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内容
一曰:“子以四教:文、行 、 忠、信。”以文学、品行、
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
的主要科目;
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
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
材。
精品课件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主讲人:秦红梅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儒家的教育思想
一、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精品课件
山东曲阜孔庙
中国教育史
(一)重视教育的作用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
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精品课件
(三)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中国教育史
荀况为适应战国后期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始 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培养目标。他把教育培养目标分为 “士、君子、圣人”三个层次。“士”是从事具体事务的德才 兼备的人才;“君子”最主要的是“笃志而体”,坚固其志, 身体力行;“圣人”是最高的“智者”,博大精深,无所不明, “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在荀况看来,教育目的是培养由 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而教育内容就要以《诗》、《书》、 《礼》、《乐》、《春秋》为主体。
——《论语·子路》 (二)教育的对象比较广泛,提倡“有教无类”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
——《论语·述而》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南郭惠子:“夫子之门 何其杂也?”子贡曰:“君
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且
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木隐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
也。”
——《荀子·法行》
(三)教育的目的——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孔子的教学内容有三方面特点: 其一,偏重社会人事 其二,偏重文事 其三,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五)孔子的教学特点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六)树立教师的典范
学而不厌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教学相长
中国教育史
精品课件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
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一)人性论与教育作用论
◆孟轲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 “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人人都先天具有仁、 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个“善端”是每个人 与生俱来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为尧舜。孟 轲认为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 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相反,由于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受到破坏,心灵遭到 “陷溺”,就会成为小人、恶人。因此,孟轲认为, 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 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 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四)教学思想
1、关于教学过程
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在于 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2、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
学以致用
荀况
虚壹而静 锲而不舍
隆师亲友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第二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思 想
一、墨家教育思想
(一)墨家概况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名 翟,生卒年不可确考,活动于 春秋与战国之际。墨子出身微 贱,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 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立 墨家学派。他一生的活动主要 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 多,声势很大。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在政治上,孟轲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和 “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他从“仁政” 观点出发,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是“行仁政”、 “得民心”。
精品课件
(二)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中国教育史
◆孟轲的教育目的也同孔子一样,是为了培 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
孟轲还明确地提出,办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 人伦”。“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 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轲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 就是孝悌。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三)教学思想
1、关于教学过程
孟子认为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存养”、“内 省”、“自得”的过程,是一个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 性”的过程。
2、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
自求自得
孟轲 循序渐进
专心有恒
精品课件
三、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中国教育史
荀子(公元前313 —公元前238年)
在教育内容上,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要求 “兼士”必须奉行墨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义,其宗旨在于 造福全社会。
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四)论主动施教 (五)论强力而行
二、法家教育思想
(一)法家概况
李 斯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韩 非
中国教育史
(二)否定传统教育的作用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 者也。”
精品课件
(二)人性论与教育作用论
中国教育史
◆荀况学说中最突出的是与孟轲“性善论” 相对立的“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
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而后天习得者为 “伪”。荀况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 天习得的。荀况从性恶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二)论教育作用
◆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 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三)论教育目的与内容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兼士”,作为兼士,必须具 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的 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
——商鞅
(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精品课件
中国教育史
第三节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精品课件
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
◆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教育即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尽量把天 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
◆学习的过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育途径
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这就“自 诚明,谓之性”,或称“尊德性”。
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 这就是“自明诚,谓之教”,或称“道问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