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脾虚痰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以满足外周组织(肝脏、肌肉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由此引起血糖升高、血脂紊乱,导致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理概念,中医学对此尚无认识,但从中医角度分析胰岛素抵抗,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而脾虚是其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其病理产物,故IR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1 IR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胰腺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调节体内的血糖浓度,并促使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如胰岛素缺乏则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形成胰岛素抵抗[1]。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气通过运化把水谷精微、
津液输布全身,荣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即包括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其升清功能相当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各种消化酶是实现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精微营养周身的脏器,胰岛素是实现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2 脾虚是IR的致病之本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IR的原因包括饮食因素、肥胖、运动减少,其形成与痰瘀的形成有共同的原因,即脾虚[2]。脾的运化障碍影响人体的营养物质的代谢。若脾气虚弱或脾阳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无以生,生化之源因而不足。或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水液不能布散而停滞体内,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血化生于脾,又统摄于脾,脾气亏虚,脾乏统摄血运之职,饮食精微不能化生为血,血失统摄则难循经而溢于脉外成瘀,即如《读医随笔》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而痰湿阻于血脉,血流不畅,易形成瘀血,日久痰瘀互结,水谷精微更难于输布,反随浊气下流,出现体内营养过剩,如肥胖、血糖升高等。另外,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四肢百骸充养不足,易出现口渴、消瘦等。实际上,胰岛素是体内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正常生理激素,是人体的“血气”,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即为“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的形成过程。故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如同脾虚导致痰瘀的病理过程,其发生导致了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出现。
3 痰瘀是IR发展的病理关键
脾虚是病之本,痰瘀是其病理产物,亦是本病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肥胖多责之于脾虚,为膏脂聚积于体内之痰湿而致,主要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肪饮食使饱和脂肪吸收过多,营养过剩,全身代谢失调,从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肥甘厚味,滋生痰湿,日久化热发为消渴。“二阳结,谓之消。二阳之病发心脾……”张锡纯也曾提出糖尿病是由于“元气不升,大气下陷,脾不散精”所致。2型糖尿病以低体重出生者、中年肥胖者多见。低体重出生患者,先天脾肾不足,体力劳动少于脑力劳动,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脾气亏虚,津液不得运化,精微不得输布,出现口渴、肥胖、消瘦、乏力等糖尿病症状。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津血同源,痰瘀互渗,与体内不能输布的精微互结,形成脂浊,注于血脉致血脂升高。“高血脂为血中之痰瘀”,而临床所见,高脂血症确实多发生于饮食不节和肥胖患者,并发现脾虚痰凝证和痰瘀阻络证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值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值减低[3]。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不但加重脾虚,还使痰瘀互结更甚,血气运行更加不畅,导致“久病入络”,逐渐演变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高脂血症可引起内皮损伤,引起血小板粘附,刺激中膜平滑细胞增生,形成动脉斑块相
一致。IR的存在,使糖耐量减低,体内脂蛋白增高,促进血栓形成,抑制血栓溶解作用,也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 健脾益气
化痰祛瘀是治疗IR的根本,IR是脾虚基础上痰瘀不化的病理结果,脾虚为其本,痰瘀为其标。痰瘀既是IR的形成原因,又是进一步导致”变证”、”坏证”的关键,故治疗以健脾益气治其本,化痰祛瘀治其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临床多采用黄芪、人参、当归、丹参、白术等药物。如现代名医施今墨以黄芪配淮山药,苍术配玄参皆治脾的妙用[4]。徐云生[5]以健脾益气、祛痰化瘀法为治则,治疗对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21例,中药合用磺脲类降糖药综合治疗,显示中药治疗增强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朱立群等[6]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西药的基础上加当归、赤芍药、川芎、黄芪等益气活血中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分组治疗后,单用降糖西药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虽也有明显下降,但均不如加用中药组下降更为明显。安其等[7]自制安一胶囊(药用黄芪、生地黄、黄连、丹参、木香、桑白皮)治疗IR,与二甲双胍对照组比较,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的症状积分值、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代研究也表明,黄芪具有提高红细胞Na + -K + -ATP酶活性,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同时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8]。丹参、当归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炒白术健脾化痰渗湿,能改善脂质代谢,大黄有抑制葡萄糖蛋白的过度表达,
并能降低血糖改变胰岛素血症的内皮损伤[9]。胰岛素抵抗是一个综合征,其发病以脾为先,以痰瘀为终结,从脾论治仅为其一条基线,临床治疗中仍需不断深入,力求其治疗方法不断完善。(指导老师:郭宏敏)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琦.代谢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8
[2]孙立,郑博庆,朱秉匡.脾肾两虚、痰瘀互结与糖尿病发病机理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12-914
[3]袁肇凯,简亚平,黄献平,等.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1-4
[4]徐凌.糖尿病从脾胃论治浅谈[J].江苏中医,2001,22(9):8
[5]徐云生.中药对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作用观察[J].中医杂志,1997,38(3):167-168
[6]朱立群,刘英华,王维兆.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