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与跨国公司演化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异议, 引出观点。
第二条假设企业的关键知识可以用一定的成本打包转移, 然而事实情况呢?
意大利的例子(P56)
• 意大利很富有,但它在全球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明显低于 其他富裕程度相当的国际。 • 作者假设,意大利FDI很少的原因是,它们的企业内嵌到 当地产业群集网络当中,这给企业知识转移造成困难。
点,其深深植根于企业的一切思维和行为中,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传统经济学中
在一个企业内部为什么会出现有组织的市场交易活动?在 国际贸易已经出现的前提下为什么还会存在对外直接投资?
• 企业间或国家间产生贸易的前提是比较优势,即经济活动 中产生效率的差异(即企业专有优势) • 市场失灵导致的高成本促成了企业内部贸易(或交易)的 出现(即内部化)
拓宽新市场。 知识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组织边界扩张进入国际市场。
FDI的组织拓展形式使企业高度秩序的组织准则在国界间得以扩
散。
结论(P68)
管理面临一个决策难题:如何将给定的企业知识存量服务于 国外市场,是选择许可、出口还是直接投资?
• 技术转移依赖于企业的增长,包括国内和跨国业务。企业知识转移的 高效率是一种优势。 • 内部化在跨国公司理论中仍然占一席之地。 • 引进一个新的观点:企业是否出让知识还受制于企业若未能在国际商 场积累经验知识而损失的预期收入。 建议: • 企业投入成本学习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做运营管理和销售管理。 • 企业应该专攻相对隐性和异质化的知识的转移。 所以作者在最后两部分又提出了一个针对竞争者和模仿者的观点?
企业知识与跨国公司演化理论
--Bruce Kogut, Udo Zander
PPT制作及讲解:
框架
• 摘要 • 问题引出
直接投资与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
企业知识与技术转移
• 实证研究
问卷调查 测量
• 研究结果
摘要(P55)
• 跨国公司的产生不是缘于知识交易的市场失灵,而是它作 为跨国界转移知识的组织载体所具有的高效率。 • 实证内容:对跨国公司转移新产品制造能力给全资子公司 或其他决策进行实证分析。 • 实证结果:技术越难以编码和传授,企业越倾向于在完全
另外两个变量被转移技术的年限、过去被转移的次数均不显著。 第三列数据?效应系数?
所有权优势和知识(P66)
• • 默会性影响知识转移(研究的结论) 转移时的效率是企业的优势
企业应培养优势, 专注于创造和转移专业化知识。
难以编码的技术也代表了未来市场的拓展平台,技术难以被理解,
因为无法被快速模仿,默会知识不断改进扩展,企业通过知识重组,
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绝不仅仅是企业由于市场失效做出的被动选择,而是跨 国公司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看!
个人总结
从知识基础观点解释了跨国公司存在的原因。 跨国公司的存在并非是由于知识在市场交易中的失效,而是因为跨国公司是 一种促进知识跨国转移的有效工具。 否认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知识的隐 形程度越高,它就越难以进行有效地转移,而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能够有 效地促进隐形知识在其内部转移。因此,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组织形 式是最有效地促进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跨国界转移的工具,而且随着跨国经营 过程的深入,跨国公司创造和转移知识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并成为跨国公司获取
•
• • •
•
作者观点(P59)
• Buckley和Casson信息成本的说法违背了信息具有公共产 品属性的观点。 • 把企业的产生归因于市场失灵的说法也有争议,只要不同 的企业在各自内部传递知识的成本有差异,就有可能促进 企业的产生。 • 市场内部化的驱动因素不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通常的与 技术价值有关的不确定性。对某个既定企业而言,这种发 生在内部的技术转移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性。
实证研究(P65)
• 分析内容:知识属性对技术转移决策的影响 • 目的:说明难以编码和传授的复杂信息更倾向于在企业内部传递 • 量表:可编码性、可传授性、复杂性+被转移技术的年限+过去被转 移次数
知识默会性 可编码性:知识在文件中明确表达的程度 可传授性:测量技能能被教授给新员工的简易程度 复杂性: 一个实体或一项活动中包含的关键及相互影响的因素的数量
本文目标(P56)
• 1.解决争论:知识到底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还是 默会的属性?
• •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 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默会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 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 知识。 默会性主要通过可编码性、复杂性和可传授性等变量来测量。 数据分析强烈支持了转移模式受技术默会程度影响的假设。 引用市场失灵和跨国公司的文献。 “企业是创造知识并将其转化成由经济回报的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机制”。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 缺陷:这个研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不考察接收方的能力,难以收集 接收方数据
逻辑回归(Logistic回归)
• 与多重线性回归有很多相似之处。 • 因变量可以是二分类,也可以是多分类的。
“因变量采用0-1虚拟变量,如果技术转移给全资子 公司记为1;如果外部转移记为0。”
测量(P64)
• 2.质疑企业存在内部市场的盛行说法。
• •
直接投资与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P57)
• • • Hymer (1976)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1960) “垄断优势” 解释FDI,对外投资大部分是在转移中间产品“知识” Caves(1971) 强调产品差异化能力的经典论文 把直接投资与企业专有知识转移结合起来,第一次将它们明确表述为中间产品转移 Johnson(1970)、McManus(1972)和Magee(1977) 给发生知识转移的国际市场附加一个“市场不完善”的额外条件 Buckley和Casson (1976) 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具有易于转移和难以保护两个关键特征 信息成本是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 Rugman(1980) 跨国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为应对信息市场失灵而进行的内部化 Hennart (1982)和Arrow (1974) 有关信息和组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企业降低信息搜索成本的能力 Hill, Hwang和Kim(1990) 模糊了能力与机会主义的区别。把技术转移给能力较弱的企业将导致收益损失。 Teece (1977) 技术并非公共产品。
企业知识与技术转移(P60)
• 如果不借助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理论,我们怎样理解默会知识对于企 业理论的意义? 出发点是将企业视为一个有关如何合作与交流的“知识社区”。 企业是创造与传递知识的有效机制,决定企业行为的并非市场失灵, 而是在知识转变过程中,本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所具有的高效率。 • 认识信息与技术的差别 信息无法全部清楚地定义和陈述,技术会通过正式及 非正式组织的规定呈现出来(必要的程序说明书)。 转移成本与经验及学习的累积有关。 以上是否为了对应后面两个量表?
自控的经营活动中进行内部转移。
问题引出(P55)
跨国公司:从母国起源,随后扩散到国界之外的经济组织。 企业:在知识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社区。 演化理论:纳尔逊和温特早在60年代初,就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市场选择 论”进行了颠覆性的反驳,认为经济行为中的演化是“惯例性”的,而不是“理性选
择”或者“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企业进化论中,惯例是企业持久不变的行为特
研究结果(P65)
结论:技术越是隐形,越可能转移至全资子公司。知识越容易编码和传 授,就越有可能被第三方获得;技术越复杂,就越可能转移至全资子公 司。
前三个变量全部显著: 可编码性和可传授性系数为负,说明可编码性、可传授性越大,那么因变量的 值就越小,越接近于0,即公司会选择外部转移。(62页0-1变量) 复杂性系数为正,说明复杂性越大,因变量值越大,越接近于1,即公司会选 择转移给全资子公司。
• 标准正态离差? u=(X-μ )/σ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相关性 小于0.09,无相关性? • 克隆巴赫系数: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该系数越高,工具 信度越高,基础研究中达到0.80才接受,探索性研究中达 到0.70接受。从第70页可以看到两个值分别为0.678和 0.785。 • 信度:验测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第二条假设企业的关键知识可以用一定的成本打包转移, 然而事实情况呢?
意大利的例子(P56)
• 意大利很富有,但它在全球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明显低于 其他富裕程度相当的国际。 • 作者假设,意大利FDI很少的原因是,它们的企业内嵌到 当地产业群集网络当中,这给企业知识转移造成困难。
点,其深深植根于企业的一切思维和行为中,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传统经济学中
在一个企业内部为什么会出现有组织的市场交易活动?在 国际贸易已经出现的前提下为什么还会存在对外直接投资?
• 企业间或国家间产生贸易的前提是比较优势,即经济活动 中产生效率的差异(即企业专有优势) • 市场失灵导致的高成本促成了企业内部贸易(或交易)的 出现(即内部化)
拓宽新市场。 知识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组织边界扩张进入国际市场。
FDI的组织拓展形式使企业高度秩序的组织准则在国界间得以扩
散。
结论(P68)
管理面临一个决策难题:如何将给定的企业知识存量服务于 国外市场,是选择许可、出口还是直接投资?
• 技术转移依赖于企业的增长,包括国内和跨国业务。企业知识转移的 高效率是一种优势。 • 内部化在跨国公司理论中仍然占一席之地。 • 引进一个新的观点:企业是否出让知识还受制于企业若未能在国际商 场积累经验知识而损失的预期收入。 建议: • 企业投入成本学习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做运营管理和销售管理。 • 企业应该专攻相对隐性和异质化的知识的转移。 所以作者在最后两部分又提出了一个针对竞争者和模仿者的观点?
企业知识与跨国公司演化理论
--Bruce Kogut, Udo Zander
PPT制作及讲解:
框架
• 摘要 • 问题引出
直接投资与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
企业知识与技术转移
• 实证研究
问卷调查 测量
• 研究结果
摘要(P55)
• 跨国公司的产生不是缘于知识交易的市场失灵,而是它作 为跨国界转移知识的组织载体所具有的高效率。 • 实证内容:对跨国公司转移新产品制造能力给全资子公司 或其他决策进行实证分析。 • 实证结果:技术越难以编码和传授,企业越倾向于在完全
另外两个变量被转移技术的年限、过去被转移的次数均不显著。 第三列数据?效应系数?
所有权优势和知识(P66)
• • 默会性影响知识转移(研究的结论) 转移时的效率是企业的优势
企业应培养优势, 专注于创造和转移专业化知识。
难以编码的技术也代表了未来市场的拓展平台,技术难以被理解,
因为无法被快速模仿,默会知识不断改进扩展,企业通过知识重组,
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绝不仅仅是企业由于市场失效做出的被动选择,而是跨 国公司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看!
个人总结
从知识基础观点解释了跨国公司存在的原因。 跨国公司的存在并非是由于知识在市场交易中的失效,而是因为跨国公司是 一种促进知识跨国转移的有效工具。 否认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知识的隐 形程度越高,它就越难以进行有效地转移,而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能够有 效地促进隐形知识在其内部转移。因此,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组织形 式是最有效地促进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跨国界转移的工具,而且随着跨国经营 过程的深入,跨国公司创造和转移知识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并成为跨国公司获取
•
• • •
•
作者观点(P59)
• Buckley和Casson信息成本的说法违背了信息具有公共产 品属性的观点。 • 把企业的产生归因于市场失灵的说法也有争议,只要不同 的企业在各自内部传递知识的成本有差异,就有可能促进 企业的产生。 • 市场内部化的驱动因素不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通常的与 技术价值有关的不确定性。对某个既定企业而言,这种发 生在内部的技术转移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性。
实证研究(P65)
• 分析内容:知识属性对技术转移决策的影响 • 目的:说明难以编码和传授的复杂信息更倾向于在企业内部传递 • 量表:可编码性、可传授性、复杂性+被转移技术的年限+过去被转 移次数
知识默会性 可编码性:知识在文件中明确表达的程度 可传授性:测量技能能被教授给新员工的简易程度 复杂性: 一个实体或一项活动中包含的关键及相互影响的因素的数量
本文目标(P56)
• 1.解决争论:知识到底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还是 默会的属性?
• •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 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默会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 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 知识。 默会性主要通过可编码性、复杂性和可传授性等变量来测量。 数据分析强烈支持了转移模式受技术默会程度影响的假设。 引用市场失灵和跨国公司的文献。 “企业是创造知识并将其转化成由经济回报的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机制”。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 缺陷:这个研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不考察接收方的能力,难以收集 接收方数据
逻辑回归(Logistic回归)
• 与多重线性回归有很多相似之处。 • 因变量可以是二分类,也可以是多分类的。
“因变量采用0-1虚拟变量,如果技术转移给全资子 公司记为1;如果外部转移记为0。”
测量(P64)
• 2.质疑企业存在内部市场的盛行说法。
• •
直接投资与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P57)
• • • Hymer (1976)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1960) “垄断优势” 解释FDI,对外投资大部分是在转移中间产品“知识” Caves(1971) 强调产品差异化能力的经典论文 把直接投资与企业专有知识转移结合起来,第一次将它们明确表述为中间产品转移 Johnson(1970)、McManus(1972)和Magee(1977) 给发生知识转移的国际市场附加一个“市场不完善”的额外条件 Buckley和Casson (1976) 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具有易于转移和难以保护两个关键特征 信息成本是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 Rugman(1980) 跨国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为应对信息市场失灵而进行的内部化 Hennart (1982)和Arrow (1974) 有关信息和组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企业降低信息搜索成本的能力 Hill, Hwang和Kim(1990) 模糊了能力与机会主义的区别。把技术转移给能力较弱的企业将导致收益损失。 Teece (1977) 技术并非公共产品。
企业知识与技术转移(P60)
• 如果不借助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理论,我们怎样理解默会知识对于企 业理论的意义? 出发点是将企业视为一个有关如何合作与交流的“知识社区”。 企业是创造与传递知识的有效机制,决定企业行为的并非市场失灵, 而是在知识转变过程中,本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所具有的高效率。 • 认识信息与技术的差别 信息无法全部清楚地定义和陈述,技术会通过正式及 非正式组织的规定呈现出来(必要的程序说明书)。 转移成本与经验及学习的累积有关。 以上是否为了对应后面两个量表?
自控的经营活动中进行内部转移。
问题引出(P55)
跨国公司:从母国起源,随后扩散到国界之外的经济组织。 企业:在知识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社区。 演化理论:纳尔逊和温特早在60年代初,就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市场选择 论”进行了颠覆性的反驳,认为经济行为中的演化是“惯例性”的,而不是“理性选
择”或者“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企业进化论中,惯例是企业持久不变的行为特
研究结果(P65)
结论:技术越是隐形,越可能转移至全资子公司。知识越容易编码和传 授,就越有可能被第三方获得;技术越复杂,就越可能转移至全资子公 司。
前三个变量全部显著: 可编码性和可传授性系数为负,说明可编码性、可传授性越大,那么因变量的 值就越小,越接近于0,即公司会选择外部转移。(62页0-1变量) 复杂性系数为正,说明复杂性越大,因变量值越大,越接近于1,即公司会选 择转移给全资子公司。
• 标准正态离差? u=(X-μ )/σ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相关性 小于0.09,无相关性? • 克隆巴赫系数: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该系数越高,工具 信度越高,基础研究中达到0.80才接受,探索性研究中达 到0.70接受。从第70页可以看到两个值分别为0.678和 0.785。 • 信度:验测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