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文化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孝文化的演变及其时代要求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孝”已成为我们民族最高的道德准则,其内涵也逐渐丰富,已演变成了中国特有的孝文化。孝文化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时代,给与了人们不同的道德要求。探究中国孝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其时代要求,对中国的道德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阶段

中国孝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据其作用及在各社会的形态可总结为五个

阶段,即产生阶段,完善阶段,僵化阶段,近代变革阶段以及现代新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是孝文化的形成与确立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这表明了“孝”最初的含义,即人们为了生活的安定和谐而进行的尊宗敬祖的祭祀活动。到了殷商和西周时期,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发展,孝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变革。人们在生产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孝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上天的敬仰与祭祀,还增添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以及“奉养父母”这样新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其中对孝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属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紧紧围绕“奉养父母”这一核心内涵,极大地发展了孝文化的内容。从其“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话语中可以了解到,孔子已将“孝”看作是儒家理论理论核心“仁”的根本,足以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孝”完成了从宗教到道德的转化,成为了对所有人的普遍要求,成为了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后来曾子孟子等儒家大师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如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的观点。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即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这些都对孝文化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极大地完善。完善后的孝文化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也在此时得以基本确立。

汉魏隋唐时期是孝文化的完善及普及阶段。汉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孝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这一时期的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思想,确立了父尊子卑,君尊臣卑以及夫尊妻卑的观念,使得孝开始服从于社会主流道德规范,成为统治者统治的精神基础。孝文化此时也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并一直服务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隋唐时期,对孝文化的推崇虽不如汉朝强烈,但孝文化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时期,孝廉仍是察举及科考的主要内容之一,仍对社会的统治作用重大。另外,在这一时期,孝道也向法律层面渗透,统治者通过法律保证了孝文化强制推行,使得孝文化得以普及。

宋元明清时期,孝文化走向了极端与愚昧化,成为了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保证统治稳固的工具。最具代表性的莫属《二十四孝》,其中的“郭巨埋儿”、“唐媳乳母”等故事,在今人看来都严重违背了人文道德,忽视了人的本性,但其中的人物却成为了当时人们纷纷效仿的楷模。也因此,在这一时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宿命思想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此时人们也强调孝,但所强调的孝的根本内容都是要求子孙对父母祖辈的教令绝对

听命服从,孝文化因此走向极端化、神秘化、愚昧化。在这样的思想统治下,大量的“顺民”涌现,他们从不敢“犯上作乱”,常常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来“尽孝”,来满足封建统治的需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孝文化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孝文化的畸形发展时期。

到了近代尤其是晚清后,孝文化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较明清时期有了很大改善,西方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为更多人接受。这时涌现出一大批如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封建等级思想,强调人性自由,使得孝文化破除了原有的极端化与愚昧化,开始结合时代潮流,转向新型孝文化。此时的孝文化更多的冲破了家庭与等级观念的束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孝文化提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新文化运动了。新文化运动批判旧道德,强调新道德。运动者们对传统孝文化的极端与愚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使畸形的孝文化得到抨击,给了那些愚昧的人当头一击。同时又强调平等自由,强调国家复兴,使孝文化突破了家庭的束缚,为孝文化开创了新的天空。

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孝文化又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传入中国,科学的巨大进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极大地解放了国人思想,使人们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性都有了进一步科学的认知。孝文化也在此时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并结合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活力。在今天,孝文化仍具有广泛的作用,仍暗含着勃勃生机。

二、时代要求

孝文化虽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无论怎样变化,孝的本质都没有改变,即孝都是基于血缘关系,强调敬与爱,都是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而努力的道德现象。

在今天,孝文化具有很多独特的时代要求。我国是老年人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人口结构,对我国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险、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政府加强养老制度建设这一社会层面的措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道德层面重提孝文化,发挥孝文化的作用。

首先,在家庭中,我们要赡养好父母,第一就是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要:精神需要大于物质需要。老年人的需要有很多种,其中既包括合理饮食,平安出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包括像与家人共同出行,一同生活来获得归属感及满足感这样的精神需求。但是如今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需要的只是物质方面的关怀,于是给了他们很多营养品,很多零花钱,很多名牌衣服……可是,让老年人却并未因此真正地开心。其实孝敬老人,更多的应该注重精神层面。子女最好能与老人共同生活,使老人能排除内心的空虚,获得家庭的归属感;其次,还要支持父母发展业余爱好,以丰富退休后的生活,获得满足感;另外,对于单身的父母,子女也要改变观念,支持父母再婚,满足老年人对爱情的需要。第二,就是要倡导从小事中体现孝道。孝敬老人其实并不难,并不是一项宏伟的业务。定期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平安,耐心地聆听父母的唠叨,陪父母散散步,听他们讲讲他们的故事等等等等都是在尽孝。尽孝其实很简单,只要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其次,在社会上,也要重视在传统节日中传播孝道。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蕴藏着深深的孝义。所以弘扬传统节日,对孝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将春节等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来推行,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人们有时间回到家中,与父母家人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