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其”用法例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其”用法例析

虚词“其”用法例析

“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现分类归纳如下:

一、作代词

“其”作代词时因其意义和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作一般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

“其”作代词时一般代第三人称,且常作主谓短语的小主语或兼语。可译为“他”“它”或其复数。例如:

1、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译为“他”,指李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译为“他们”,指兰亭集会者。)

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译为“它”,指地动仪。)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译为“它们”,指古书。)

有时,“其”可以做句子的主语,例如: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译为“它”,指鹏。)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同上,译为“他”,指宋荣子。)

有时,在一定语境中,还可以作第一人称。例如: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译为“我自己”,作者王安石自指。)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同上,译为“我们”。)

3、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译为“我”)

4、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同上,译为“我”)

很少作第二人称,中学课本中仅一例。如: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二)作领属性定语

“其”后如果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多为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它的”或其复数。例如:

1、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译为“他的”指项庄的。)

2、群臣惊愕,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译为“他们的”指群臣的。)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译为“它的”指北冥之鱼。)

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它们的”,指粮食耕种的。)

有时,可以作第一人称领属性定语。例如: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译为“我的”陶渊明自指。)

2、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译为“我们的”,晋文公自指。)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为“自己的”)

(三)作指示代词

(1)近指的,译为“这”“这里”等。例如: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译为“这”,指“慧褒始舍于其址”这件事)

2、其可怪也欤!(《师说》译为“这”,指君子不如百工之智这种情况。)

(2)远指的,译为“那”“那里”“那些”等。例如:

1、其声呜呜然。(《赤壁赋》译为“那”,指箫。)

2、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译为“那些”)

(3)指其中的,译为“其中的”。例如: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用作副词

(一)用在主谓之间,表商量、希望、期望等语气,可译为“还是”“一定”等。例如:

1、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译为“还是”)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译为“一定”)

(二)副词,一般用在句首,表测度,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例如:

1、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我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3、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国语》之《齐桓公求管仲》)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作连词

(一)两个“其”连用,组成固定结构,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呢,还是......呢?”例如:

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同上)

3、汝其知也邪?其不知敢邪?(同上)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二)表结果的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其实”。例如: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这句话译为:“难道真的没有良马吗?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良马啊。”

四、作疑问词

“其“作疑问词时,一般出现在句首,同“岂”,表反诘,可译为“难道”。例如:

1、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祭十二郎文》第一个“其”)

五、作助词

(1)用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实迷途其未远。(《归去来兮辞》)

4、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一个“其”)

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祭十二郎文》)

(2)作结构助词

1、用在容词前或后,有加深性状程度的作用,译为“这样”“那样”等。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全句译为:“文静的女子那样地漂亮,在僻静的城角等着我。

2、用在动词前,与形容词等合起来作状语,译为“……地”。如: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

全句译为:兄弟不知道内情,还哈哈哈地笑。

3、用在名词前,与形容词等结合作定语。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全句译为:嫩妖妖的桃树枝,红灼灼的花。

六、用作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