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最值问题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最值问题总结

基本思想:

1、利用轴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两点之间的折线段转化为两点之间

的直线段);

2、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利用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将点到直线的折线段转化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4、利用特殊角度(30°,45°,60°)将成倍数的线段转化为首尾相连的折线段,再转化为两点之间的

直线段最短。

5、找临界的特殊情况,确定最大和最小值。

基本类型:

一、直接利用公理/定理求最值

1、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问题1:如图,有A、B、C、D四个村庄,现准备打一口井,使得水井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请确定水井的位置。

问题解析:如图,连接AD和CB,AD和CB的交点就是所求的水井的位置所在点。

此时最短的距离就是:AD+CB的长度。

策略分析:如果不在E点,比如说在T点,那么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

AT+DT>AD,且CT+BT>CB,于是AT+DT+CT+BT>AD+CB。所以水井所在位置只能

在AD与CB的交点处,才能使其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问题2: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在第一象限,两顶点A、B分别在x轴上和y轴上移动,点C在第一象限,那么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_____

问题解析:点C到原点O的距离,直接连接OC肯定不能保证其是最大值。

但是注意:直角△AOB的斜边AB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一边,等于a,而直角

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就是a/2,并且等边△ABC边上的中线

也是定值,所以设AB边上的中点为D,连接OD,CD,则OD=a/2,CD=,

在一般情况下,当O、D、C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共线)时,总有CD+CD>OC,

所以当O、D、C三点共线时,OC=CD+OD,取得最大值:a/2+

策略分析:不能直接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题目,可以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折线和”,在利用三角形三边长短关系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到结论。

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问题:△ABC中,一点P在边AC上运动,若AB=AC=5,BC=6,则AP+BP+C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问题解析:因为AB=AC=5,所以AP+CP=5是定值,于是AP+BP+CP要取得最

小值,就只需要BP取得最小值。显然BP是AC所在直线外一点B到直线AC

的距离,可知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所以当BP⊥AC时,BP最短。

策略分析:我们通常需要将一些定长的线段剔除掉,专注于去考虑变化的线

段的取值,转化为定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来求解。

几何最值中,经常会利用对称、旋转、平移等变换将那些比较分散的线段转移到适当的位置(一般而言,这些适当的位置包括:构成定点到定直线的直线或者折线距离、构成两点之间的直线或者折线距离:总体思想是:移动后的线段最好要首尾相连,构成一条首尾相连的折线段或直线)

二、利用轴对称型

1、原始模型:牛饮水模型(一定直线+两定点+一动点: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侧)

模型描述:点A是农场,现在需要将牛牵到河MN处去饮水,然后在赶到B处的草场去吃草,那么牛从A 出发,饮水完后再到草场B,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___________

问题解析:定直线是MN,两个定点分别是A、B,一个动点为P,即牛饮水

的地方。现作A点关于MN的对称点A’,连接A’B,与MN的交点即为牛饮

水的点P,此时牛所走的路程AP+BP最短。

策略分析:如果不作A关于MN的对称点,那么AP和BP始终不能利用两点

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当作了A关于MN的对称点A’后,AP就转化为A’P(AP=A’P),求AP+BP的最小值就是求A’P+BP的最小值,此时A’P和BP就成了首尾相连的折线段。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A’、P、B必须共线,A’P+BP才最短,就是线段A’P的长度。所求的P点就是A’P与MN的交点。如果该点不在P点,而在比如说T点,如图,则有牛所走的路程为AT+BT=A’T+BT,在△A’TB中,始终有A’T+BT>A’P。可知除了P的之外的任何一点,都有牛所走的路程大于AP+BP。

2、一定直线+两定点+一动点模型: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侧

问题描述:在直线MN的同侧有两定点A、B,在直线MN上找一点P,

使得|AP-BP|最大。

问题解析:连接AB并延长交MN于点P,此时点P就是使得|AP-BP|最

大(此时AP-BP=AB)的点。

策略分析:两定点在直线同侧,在直线上求一点使两定点到动点的距离只差绝对值最大时,只需要连接两个定点,并延长使其与直线相交,交点就是要求的点P。假如不是交点P,而是另外一点,比如说T,如图,那么在△ABT中,始终有AT-BT<AB,只有当点A、B、T不能形成三角形时,AT-BT=AB,这个时候T点就

在P 点的位置。

3、一定直线+两定点+一动点模型:两定点在直线的异侧

问题描述:在直线MN 的异侧有两个定点A 、B ,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AP-BP|的值最大。

问题解析:如图,作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B’,连接AB’,并延长交MN 于点

P ,此时的点P 就是使|AP-BP|最大的点,|AP-BP|=|AP-B’P|=AB’。

策略分析:若是求AP+BP 最小,显然就是连接AB ,求AB 的长即可。但是求

|AP-BP|的最大值,就需要将B 转化到和A 的同侧去。假如不是点P ,而是除P

点外的另外一点,比如点T ,如图,在△ATB’中,始终有AT-BT=AT-B’T <AB’,只有当A 、T 、B’不能形成三角形(A 、T 、B’共线时)时才有AT-BT=AT-B’T=AB’,此时点T 与点P 重合。

4、两直线+一定点+一动点模型

问题描述:如图,已知两定直线a 和l ,其中定直线l 上有一个定点A ,在定直线a 上有一个动点P ,请找到使PA 和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P 的位置。

问题解析:作点A 关于直线a 的

对称点A’,再过A’作直线l 的垂

线A’,交直线a 于点,交直

线l 于点,可知就是使得

AP+BP 最小的点P 的位置。他们的

最小值就是线段A’B 0的长度。

策略分析:如左图,只有点A 是定点,点P 和B 都是动点,并且点A 和最后确定的点B (垂足,因为先从A 引一条线段AP 交直线a 于点P ,再过P 作直线l 的垂线,最后确定出点B 的位置,所以说点B 是A 、P 、B 三个点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需要利用对称将定点放在动点P 所在直线的另一侧,才能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来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除之外的任何一点,比如说点P ,就有AP+BP=A’P+BP >A’B >A’B 0,只有当A’、P 、B 三点共线,且A’B 垂直于直线l 时,点B 与点B 0重合,点P 与点P 0重合,才能使AP+BP=A’P 0+B 0P 0=A’B 0,即取得最小值。

5、两直线+一定点+两动点型模型

问题描述:如图,在∠AOB 内部有一个定点P,在OA 边和OB 边上是

否存在点M 和N,使得△PMN 的周长最小?

问题解析: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连接

P'和P'',交OA和OB于点M0和N0,则M0和N0就是使得△P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