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肾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内经》肿称之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
定义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阖, 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潴留。
阳水·风邪袭表风
水
相
搏
证
主证眼险浮肿,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 来势迅速,
兼证多有恶寒, 发热, 肢节酸楚, 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 偏于风寒者, 兼恶寒, 咳喘
舌脉偏于风热者,舌质红, 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 舌苔薄白, 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 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用药麻黄、浮萍疏风宣肺; 白术、车前子淡渗利水; 石膏、桑白皮、黄苓清热宣肺。
证机概要风邪袭表, 肺气闭塞, 通调失职, 风遏水阻。
阳水·疮毒内犯湿
毒
浸
淫
证
主证眼睑浮肿, 延及全身, 皮肤光亮, 尿少色赤, 身发疮痍, 甚则溃烂,
兼证恶风发热
舌脉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用药麻黄、杏仁、赤小豆宣肺利水;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证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 三焦气化不利, 水湿内停。
阳水·外感湿邪水
湿
浸
渍
证
主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
兼证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舌脉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用药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化湿行水;陈皮、草果燥湿健脾;桂枝、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湿
热
壅
盛
证
主证遍体浮肿, 皮肤绷急光亮,
兼证胸脘痞闷, 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 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 苔黄腻, 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
用药生姜皮疏风解表, 发汗消肿, 表水从汗而疏解;黄柏清热消肿; 生大黄通便逐水消肿。
证机概要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 气滞水停。
阴水·饮食不节脾
阳
虚
衰
证
主证身肿日久, 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兼证脘腹胀闷,纳减便溏, 面色不华, 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小便短少,
舌脉舌质淡, 苔白腻或白滑, 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用药桂枝温阳散寒利水; 大枣健脾补气; 车前子、术瓜利水消肿; 大腹皮理气行水证机概要脾阳不振, 运化无权, 土不制水。
阴水·久病劳倦肾
阳
衰
微
证
主证水肿反复消长不已, 面浮身肿,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 尿量减少或反多,
兼证腰酸冷痛, 四肢厥冷, 怯寒神疲, 面色晄白, 甚者心悸胸闷, 喘促难卧, 腹大胀满, 舌脉舌质淡胖, 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温补肾阳; 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牛膝引药下行。证机概要脾肾阳虚, 水寒内聚。
阴水瘀
血
主证水肿延久不退, 肿势轻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肿, 以下肢为主,兼证皮肤瘀斑, 腰部刺痛,或伴血尿,
· 禀赋不足 互结证 舌脉 舌紫暗, 苔白, 脉沉细涩。
治法 活血祛瘀, 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用药 丹参养血活血; 路路通、桃仁活血通络; 桂枝、附子通阳化气; 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证机概要
水停湿阻, 气滞血瘀, 三焦气化不利。
鉴别:
相同点
临床表现
病机
水肿 均可见气喘、水肿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甚至胸水、腹水、喘息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聚 支饮 喘息气粗,胸胁支满,甚至面目、四肢浮肿
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水饮上凌心肺,
支撑胸胁
溢饮 喘咳痰多,胸闷身痛,恶风无汗,甚至肢体浮肿 风寒闭塞玄府,肺失输布,饮溢四肢 问1:辨阳水和阴水
病因
脏 腑 发病特点
症状
兼证 病性
病名
阳水 风邪疮毒
水湿
肺脾
发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 肿多由面目开始, 自上而下, 继及全身, 肿处皮肤
绷急光亮, 按之凹陷即起 可兼风寒风热表证
属表属实 风水、
皮水 阴水 饮食劳倦 先后天因素致脏腑亏虚 脾肾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肿多由足踝开始, 自下而上, 继及全身, 肿处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甚则按之如泥
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
正水、石水
❤淋证始见于《内经》,称本病为“淋”、“淋閟”。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称为“淋秘”,将病
机归为“热在下焦”。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淋证病机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张景岳《景岳全书》淋证初起,多因于热,“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宜温补命门”。
定义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 病因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外 感 湿 热
热淋证 主证 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黄赤,少腹拘急疼痛 兼证 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便秘 舌脉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用药 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利湿通淋;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证机概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石淋证 主证 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 兼证 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 舌脉 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用药 滑石,清热利湿通淋;、石韦,排石化石;牛膝,活血软坚;沉香,理气导滞 证机概要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血淋 ·实 证 主证 小便频急,热涩刺痛,尿色紫红,或夹有血块 兼证 小腹胀满疼痛 舌脉 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用药 滑石,清热利湿通淋;小蓟,凉血止血;滑石,清热泻火通淋;马鞭草,通络止血。
证机概要 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血
主证 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