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本中情境图的有效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本中情境图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课本中情境图的有效运用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总结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学生的成长规律,以此为基础,引入科学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应用情境图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力和掌握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境图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然性,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其二,忽视情境图的作用;其三,情境图的拓展较为随意。因此,笔者建议正确运用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和成长。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控,深入解读情境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一张情境图都要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进行例题解析的过程中,要掌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这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情境图的解读,应对画面内容予以解析,从中发现有效的数学信息,并掌握数学信息和图像之间的联系,借助情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对“倍的认识”进行教学时,学生首次接触到“倍”这一概念,倍数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情境图体现的是一个花坛景象,三位学生在认真数三种颜色的花,其中蓝花有2朵,红花共有8朵,黄花有6朵,从图中的显示可知,黄花数是蓝花数的3倍,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二者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可再对花的排列方式予以观察。将蓝花和黄花对齐,可知每两朵黄花可以与一朵蓝花合为一组,经过探讨和分析后,学生会知道黄花和蓝花之间的关系为2:1,此时,一般会将黄花和蓝花之间的关系称为倍数关系,教师引导和指点之后,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倍数关系这部分数学知识,从数学情境图中发现数学知识的理解捷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力。

二、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高效利用情境图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较为丰富,对情境图进行深层次理解,是高效应用情境图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在学生对情境图有深入认知后,有效设置情境图分析互动活动形式,这样才能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学生在初步认识情境图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从情境图中发掘并总结有效的数学信息,自觉、主动地研究情境图的作用,逐步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小学一年级“8、7加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凑十法,完成加法的

口算任务。例题中,一般会运用8+7这一运算方式,?Y合教材中情境图的内容,给出了两盒小号,每盒都有十个格子,右边盒子放置7个小号,左边盒子放置8个小号,若仅利用情境图作为引导方式列出最终的算式,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此情境图,使学生明确算法的应用方式,既可以对8+7进行计算,同时还可以令8凑10,或是令7凑10,对不同的算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而后学生会自行对比不同之处,掌握凑十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德育渗透的方式,对情境图深度挖掘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教师要有效利用这部分图像,完成课堂教学服务工作。教师可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内容和含义深层次挖掘,将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其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品德和学科知识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教授学生“数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一幅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掌握十以内的数字,使学生发现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运用情境图的设置方式,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能相应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还要总结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转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固化认知思维,逐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更新,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全方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