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高三生物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 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 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 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 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 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 种的多样性。
植物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 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加拉帕戈
斯群岛上
几种地雀
原 地理 种
隔离
自然 变异1 选择1 变异类型1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自然 变异2 选择2 变异类型2
新种1
生殖 隔离
新种2
如麻鸭(左)和孚鸭(右)都是 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 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 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 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 后代了。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 个不同的物种了。
驴
马
骡
物种的形成 • 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 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总结
现代 生物 进化 理论 基本 观点 核心 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物种形 决定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 成的三 个环节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 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 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相传 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 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
2013高三生物复习课件 2-4-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84张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2.(2010· 江苏高考,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 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 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 传递给后代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3.(2011· 江苏高考,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及流程设计与 比较 6.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谱分析 7.如何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 8.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等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的分类与比较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1.自然选择的对象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相关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 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方法警示探究
基础知识探究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高考目标导航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2.(2010· 江苏高考,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 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 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 传递给后代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3.(2011· 江苏高考,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及流程设计与 比较 6.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谱分析 7.如何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 8.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等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的分类与比较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1.自然选择的对象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相关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 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方法警示探究
基础知识探究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高考目标导航
必修二 ·第4单元· 第五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课件

A
B.1/22 D.3/8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突变
产生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出现大量 的可遗传变异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可以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思考: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大多数 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为何还能作为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呢? 例: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 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 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 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例6、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
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 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 A和a基因频率分布为
A.0.64和0.36
C.0.50和0.50
A
B.0.36和0.64
D.0.82和0.18
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 ⒈种群是极大的; ⒉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 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 会是相等的; ⒊没有突变产生 ⒋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 ⒌没有自然选择; 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 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遗传 平衡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那么
A.0.36、0.48 C.0.16、0.48
A
B.0.36、0.24 D.0.48、0.36
例2、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 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 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 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 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 概率是( ) A.1/88 C.7/20
必修2第7章复习课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纯合子概率+1/2杂合子概率
假设的某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非常大 ②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作用(也 就是说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2: 具有有 利变异 的个体 生物不 断进化 出新类 型。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意义: 能够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被恩格斯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局限性: 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 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 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 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 后代。
遗传平衡状态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遗传平衡,子代的 基因型计算如下:
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 则p+q=1,(p+q)2=p2+2pq+q2=1 并得出p2代表AA的频率, q2代表aa的频率,2pq代 表杂合子Aa的频率。
在自然界,由于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 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 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 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申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

事实4:个体 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事实5:许多 变异是可能遗 传的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个 体,生存并留 下后代的机会 多
推论3:有利 变异逐代积 累,生物不 断进化出新 类型
20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021/1/14
21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021/1/14
22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 过度繁殖 的祖先 (变异)
长颈、长肢个体 生存斗争 短颈、短肢个体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长颈、长肢个体(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2021/1/14
23
(一)中心观点:自然选择。
(二)贡献 ①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021/1/14
28
3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
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B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 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 药性
2021/1/14
2021/1/14
27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 中正确的是( C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 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 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 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 抗药性。
事实5:许多 变异是可能遗 传的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个 体,生存并留 下后代的机会 多
推论3:有利 变异逐代积 累,生物不 断进化出新 类型
20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021/1/14
21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021/1/14
22
请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 过度繁殖 的祖先 (变异)
长颈、长肢个体 生存斗争 短颈、短肢个体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长颈、长肢个体(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2021/1/14
23
(一)中心观点:自然选择。
(二)贡献 ①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021/1/14
28
3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
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B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 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 药性
2021/1/14
2021/1/14
27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 中正确的是( C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 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 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 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 抗药性。
广东省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种群非常大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不可遗传变异 :环境因素
变异 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 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 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 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 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基 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 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 (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 是多少呢? 2× 104 × 10-5 × 108 = 2 ×107 个体
种群
1.种群中突变的特点: 突变数很大、随机、 不定向;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可遗传 变异、不定向
(Ss或SS)
95% (Ss或ss)
S(黑色)基因频率:பைடு நூலகம்5%以下
95%以上
课本P116
(19 世纪中叶 )
(20 世纪中叶 )
提出问题: 种群中s基因(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作出假设???
(19 世纪中叶 )
(20 世纪中叶 )
提出问题:种群中s基因(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越 来越低? 作出假设: 黑褐色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 环境的选择作用使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有影响。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 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4.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基因角度)?
使桦尺蠖的S基因频率越来越高;
(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人教版 必修2 课件(新课标):5.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若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是怎样的? 提示 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 4.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e,那么c、e之间存在生 殖隔离吗?这说明什么? 提示 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所以二者 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Hale Waihona Puke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2)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 ) (3)只要能够交配便是同一物种( × ) (4)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
√C.黄山和华山的黄松是一个种群
D.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B正确;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黄山和华山不是同一区域,C错误; 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产生许多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 生存环境 ,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
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 率会 不断提高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很难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 不断下降。 (2)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 会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引起生物朝 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2(人教版必修2)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60%)
配子的比率
A(
A(
) 30%
a(
a(
子代基因型的频率
AA(
Aa(
) 48%
aa(
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
A(
60% )
a(
40%)
(4)在讨论题2中的群体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计 算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分析 一下各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相同吗?
亲代 基因型 频率 AA Aa aa 基因频 率 30% 60% 10%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 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 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 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料 1、什么是突变?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 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 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变异统称为突变。
2、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 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 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以上的理想条件,
(1)该种群产生的A 配子和a 配子的比率各是多少?
精子 卵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中等位基因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种群在 自交的情况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A项的叙述是正确 的;通过自然选择,有利的变异会被保留,不利于生存的基因 会被逐渐淘汰,有的基因(如某显性基因)甚至全部淘汰;自然 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因为,种群中的个体 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更新,这会引起遗传漂变和迁移现象,导 致基因频率改变;还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发 生,以及自然选择均会引发基因频率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不单是环境的选择作用,因此B项的叙述是 不正确的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由于长
舌蝠具有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 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 竞争,A、C、D正确;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因而 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不 正确。
2.(2013· 天津,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 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 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 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敏感性纯 合子(%) 78 64 84 抗性杂 合子(%) 20 32 15 抗性纯合 子(%) 2 4 1
2.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 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C.45%和42.5%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种群在 自交的情况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A项的叙述是正确 的;通过自然选择,有利的变异会被保留,不利于生存的基因 会被逐渐淘汰,有的基因(如某显性基因)甚至全部淘汰;自然 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因为,种群中的个体 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更新,这会引起遗传漂变和迁移现象,导 致基因频率改变;还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发 生,以及自然选择均会引发基因频率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不单是环境的选择作用,因此B项的叙述是 不正确的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由于长
舌蝠具有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 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 竞争,A、C、D正确;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因而 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不 正确。
2.(2013· 天津,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 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 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 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敏感性纯 合子(%) 78 64 84 抗性杂 合子(%) 20 32 15 抗性纯合 子(%) 2 4 1
2.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 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C.45%和42.5%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
生物进化 是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任 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引起性状 变化程度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物种形成 是指一个物种发展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必 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界限形成生殖隔离 时,方可成立。这其中不仅包括漫长的时间,较 明显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变化,还应包括生殖隔离 的存在。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自然状态 下不能进 行基因交 流!
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为什么马 驴之间不 能进行基 因交流?
是什么阻 止了马驴 之间的基 因交流呢?
生殖隔离的标志: 1、不能杂交 2、杂交不育:骡子 3、杂交不活:山羊和绵 羊杂交后代在胚胎时期死 亡
原来是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 一般是不能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 功也不能产生可 育后代,这种现 象叫做生殖隔离。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在自然界里 AABBCC(普通小麦) × DD(黑麦) 还存在另一种物种 形成方式,它往往 配子 ABC D 配子 只需要几代甚至一 代就完成了,而且 ABCD (不育) 不需经过地理隔离。 例如,多倍体植物 秋水仙素处理 的形成就是如此。 自然界里几平将近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可育) 一半的被子植物和 某些栽培作物就是 例: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这样形成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 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 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 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 一物种的慨念: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

•解析:本题考查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正确理解。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环境的确起着重要的 选择作用。但拉马克学说过分强调了环境的
作用。盲螈失明是黑暗不用眼睛所致,食蚁
兽长舌是因捕食需要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 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这些结论
的得出是遵循了这样的推理:环境改变→生
• 1.变异与环境: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 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 的方向。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 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
•解析:根据题意,在100个个体中,AA占 24个,Aa占72个,aa占4个,即在200个基 因中,A基因有:2×24+72=120个;a基 因有:2×4+72=80个;因此A基因频率 为: = •60%;a基因频率为: =40%。 •答案:D
• 【例1】 (2010·杭州月考)根据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对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
•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关系
内 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 3.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 标 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基 变化后生物与 生殖隔离,质 因频率改变, 原生物关系 变 量变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 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 离才形成新物种; 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 ②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示:
• 2.(2010·青岛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
定向变化,导致生
•
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 3.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 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 B.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 积累和加强 •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解析:“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 得到积累和加强”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的内容。 • 答案:B
高中生物必修2第7单元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提升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比较项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
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本 来就有,环境和生物 的意愿都不能决定生 物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 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 变异的方向
区
别
适应 环境
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不利变异→不适者被 淘汰
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决 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 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图示解读: ①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例如,每条雌性鲫鱼一年 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 000个可以孵化。 ②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 生存斗争包括三个方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 斗争和种间斗争(竞争)。而种内斗争对某个个体是不利的, 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 ③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在生殖发育产生的后代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变 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思维激活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的全盘否定?
提示 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学说,仍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 性,均以可遗传变异作为进化材料并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 化方向。 (2)不同点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 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一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课件

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 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 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 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6% 2、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 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 一个种群中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 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杂合子 的蛾? 320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基因频率: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的过程
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C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B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 遗传平衡定律 此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 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 明的,故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在 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 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 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 生变化,保持平衡。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 a的基因频率=q , 因为(p+q)=A%+a%=1, 则(p+q)2=p2+2pq+q2=AA%+Aa%+aa%=1 。 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种群是理想的种 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 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 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 必然的.
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相违背。
(6)、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 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 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 怎样变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 遗 传 变 异 的 来 源
基因突变 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进 化 的 原 材 料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率很低,但种群中每一代的基 因突变数很大。 ◇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但突变的有害 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往往取决于生物的 生存环境。
基因突变 产生 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p+q)2=1
p2 + 2pq + q2 =1
2 p AA基因型频率= 2 q aa基因型频率=
Aa基因型频率= 2pq
(5 )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 础上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 都能成立吗?特别是如果第⑤点假设(⑤基因A和 a都不产生突变,即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成立 这与前面我们所学的基因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变化。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 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 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学并思考以下问题:
1.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哪些?
2. 基因突变率很低,并且突变是不定向的,
为什么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呢? 3. 突变和重组能否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 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度 繁殖
生存 斗争
遗传 变异
适者生存、不 适者被淘汰
例:长颈鹿的进化
自然选择
长颈鹿 变异 的祖先
短颈个体
不适者被淘汰
生存斗争
长颈个体
适者生存
遗传积累
现代长颈鹿
大风大浪
有翅 力大
√ 生存 有翅 力大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小
×淘汰
变异是不 定向的
√ 生存
无翅
无翅
过度 变异 繁殖 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是定向的
业余爱好者→著名的博物学家 虔诚的基督教徒→无神论者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事实4:个体间 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事实5:许多变 异是可能遗传 的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性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
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遗传和变异:
性状 水平
基因 水平
(获得性遗传已被
大多数学者摒弃)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以自然选择为 核心的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
个体 单位
种群 单位
过度繁殖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 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 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原因: ①是“用进废退”; ②是“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 是指动物器官越用越发达;废而不用则退化。
获得性遗传: 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所获得的变异性状,可以 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环境变化→动物需要变化→动物习性改变→机能 改变→形态构造发生改变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定向变异)
我们今天应怎样评价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积极意义?
先进之处(优点)
最早提出“进化”
不足之处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达尔文
早期学习神学。
热衷于收集矿石和生 物标本,在课余结识了一 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那 里接受了科学训练。
1831年~1836年随 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沿 途考察地质和动植物。
达尔文:贝格尔号之航
过度繁殖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若以每对夫 妻平均生三个子女,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 每隔50年人口就将增加一倍。只需数百年时 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 不可能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 很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 要很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
讨论: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 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 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 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箭 毒 蛙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 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 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 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
竹节虫
枯叶蝶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
1.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 是由更__古__老_的__生__物_____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_低__等__到__高__等___逐步 进化而来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 是由于用进废退 和获__得__性__遗_传___。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否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是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鲤鱼 否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草 否 (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否 (6)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是
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意义: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相对系统
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
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1)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
局
接受了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限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 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它 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 斑,等等。
常见的适应具体表现有哪些?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 免自身遭到攻击。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 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这些金鱼各自有自 己的基因,共同构成了 种群的基因库。它们各 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库的 一部分。个体数目越多, 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 因库也就越大。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生存斗争产生的结果 生物大量死亡,少量存活。对生物个
体往往有害,但对生物物种是有利的。
遗传变异
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许 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 的却更不适应环境, 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第二节现代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自然选择学说怎么解释长颈鹿的进化?
长颈鹿 过度繁殖 的祖先 (变异)
长颈、长肢个体 生存斗争 短颈、短肢个体
现代长颈鹿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长颈、长肢个体
(遗传积累)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但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 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生存斗争
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斗争,以及 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赖以维 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生存斗争范畴 ①种内斗争 ②种间斗争 ③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斗争
产生生存斗争的原因 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 (食物、水、空间、配偶、阳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