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案例

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案例
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案例

赵本山脑子里的11根钉子

近日,著名笑星赵本山在授受媒体采访时自曝其脑袋里有11根钉子。这11根钉子是什么?怎么脑袋里会放入这么多钉子。

2009的9月20日,因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住院抢救。赵本山这次生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先天性脑血管瘤。当脑血管瘤破裂出血时,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变为血性,这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其次为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形。有时因脑出血,使血液流到脑室内或穿破皮层而到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病征。其中先天性脑动脉瘤是最常见原因。

据资料显示,2009年,当时医生在他右颅靠近太阳穴处做了一个微创手术,把当时的出血点止住了,但血管瘤仍在。那他当时做的是什么微创手术呢?

他做的其实就是血管内介入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操作,通过血管内的途径抵达所要治疗的部位。在脑动脉瘤治疗中,这种操作叫做弹簧圈栓塞术。与手术所不同的是,弹簧圈栓塞术不需要打开头颅,取而代之的是,医师采用实时X线技术(又叫X线透视影像技术)来显示患者的血管系统,并治疗位于血管内的疾病。此手术通常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手术位置这与早先媒体的报道有出入),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微小的铂金弹簧圈放入脑动脉瘤腔内,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流,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机会。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开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越来越普及。我个人理解,心脏支架术,是将堵塞的冠脉用一把“小雨伞”给撑开;而脑血管内的介入术刚好相反,是铂金弹簧圈将出血的部位给堵上。而赵本山指的11根钉子,应该就是指这种铂金弹簧圈。

弹簧圈是用于治疗动脉狭窄的医疗器械。弹簧圈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GDC远端为铂金的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可直接送入动脉瘤内。当通入直流电后,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同时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部分因电解而溶断,弹簧圈解脱留于动脉瘤内。GDC弹簧圈极柔软,在动脉瘤内进退盘旋顺应性好,投放位置不满意可再调整,不易发生载瘤动脉闭塞。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是微导管准确到位并能固定于瘤腔,第二是选择合适型号及大小的微弹簧圈。对于第一步需要完成以下3个方面:

(1)由于微导管较软,必须依赖导引导管的有效支撑,因此,为了防止微导管在血管内过度扭曲,应将导引导管插至颅底。

(2)根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所成角度以及动脉瘤腔中心至载瘤动脉侧壁的距离,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不同形状。

(3)在微导丝的配合下,将微导管经动脉瘤开口送入瘤腔,微导管末端保持在近瘤颈的

1/3~1/2处,较小动脉瘤可放在动脉瘤颈处,这样阻力较小而利于弹簧圈的缠绕。

为使栓塞过程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至关重要,GDC栓塞系统有多种微弹簧圈可供选择,常用有GDC-10和GDC-18两种型号,每种型号分为3种规格,即单直径型、双直径型(2-D)和三维型(3-D),其中单直径型与双直径型又分为标准型和柔软型。

在2009年10月5日,曾经有一篇文章:“赵本山突发脑溢血之深度分析”,全面解读了赵本山的病情。如今,我当时的预言一语成谶,前两天,赵本山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上海的那次脑部手术,我的身体不会像现在这样差。我现在脑子里已经有11根钉子了......”,事实上也,赵本山已经承认了他当时的治疗是一种无奈或者错误的。

.

脑动脉瘤的概述与治疗

认识脑动脉瘤及其治疗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增多,大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也开展的越来越多,而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脑动脉瘤呢?它的治疗除了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手术治疗外还有那些方法呢?在这里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因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的发生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动脉硬化,也与高血压、外伤等有关,并有家族倾向。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此处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突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动脉瘤。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所以脑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棵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严重的是,破裂后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它还会发生第2次、第

3次破裂。据统计40-50%的病人会在破裂后的1个月内发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70%,第3次破裂后死亡率为100%。 脑动脉瘤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 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 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动脉瘤 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 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 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 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体征和症状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 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 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现缺 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现时,应找 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减少死亡率 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 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

脑动脉瘤怎样治疗

脑动脉瘤怎样治疗 凭借当前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往许多不易被检测出或得到治疗的疑难杂症基本 上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脑动脉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当代医疗技术的支持下下,对已 经确诊断的脑动脉瘤患者,没有应该遵循怎样的医疗原则对治疗方案进行设计,使之达到病 情控制或彻底治愈的医疗目的,也是解决脑动脉瘤疾病导致死亡率上涨问题的合理诉求。那 么针对脑动脉瘤患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式呢? 一、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也叫做颅内动脉瘤,主要是在人体脑中的动脉内腔里出现了局限性异常扩大的问题,导致动脉内壁出现类似瘤状的突起物。通常情况下,脑动脉瘤大多都是因为人体脑动脉管壁 局部存在先天性缺陷或者动脉内腔压力增高导致的囊性膨胀,同时也是导致出现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二、脑动脉瘤的治疗原则 在选择脑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主要是以脑动脉瘤的病情变化情况作为参考条件。由于脑动脉 瘤方为未破裂和已破裂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脑动脉瘤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 1、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的脑动脉瘤还未出现破裂症状,采取治疗方式时最主要的一点是在治疗过程中要避 免瘤体出现破裂和出血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对没有破裂的脑动脉瘤主要有开颅夹臂和弹簧圈 两种治疗方法,开颅夹闭治疗方法指的是对患者的脑袋进行开颅手术,在脑动脉出现动脉瘤 的具体位置找到肿瘤的根部进行结扎处理,能够让瘤体失去血液供应,消灭脑动脉瘤存在破 裂的风险。而另一种方式则是在颅内动脉瘤瘤体内放置弹簧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栓塞治疗”,采取这种治疗方式能够降低血流对脑动脉瘤瘤体血管壁的冲击力度,减少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采取开颅夹闭的治疗方法能够彻底治愈脑动脉瘤,但由于开颅 手术实施的难度较大,还要结合脑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对开颅位置进行判断,因此使用开颅夹 闭的治疗方法导致的手术危险性也更高。虽然弹簧圈疗法的操作风险远远低于开颅夹闭,但 使用弹簧圈疗法需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费用而且达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如果在治疗后期脑动 脉瘤的体积越来越大还需要使用更多的弹簧圈帮助脑动脉瘤抵抗血流的冲击。此外一旦脑动 脉瘤瘤体变薄,也必须使用开颅治疗的方式对脑动脉瘤进行根除治疗。 2、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针对已经出现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而言,医生往往会参考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对脑动脉瘤进行 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根据脑动脉瘤患者的脑内出血量进行判断,如果脑动脉瘤出现破 裂的状况还不太严重,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反之如果患者脑 出血的血量较大,容易再次发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等问题则应该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 脑动脉瘤出现的破裂和出血症状进行控制治疗。 三、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具体类型 1、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治疗 采取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治疗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手术将脑动脉瘤的充气部分进行结 扎处理,控制对脑动脉瘤的血液供应和脑动脉瘤的体积变化,在保证动脉血液流通正常运行 的前提下使脑组织的正常供血能够得到满足,进一步防止出现脑动脉瘤破裂和出血等问题。 2、动脉瘤孤立术和包裹术

颅内动脉瘤简介与治疗

颅内动脉瘤简介与治疗 简介 被查出患有颅内动脉瘤是一件令人恐惧和绝望的事情。其实颅内动脉瘤并没有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罕见。在美国,每5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被查出患有颅内动脉瘤。每年大约有十万分之八到十(差不多三万)的患者会出现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迄今为止,已有一部分新兴的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了希望。这本小册子提供了一些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基本知识,同时就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一系列常见问题给予解答。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壁局部的薄弱膨出就形成了所谓的颅内动脉瘤,好比是用久了的自行车内胎上鼓起的小包。囊状或是浆果状动脉瘤(因其形状长得像浆果)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这类动脉瘤有一个瘤颈将瘤体、瘤顶与主血管腔连接起来,他们只膨出于动脉壁的一侧。与囊状动脉瘤相比,梭形动脉瘤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它由局部动脉壁双侧扩张而成,形如梭子,因而不存在明显的瘤颈。 颅内动脉瘤是如何形成的? 动脉瘤的起病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遗传性的动脉壁薄弱可能是导致动脉瘤产生一个因素。然而儿童当中动脉瘤的发病率很低,大部分动脉瘤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管壁不断损耗引起的。有时,严重的头部创伤或感染也会导致动脉瘤的形成。目前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促使动脉瘤的形成,吸烟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动脉瘤有什么征兆吗? 动脉瘤大都很小而且没有任何症状。一部分动脉瘤是在破裂出血引起剧烈头痛或昏迷时被查出,另一部分则是在瘤体变大后压迫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复视)时被发现。

破裂性动脉瘤 破裂出血的动脉瘤称之为破裂性动脉瘤。当动脉瘤破裂时,血液流入脑组织周围的脑脊液中,这种类型的出血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突发的剧烈头痛,常被描述成“一生当中最严重的头痛”,还有如严重的恶心和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等表现。 虽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过程仅仅持续数秒钟,但却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出血会损伤脑细胞,压迫脑组织或引起血管狭窄(又称为血管痉挛)。当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时就导致了中风。脑脊液中出现大量血液时会引起脑脊液流速减慢甚至停滞,从而引起脑积水。 未破裂性动脉瘤 大部分动脉瘤都比较小,除非破裂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未破裂性动脉瘤会因为其他病变如头痛或颈动脉疾病体检时偶然发现。有时,未破裂性动脉瘤会变大压迫颅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后疼痛等,但很少引起慢性头痛。未破裂性动脉瘤还会因为伴随有破裂性动脉瘤而被发现,但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因为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有多发性动脉瘤。 动脉瘤如何被诊断? 当怀疑有破裂性动脉瘤时,可以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可以发现是否有颅内出血,缺点是无法明确出血的原因。在血管中注入对比造影剂后,脑血管显影增强,再通过特殊的成像技术就可以使动脉瘤显形。这种技术叫做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用于诊断破裂性动脉瘤或许已经足够,但是有时血管造影可以更好的显示动脉瘤和颅内血管。在进行血管造影时,首先对腹股沟特定区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将一根微导管插入股动脉,之后导管上行通过腹主动脉等大动脉后到达脑部的动脉血管。此时影像师将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脑动脉,使其显影增强,再通过X线透射获取图片。对于未破裂性动脉瘤,同样可以使用CTA和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可

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案例

赵本山脑子里的11根钉子 近日,著名笑星赵本山在授受媒体采访时自曝其脑袋里有11根钉子。这11根钉子是什么?怎么脑袋里会放入这么多钉子。 2009的9月20日,因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住院抢救。赵本山这次生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先天性脑血管瘤。当脑血管瘤破裂出血时,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变为血性,这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其次为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形。有时因脑出血,使血液流到脑室内或穿破皮层而到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病征。其中先天性脑动脉瘤是最常见原因。 据资料显示,2009年,当时医生在他右颅靠近太阳穴处做了一个微创手术,把当时的出血点止住了,但血管瘤仍在。那他当时做的是什么微创手术呢? 他做的其实就是血管内介入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操作,通过血管内的途径抵达所要治疗的部位。在脑动脉瘤治疗中,这种操作叫做弹簧圈栓塞术。与手术所不同的是,弹簧圈栓塞术不需要打开头颅,取而代之的是,医师采用实时X线技术(又叫X线透视影像技术)来显示患者的血管系统,并治疗位于血管内的疾病。此手术通常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手术位置这与早先媒体的报道有出入),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微小的铂金弹簧圈放入脑动脉瘤腔内,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流,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机会。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开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越来越普及。我个人理解,心脏支架术,是将堵塞的冠脉用一把“小雨伞”给撑开;而脑血管内的介入术刚好相反,是铂金弹簧圈将出血的部位给堵上。而赵本山指的11根钉子,应该就是指这种铂金弹簧圈。 弹簧圈是用于治疗动脉狭窄的医疗器械。弹簧圈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GDC远端为铂金的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可直接送入动脉瘤内。当通入直流电后,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同时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部分因电解而溶断,弹簧圈解脱留于动脉瘤内。GDC弹簧圈极柔软,在动脉瘤内进退盘旋顺应性好,投放位置不满意可再调整,不易发生载瘤动脉闭塞。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是微导管准确到位并能固定于瘤腔,第二是选择合适型号及大小的微弹簧圈。对于第一步需要完成以下3个方面: (1)由于微导管较软,必须依赖导引导管的有效支撑,因此,为了防止微导管在血管内过度扭曲,应将导引导管插至颅底。 (2)根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所成角度以及动脉瘤腔中心至载瘤动脉侧壁的距离,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不同形状。 (3)在微导丝的配合下,将微导管经动脉瘤开口送入瘤腔,微导管末端保持在近瘤颈的 1/3~1/2处,较小动脉瘤可放在动脉瘤颈处,这样阻力较小而利于弹簧圈的缠绕。 为使栓塞过程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至关重要,GDC栓塞系统有多种微弹簧圈可供选择,常用有GDC-10和GDC-18两种型号,每种型号分为3种规格,即单直径型、双直径型(2-D)和三维型(3-D),其中单直径型与双直径型又分为标准型和柔软型。 在2009年10月5日,曾经有一篇文章:“赵本山突发脑溢血之深度分析”,全面解读了赵本山的病情。如今,我当时的预言一语成谶,前两天,赵本山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上海的那次脑部手术,我的身体不会像现在这样差。我现在脑子里已经有11根钉子了......”,事实上也,赵本山已经承认了他当时的治疗是一种无奈或者错误的。

脑动脉瘤相关知识

脑动脉瘤相关知识 脑动脉瘤简单说就是脑动脉血管壁上膨出的血管泡,血管泡在血液不间断的冲击下,就象吹气球一样,球吹得越大,血管壁就变得越薄,血管也就越容易破裂。一般认为,约有50%左右的脑动脉瘤会破裂出血,而破裂出血的早期死亡率约为40%,并且我们无法预知脑动脉瘤何时破裂,因此把脑动脉瘤形容成“定时炸弹”。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性疾病,在美国和欧洲成年人中,发病率在5%左右,我国的情况大概有2%的发病率。目前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是先天性胚胎发育期脑动脉分叉水平血管壁的中膜及弹力内膜层发育障碍,使血管壁局部失去弹性,以及后天血管退行性变或破坏性因素引起动脉壁变薄,如①动脉粥样硬化;②细菌、真菌及肿瘤栓子的感染;③外伤性;④殃及血管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烟雾病等);⑤高血压;⑥吸烟、饮酒及长期使用避孕药、去痛片、毒品等化学物质及环境污染因素,再加上血流动力学原因冲击血管壁使动脉壁变薄,最后形成动脉瘤样扩张、破裂出血。约有25%~52%的病人可出现一些前驱症状,一般不典型,很容易误诊,如出现程度不等的头痛,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下,眼球后疼痛,面部疼痛等。也有人以脑神经受损起病,如病人的上眼睑下垂、视力下降、视物呈双影、头晕等,如果有上述症状,你就要尽快到医院做CT、MRI检查,如果被诊断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那么你更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有51~80%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 自发性的蛛血(简称蛛血)的大部分都是由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所致。在人类所有死亡病例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死亡占同期人数的0.4~0.6%。大约10%的蛛血患者死于来院之前,且只有1/3的患者在治疗之后预后良好。 流行病学 影像和尸检发现,无合并症的颅内囊性动脉瘤的患病率是3.2%,平均年龄50岁,男女比例1:1。20~30%的颅内动脉瘤是多发性的,动脉瘤性蛛血的发病率据估计约为6~16/10万,大部分动脉瘤并不破裂,尤其是小的动脉瘤! 好发位置 囊性动脉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度的血流动力学应激使得内弹性膜断裂。当血液湍流和血管壁的共振频率相一致时,则会导致结构裂纹。异常旁路或其他高流量状态能导致患者出现血流的高动力学状态,后者倾向于加速血管壁的变性改变和此后的动脉瘤形成。高血压、吸烟和结缔组织病,可能起到一个助推的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有部分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