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斌教授从痰瘀辨治疾病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斌教授从痰瘀辨治疾病经验
贾育新1,浦斌红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收稿日期:2001—09—27;修回日期:2001—12—19
作者简介:贾育新(1962-),女,副教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工作及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摘 要:贾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痰瘀致病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在诊治多种病症中,善于识病认症,依据引发痰瘀的病理机制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但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之法必兼而用之,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贾斌;痰瘀;辨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2)01-0003-02 贾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对中医病
因病机学说中的痰饮瘀血认识透彻,理解颇深。
在临证时,善于运用痰瘀理论去分析病症,若其
病症为痰瘀所致者,即可采用活血化瘀,化痰软
坚散结之法治之,往往提高了疗效。笔者随师学
习,侍诊左右,耳提面命,获益甚丰,兹摘录跟
师笔记一隅如下:
1 胸痹
胸痹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主
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
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
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吾师
认为此病症是本虚标实。本虚即胸阳不足或心阳
心气亏虚,标实即痰浊、瘀血、气郁、寒凝,尤以痰瘀
交阻为主,临床应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病案1:周某,女,69岁,护士,1999年9
月24日初诊。心悸、胸闷、偶发心痛半月,患者
自述1992年即被诊为“冠心病”,时常有心悸、
心慌,服用“地奥心血康”病情稳定。本次因劳
累、天气变化而病情加重。刻诊:心悸、心慌、
胸闷气短,动则加甚,偶发心痛,痛呈针刺样,
伴有咳嗽,咯白痰,手足不温,畏寒,晨起右手
浮肿,面色苍白略有虚浮,胃脘不适,睡眠尚可,
二便正常,舌淡暗胖嫩,边有瘀点,苔薄白润,
脉弱,证属心阳不足,痰瘀交阻,宜温通心阳,
宽胸化痰,活血化瘀,桂枝加附汤合瓜蒌薤白半
夏汤加减治之。药用:桂枝15g 、炙甘草10g 、
白芍15g 、黑附片10g 、瓜蒌15g 、薤白15g 、
半夏10g 、茯苓15g 、党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郁金10g 、香附10g 、川芎10g 、鸡血藤30g 、延胡索15g 、丹参15g 、黄芪30g 、当归10g 、炒薏苡仁30g 。药进4剂,心悸、心慌、胸闷、右手浮肿减轻,曾发一次心痛,原方继服6剂,患者自感上楼才心悸心慌,右手浮肿已消,未再心痛,此后随症加减治之,共进24剂,病情平稳,心痛未再发作。2 肝癖(脂肪肝)中医认为肝癖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病症。吾师认为肝癖是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影响津血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治疗时以疏泄肝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病案2:高某,女,48岁,炊事员,2000年11月28日初诊。右胁胀痛1周,患者1周前因外感而感觉右胁部胀痛,分别到两家医院做B 超、CT 检查均提示:“脂肪肝”。患者因平素身体健康,突发此病,倍感焦急,求助于吾师。现见患者右胁部胀痛,偶有针刺样疼痛,时有恶心、胸闷、五心烦热、腰痛,体胖,颜面红,唇红,大便正常,睡眠尚可,舌淡红,边有瘀点,苔淡黄微腻,脉弦。证属肝失疏泄,气郁痰凝血瘀。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药用:柴胡15g 、香附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炙甘草6g 、白芍15g 、茵陈30g 、郁金10g 、天花粉15g 、石斛15g 、枸杞子15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5g 、丹参15g 、三棱15g 、莪术15g 、鸡内金10g 、焦三仙各15g 、藿香10g 、佩兰10g 、炒薏苡仁30g 、贝母10g 。药进3剂,右胁胀痛减轻,恶心消失,原方去藿香、佩兰、天花粉、石斛,加虎杖15g 、生牡蛎20g ,又进20剂后,右胁疼痛消失,面色由红转成红黄,隐隐有泽,口唇由红转成淡红色。由于患者加强锻炼,体重亦减轻。为巩—
3—
固疗效,上方研末长期服用。
3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认为该病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痹阻不通所致,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临床多见寒湿阻络,瘀阻脉络,热毒入络,气血两虚等证型。吾师认为本病症多属虚实夹杂之证,主因营血不足,阳气亏虚而致寒湿痰凝,气血凝滞,应攻补兼施治之。
病案3:胡某,男,37岁,工人,1999年12月20日初诊。左足趾冷痛2月,患者因嗜烟而致左足趾疼痛,曾到某医院诊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疗效欠佳,而求中医诊治。现见左足趾冷痛,遇冷加重,左小腿沉重,酸痛、麻木,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畏寒,腰痛,疲乏,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扪之左下肢皮肤温度略低,左足趾皮色略青紫,趺阳脉尚存,略有减弱。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细迟无力。证属营血阳气不足,寒凝痰滞血瘀。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化瘀,用阳和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之。药用:桂枝30g、炙麻黄10g、鹿角霜15g、白芥子10g、熟地黄15g、炙甘草10g、鸡血藤30g、川芎10g、黑附片10g、延胡索15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30g、当归10g、黄芪30g、丹参20g、络石藤20g、桑寄生30g、炒薏苡仁30g。药进10剂,并嘱用药渣进行外敷,让其戒烟。药后患者左足趾疼痛大减,皮色也趋于正常,下肢皮肤温度正常,原方去炙麻黄、鹿角霜,加炒赤芍20g、川断15g、炒杜仲15g,药进20剂,2天1剂,并用药渣外敷,症状消失。嘱病人一定要坚持戒烟,注意下肢保暖,适当休息,防止患肢损伤,以防复发。
4 热痹(风湿结节)
热痹属于痹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关节和心脏受累最为显著。急性期或风湿活动期有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有关节红肿热痛及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表现。中医认为痹病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而致,热痹主因湿热蕴结,阻滞气血运行形成。吾师认为湿热阻滞气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可致关节红肿疼痛,热蒸湿郁,酿液为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凝滞成块而成皮下结节,临床不能一味清热除湿,而应加软坚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痰之品,即能提高临床疗效。
病案4:侯某,女,52岁,农民,2001年6月26日初诊。双下肢皮下红色结节4天,患者素有“风湿热”病史,本次发病因外感而致,双下肢有6个皮下红色结节,其中右小腿伸外侧有一大如鸽蛋结节,右膝窝处有一大如蚕豆结节,视之色红,扪之硬而灼热,压之不褪色且疼痛,伴有全身关节疼痛,疲乏无力,胃中不适,口苦,入睡时感到全身燥热,汗出,腿部不适,二便正常,舌红,边有瘀斑,苔薄黄微腻,脉数略滑。证属风湿热痹,痰瘀互结。治宜清热除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之。药用:桂枝15g、白芍10g、知母10g、生石膏(先煎) 30g、怀牛膝20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三棱15g、莪术15g、秦艽15g、威灵仙15g、丹参15g、延胡索15g、玄参10g、生牡蛎30g、生薏苡仁30g、炒黄柏10g、炒苍术10g、生地黄10g、石斛10g、焦三仙各15g、贝母10g。药进4剂,结节已消大半,色变浅,关节疼痛减轻。原方去石斛、玄参,加皂角刺10g、柴胡10g、郁金10g,又进8剂,膝窝处结节已消,右小腿伸外侧最大结节已成米粒大,其余结节均退。为巩固疗效,继服8剂而愈,并嘱其要适寒温,预防感冒,谨防复发。
5 乳癖(乳腺增生症)
乳癖即现代医学所言乳腺囊性增生症,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临床表现,主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所致。吾师认为乳痹主因肝失疏泄,津血失布而致痰瘀互结,凝而成块,治疗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原则,即可获效。
病案5:王某,女,35岁,教师,2000年4月20日初诊。左侧乳房胀痛3月,加重3天。患者因心情抑郁而致左侧乳房胀痛,时有刺痛,疼痛放射到左腋下,尤以经前痛甚,并随喜怒而消长,扪之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蚕豆大扁平肿块,按之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伴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疲乏,五心烦热,饮食尚可,二便正常,月经量多、有血块,舌淡红而暗,苔薄白微腻,脉略弦。证属肝气郁结,痰瘀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