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文科综合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10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反对犯上作乱,但并不认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董仲舒则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将皇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强调“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董仲舒的这一改造A.完全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思想主张B.使儒学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C.为专制主义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D.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关键
25.下图是有关学者据史传统计的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情况统计表(除去作为绥抚手段被察举的蜀吴人士),据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的固化性被削弱B.察举制可以有效选拔人才
C.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D.孝廉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26.宋代,火葬流行成为一种新现象,但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反对,朝廷也曾下令禁止。
“河东地狭人众,随至亲之丧,悉皆焚弃。
韩琦镇并州,以官钱市田数顷,给民安葬,至今为美谈。
”据此可知,在宋代A.火葬成为丧葬的主要习俗B.火葬流行与经济困窘有关
C.佛教文化成为民间的主流D.火葬最早出现于河东地区
27.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
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由此可知,清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举措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8
内地市场
通商口岸价格
名称与通商口岸的距离价格
镇江 2.19-2.24元淮安府145英里 2.30-2.35元
上海 2.17-2.20元苏州75英里 2.23-2.30元
汕头 2.95-3.10元潮州府10英里 3.10-3.20元
表中的地区差价
A.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B.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
C.反映了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D.促进了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联系
29.19世纪中晚期以来,不少旧知识分子或投身商界,或进入报馆等,尤其在沿海、长江沿线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旧式知识分子向其他行业流动的趋势更为明显。
1905年废科举后,此风尤烈,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这种“运动”
A.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B.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D.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30.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发展国统区贸易(称对外贸易),成立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剂局,从中央到省、县、区、重要的口岸都设有相应的机构。
苏区这一措施
A.导致了苏区经济发展的转型B.支援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建设
C.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积极性D.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31.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至1970年会谈共进行了136次。
中方代表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双方就彼此关注的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换意见。
中美大使级谈判
A.反映国际形势逐步缓和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改变
C.体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D.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32.梭伦改革时规定,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
这些改革措施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导致了雅典社会道德滑坡
C.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范围D.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3.1699年英国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并鼓励商人进入棉纺织业。
这些立法
A.推动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出现B.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C.加速了英国民主政体的发展D.使英国殖民优势逐渐丧失
34.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B.农业集体化的弊端凸显
C.粮食税政策未改善农民经济状况D.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35.1940年,德国驻挪威大使馆内播放电影《火的洗礼》,其主要内容是德国以闪电战占领波兰全境的纪实性镜头,以威吓挪威政府。
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
这说明了
A.战争推动了电影行业的繁荣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对立
C.电影能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D.电影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
晚年又用中书。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
东晋则侍中始优。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
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演变的政治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版“光荣革命”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张广勇先生认为《全球通史》体现了下列观点:
思考一: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综观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汲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
思考二:遏制领先法则。
它表明,在历史变革时期,处于最适应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是最困难的。
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可能更适应变革并在变革中逐渐取得领先地位。
思考三: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
作者对历史的考察,目的是要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认为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不仅可以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而且有助于把握未来。
思考四:人类技术的魔影。
作者指出,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动技术的方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导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
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无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约合三十七点三克,平均每枚钱重七三克,与出土开元钱的实测重量基本吻合。
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铸造“开元通宝”钱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朝铸行“开元通宝”钱的意义(10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的闪电攻击下崩溃,在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城市,英国组织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
行动历时9天,动用各种舰船把338226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尽管面临不利条件,无论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海军还是勇敢的普通民众都全力参与营救。
他们在炮火和轰炸的危险下全力工作,政府组织的有序撤退也使得救援更为有效。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
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即使大部分欧洲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然或即将沦陷于纳粹手中,我们也永不后退,永不言退。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在海上作战,乘着高涨的信心和力量空中作战,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积极影响。
(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景润(1933-1996年),福建福州人,著名数学家。
1953年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5年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73年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后来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
尽管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景润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景润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