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家的冒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
11
(二)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 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 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 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 针的要求。
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 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 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
5 贷款和提款的要求。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商业性贷款理论 2、转移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9 款来源有保证即可。
以上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 发展阶段上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产 流动性方面而各有侧重。商业贷款理论,主要 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转换 理论,是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 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 来保证流动性;而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 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 性的。
10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成因分析: 第一,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
在压力。 第二,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要银行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限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存款
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竞争力下降。 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
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 方法,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 产和负债两方面相结合。这一理论还为扩大银
14 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三)负债管理理论局限性
(1)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 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
(2)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 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 险增大。
3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
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
4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 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在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 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 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 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是如何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 付客户的提款。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 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
什么是资产负债管理?
➢ 中式定义:银行在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为完成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和负债的
总量、结构、成本、收益进行统一计划、指
导和控制的全过程。
➢ 西式定义:在宏观经济和利率环境下,承受合
理的风险,短期内确保净利息收入增长,长期
内确保市场净值增长,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
7
(2)转换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 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 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不受损失的 资产,它的流动性就有较大的保证。用莫尔顿 的话来说:“流动性即转换”。在他看来,债 券的转换(或变现)不是指债券到期时的兑现, 而是指债券的转让或出售。
8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款者同第三 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而言之,贷款是靠借款者将来的 或预期的收入偿还。因此,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 款者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 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 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 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 。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 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还可发 放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
6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 存款,随存随取,流动性高,因此,相应地必须保持 银行的清偿力和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 产的流动性,就将业务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 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具体说,就是发放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 、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即所谓 自偿。这种理论还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 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 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 全。在此,人们又称这种理论为“真实票据理论”。
2
来自百度文库
定和良性运作.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源于200多年前的西方商 业银行,至今已大体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 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和资产负 债外管理理论四个阶段。事实上,一种理论往 往是一种实践的抽象,又服务于实践,并伴随 银行的发展而成熟,因此,所谓阶段只是一种 理论上的概念或相对抽象的划分。
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 条件;
由于主动负债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 也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 影响力,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
13
随着负债理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主 动型负债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同业拆借得到 了很大完善,同时,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 又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此后,又开始发 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等借款 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
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 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的工具。
12
(三)负债管理理论意义
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 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 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11
(二)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 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 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 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 针的要求。
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 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 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
5 贷款和提款的要求。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商业性贷款理论 2、转移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9 款来源有保证即可。
以上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 发展阶段上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产 流动性方面而各有侧重。商业贷款理论,主要 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转换 理论,是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 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 来保证流动性;而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 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 性的。
10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成因分析: 第一,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
在压力。 第二,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要银行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限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存款
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竞争力下降。 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
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 方法,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 产和负债两方面相结合。这一理论还为扩大银
14 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三)负债管理理论局限性
(1)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 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
(2)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 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 险增大。
3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
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
4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 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在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 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 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 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是如何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 付客户的提款。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 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
什么是资产负债管理?
➢ 中式定义:银行在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为完成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和负债的
总量、结构、成本、收益进行统一计划、指
导和控制的全过程。
➢ 西式定义:在宏观经济和利率环境下,承受合
理的风险,短期内确保净利息收入增长,长期
内确保市场净值增长,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
7
(2)转换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 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 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不受损失的 资产,它的流动性就有较大的保证。用莫尔顿 的话来说:“流动性即转换”。在他看来,债 券的转换(或变现)不是指债券到期时的兑现, 而是指债券的转让或出售。
8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款者同第三 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而言之,贷款是靠借款者将来的 或预期的收入偿还。因此,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 款者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 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 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 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 。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 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还可发 放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
6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 存款,随存随取,流动性高,因此,相应地必须保持 银行的清偿力和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 产的流动性,就将业务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 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具体说,就是发放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 、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即所谓 自偿。这种理论还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 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 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 全。在此,人们又称这种理论为“真实票据理论”。
2
来自百度文库
定和良性运作.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源于200多年前的西方商 业银行,至今已大体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 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和资产负 债外管理理论四个阶段。事实上,一种理论往 往是一种实践的抽象,又服务于实践,并伴随 银行的发展而成熟,因此,所谓阶段只是一种 理论上的概念或相对抽象的划分。
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 条件;
由于主动负债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 也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 影响力,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
13
随着负债理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主 动型负债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同业拆借得到 了很大完善,同时,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 又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此后,又开始发 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等借款 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
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 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的工具。
12
(三)负债管理理论意义
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 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 盈利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