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科普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1h)稳定,在干燥条件下25℃感染性至少 维持1个月。80 ℃ 5分钟,100 ℃1分钟灭活;对含 氯消毒剂、醛类、紫外线敏感; 一个血清型,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外膜蛋白)
美和澳大利亚较低 • 我国为高发区
戊型肝炎
传染源
•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未受过HEV感染者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多见于成年人
流行病学特征:暴发流行主要与水源污染有关 (1988~1989年新疆戊肝大流行)。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染性;
传播途径
• 经血传播和射途径传播 • 经破损皮肤黏膜传播 •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 性接触传播 • 母婴传播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易感人群
• 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 • 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
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
丙型肝炎
流行特征
• 呈全球分布,无明显地理界限 • 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洲国家较高,西欧、北
乙型肝炎
传染源
• 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 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 • 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
• 血液、体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 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
密切接触传播。 • 其他:
乙型肝炎
易感人群 • 抗HBs阴性者均易感 • 高危人群新生儿、医务人员、职业献血员
图 HDV示意图及电镜图
戊型肝炎病毒(HEV)
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
丁型肝炎病毒(HDV)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 毒(如WH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 肝损害。
图 HDV示意图及电镜图
戊型肝炎病毒(HEV)
HBcAg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丙型肝炎病毒(HCV)
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单股正链RNA:核蛋 白区(C) 、包膜蛋白区(E) 、非结构区(NS) 区
抵抗力强:100℃ 10分钟,65 ℃10小时灭活;
丁型肝炎病毒(HDV)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 毒(如WH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 肝损害。
病毒科 小RNA病毒 嗜肝DNA病毒 黄病毒
—— 杯状病毒
—— 黄病毒 细小病毒
核酸类型 正单链RNA 双链DNA 正单链RNA 负单链RNA 正单链RNA
—— 正单链RNA 负单链DNA
传播方式 粪-口 输血 输血 输血 粪-口 粪-口 输血 输血
病原体
甲型肝炎病毒 (HAV)
微小RNA病毒科嗜肝RNA病毒属 抵抗力强:对20%的乙醚、酸(pH1.0-2h)、热
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
乙型肝炎
全世界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 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属于HBV高地方性流行区,一般人群中HBsAg 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 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
乙型肝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特征
• 世界性分布:分为高、中和低度三类流行区,我国 属高度流行区;
• 与年龄、性别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 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男性患者和携带者多于女性;
• 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 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
丙型肝炎
传染源
• 主要为急、慢性患者,以慢性患者尤为重要; • 血清抗HCV阳性的亚临床感染者也可能长期存在传
病毒性肝炎科普知识


C16.0



概况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 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 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
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者常 见;
肝炎病毒的类型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HFV HGV TTV
急性丙肝:症状轻、黄疸发生率及转氨酶升高相对 低,不易发现, 50%~80%转为慢性;
急性戊肝:病情重,淤胆常见,易发展为重肝;
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 症状:乏力、厌油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肝区不适; 体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 分度:轻、中、重度 慢性丙型肝炎:多无明显不适,体检发现肝功异
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
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起病前2周至发病后1周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
易感人群: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 染;
流行特征
• 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 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爆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
隐性感染 携带者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甲型肝炎:2~6周(4周) 乙型肝炎:4~24周(12周) 丙型肝炎:1~26周(7周) 戊型肝炎:2~9周(6周)
丁型肝炎:相当于乙型肝炎
潜伏期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1~21天,平均5~7天。
• 急、畏寒、发热、乏力; •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
痛 • 尿黄 • 少数为上呼吸道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期:2~6周 • 自觉症状好转; • 黄疸加深,两周达高峰; • 肝脾肿大
恢复期:2周~4个月,平均1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较缓,无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 疸前期相似;
可发生于5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任何一种; 由于无黄疸而不易被发现,而发生率则高于黄疸
型,成为更重要的传染源;
急性肝炎
急性甲肝:多有发热,无黄疸型发生高(90%), 一般无转为慢性;
急性乙肝:起病慢,常无发热,血清病表现常见, 少部分转为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