药力直入肾经。阐明了补肝肾以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反复验证。
3 阴阳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阴阳所代表的两种物质所产生的。《素问》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认为人是阴阳对立统一体,经常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才能保持健康,所以《素问》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中有关阴阳平衡可使筋骨劲强的论述:“圣人陈阴阳,筋脉同和,骨骼坚固,气血皆从”。“血和者,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等。这些记载,使后学认识到骨折以后维持阴阳平衡,可促使断端愈合。故清.顾世澄《疡医大全》说:“凡伤损之证,若骨已接,骱已入,其肿不消者,此元气虚弱也,怯弱则不能运散,淤滞益凝也。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惟补中益气汤滋阴助阳,内服十全大补汤……则运气健旺,淤血自散,肿痛自消。《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以上文字,提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但是藏精的五脏,又可以因饮食五味过量而受伤,注意饮食调和,可使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腠理固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骨骼需五味的滋养,而五味出于脾胃,因此脾胃健旺,亦可充养骨骼,促使断端愈合。所以明.薛已《正体类要》说:“损伤之证,肿不消,色不变,此气血虚而不能愈,当助脾胃壮气血为主。”这些论述,为我们在治疗骨折过程中,注意阴阳平衡和调补脾胃,大有助益。
骨折愈合的中医理论探讨
更新日期:2009-12-21 点击: 陶早旭
关键词:骨折愈合;中医药疗法;理论探讨

笔者就中医对骨折愈合的认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求教于各位同道。
1 气血说
气血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有温煦的作用,血有濡养的功能,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气血以濡养。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离不开气血的充养。《灵枢.经脉篇》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灵枢.本藏篇》又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了气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经脉畅通 ,气血调和,骨骼就能得到充养而使筋骨劲强。据此可以认为:骨折以后,必须经脉畅通,气血调和,才能愈合。倘使气滞血瘀,经脉闭塞,则气血不和,断端得不到滋养,就难以愈合。《圣济总录.伤折门》云:“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所伤折,则气血淤滞疼痛,所伤不得完,所折不得续”。“脉者血之府,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外固,经脉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淤,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完也。”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说:“血不活者淤不去,淤不去则骨不能接也。”
气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每当骨折以后,如气血旺盛,就能加快断端连接;反之,如气血不足,骨折就难愈合。清.顾世澄《疡医大全》说:“患在髀枢及气备罕到之处,最难调治。”因此,后世伤科医家都遵循明.刘宗厚《玉机微义》中所提出的“先逐淤血,通经络,和血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补益胃气”的治则,对骨折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每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