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等教育的不平等现状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平等问题,从含义出发,分析了,不平等的现实表现以及原因,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平等;对策

2012年4月南风窗发表文章中描绘了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上大学的影响日渐上升的事实,指出大学扩招并未降低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平等有不断增长的危险趋势。教育机会的公平一向被认为是提高社会流动性的最重要渠道。国家一直在加大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高等教育的不平等趋势为何愈加严峻。笔者计划在文章再次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以及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

一、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

高等教育公平有如下三种含义:其一,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二,高等教育公平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获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以及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的价值判断:其三,高等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具有历史性、阶段性、相对性和激励性。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1]。

二、我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实表现及原因

1.表现。①教育机会分配不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一是地区之间的不均等。2010年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60%,即为平均数26.95%的2倍多,而云南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20%,相差3倍[2]。二是城乡之间的不均等。重点院校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1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而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清华大学招生办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清华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当年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3]。三是精英教育的不均等。《人民日报》2009年的一篇报道曾指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仅为30%左右,而且有减少的趋势。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村生源占高校学生的比例则逐年上升,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但精英高等教育中,农村子弟并不占优势。②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平等。一是高等院校地区分布不均衡,重点院校大多集中于东部和北、上、广以及省会城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而其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二是师资不平等。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不愿去一般院校而大多集中于名校。不同高校之间师资的待遇也使得师资力量的差距增大。三是政府投入不平等,政府对“211”和“985”院校的投入高于一般院校,致使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差距扩大。四是前期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对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前期的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获得都比较少,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使得他们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面前享受平等的待遇[4]。③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的不公平不同的高等院校办学质量非常大。2009年各类院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推荐度依次是“211”院校60%,非“211”本科院校49%,高职高专院校43%。同样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学生进入社会的能力相差非常大,学生的就业率差别也非常大。2010年“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和非示范院校(84.3%)的差别也很大,而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

2.8%)[5]。

2.原因。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政府的资源配置长期以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把最多的钱给了好学校,把最好的教师配给好学校。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学校和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②高考招生中的配额分配制度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招生名额向发达地区即重点高校所在

地区,向重点中学过度投放,严重影响了高考制度的公平性。③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是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199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为1∶0.80∶0.71,到2009年教育经费投入则扩大到1∶0.42∶0.68,这种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显性失衡[6]。④教育收费制度是教育不公平不容忽视的制度原因。近年来学费水平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存在着“双轨”收费和降分高收费,高收费一方面换来的是高校财政的笑逐言开,另一方面换来的却是贫困农民咬紧牙关难以为继的窘境。

三、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措施

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平衡器。国家已经花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努力中,应该继续投入更大的努力在高等教育平等化中去。①将教育平等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增加对于高教平等化的投入。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当保证满足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共同需要,要特别注意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城市、乡村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大系统,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②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逐渐消除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的阶梯性差异,中央政府要向经济欠发达省区市加大高等经费投入,国家应比照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高校,对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将中央财政拨款占建设专项经费的比例提高到30%至50%[7]。③招生指标分配倾向弱势地区和群体。配额制度应该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所倾斜,让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在享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例如清华“自强计划”计划和人大“圆梦计划”,对于外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等也应该做更多的考虑。④进一步完善奖贷助学金制度。致力于从政策和机制上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问题。参考国外一些国家,例如,中央财政承担起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经费的主要部分,将这笔学生资助拨款逐步向基金制过渡,建立大学生奖贷助学基金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⑤打造全国统一的、城乡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要让所有的中小学具有相同的教育设施,相同的师资力量,而不能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所学校,分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普通班和重点班。在教育投入和师资配备上进行不能进行差别化对待,尤其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上,应该进一步缩小差别,甚至应该特别向农村地区倾斜[8]。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决策的依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罗燕,杨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正义:在扩张与平等之间——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6):28-35.

[3]戴海东,易招娣.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阶层流动与高等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2,(8):67-70.

[4]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63-69.

[5]王伯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z],2010.

[6]张应强,马廷奇.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2,23(12):39-43.

[7]吴梅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7,(1):64-66.

[8]陈彬.论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与政策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28-135.

作者简介:钟栎娜(1981-),女,四川泸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