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处理计算教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新课标教材虽然具有旧教材不可比的优越性,但是教师们在使用时也发现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及旧教材。所以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新教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强教学反思、分析对比,找到新旧教材各自的优点,参照旧教材,取其精华,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合理、有效地组织教材进行教学,用旧教材的优点来弥补新教材的不足。这样,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扎实而富有成效,否则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关注情感、体验的同时扼杀学生的灵性。

如计算教学:旧教材侧重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计算教学重心放在讲清算理,揭示规律,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上。而新教材更遵循课程标准对于计算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改革性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注重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使用新教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以前的学生灵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但“双基”却远不如从前的学生,尤其是计算能力大大减弱了。难道计算能力就不重要了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说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

能。”可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数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夯实了“双基”,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着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教学时间,补充、增加计算练习题,进行综合对比练习加大练习力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口算训练,以前几乎每节课都要进行口算练习,现在的课堂几乎看不到口算训练,一开课就是情境引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各年级都应重视口算训练,有了口算的基础,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澄清对新知识的认识。避免随着所学的知识日益增多,造成知识混淆,错误百出。因此教师在中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有关的知识归纳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网络,完善和发展的认知结构。

学习教材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到知识“内部实质”。学习材料的心理化:一方面要求我们对教材处理要删去那些与学生原有经验相距甚远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另一方面,学习材料要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开放。例如在教学“24

时计时法”这节课时有教师这样设计,围绕教学整体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迎接牛年的到来后,随着倒计时出示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一昼夜的活动生活安排,结合钟而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计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时间环节,设计了“猜一猜”的内容替换教材例题,老师说明天要去南京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请你们帮助老师设计:①常州到南京要选择哪种车?乘坐何班次?②根据常州——南京的列车时刻表,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③算一算到达南京的时间。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教学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使教材的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四、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而不能“见树而不见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著名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关联的。”因此我们教某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要用系统的观点展示知识学习的过程。

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的知识,乌申斯基说得好:“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整理成一个体系。

总而言之,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新“编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合理地加以安排,使其相互配合。

1.课时“浓缩”在实验教材中,平均一学期教学建议课时降为60课时左右

2.练习“单薄”而实验教材在例题教学之后只有一个“做一做”,一般只有2-4题,在几节课之后虽然也有一个综合性练习,但其中往往分散有一定的新知识点,练习的量很少。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就会很容易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这是因为:在计算方面,当把几个知识点合并在一起之后,自然会加强课堂单位时间内教学的强度,同时又缺乏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技能自然难以形成;在解决问题方面,由于把系统的体系分散在四大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缺乏条理和连贯性,同时也因为缺少一定量的练习,方法自然难以熟练,部分学生甚至难以掌握。在上述问题中,对于班级后30%-40%的学生,问题尤为严重。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了解,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现在很多老师还采用了整合教材的策略。如何整合教材呢?对此,笔者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教材是经过国家审核通过的,因此它的编排必有其意图,必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然而由于学生、教师、环境和条件等原因,有些编排并非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以对实验教材的部分编排进行整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于教材的整合使用,我们也必须在认真、深刻分析之后尚可进行,以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因此,加强学习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前提。

1.文献学习。通过集体组织或个人独立学习等形式,学习专业著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正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特别要深入学习关于课程和教材解读类的文献,体会教材在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整合教材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

2.交流培训。新课程实施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开始使用。实验教材与原省编教材相比,在知识体系、内容呈现、目标达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体系的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更好的整体把握;内容呈现的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目标达成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则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题都要好好理解。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整合教材时,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老经验,以传统教学为模板,把知识点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应以新课程理念重新武装自己,提高对实验教材整合使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教材的作用。针对此,我们要认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关于实验教材解读和备课的培训,正确认识实验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以及其中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所做的具体安排。

3.学前准备。在开学初的准备阶段,对自己本学期要执教的教材进行认真的通读,明确本册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及编排的特点,并配合《教师用书》等其它一些教辅资料,认真学习,明确本学期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然后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某些编排进行分析,结合以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