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的类本质的复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人的类本质的复归:“共产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意在对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真理”概念进行一种彻底的反思和追溯,返回到古代思想的源头,即认为真理就是“显现”出来而被“看”到的东西,是直接被给予的、自明的东西,其他一切(逻辑、概念、事物的存在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由此得到彻底理解的,是由“看”的各种不同方式决定的。因此要“回到事情本身去”,直接地去“看”。而且一旦我看见了,我让你来看、他来看、她来看,都能看见——人的类本质之同感性。所以说,这普遍性是可以普遍验证的。现象学就是这样以自我(个人)现象学直观而得出普遍性的本质。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论前提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论前提:在最直接显现的东西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这是自笛卡儿以来所建立的一条为科学奠基的原则,它由康德的批判主义所深化,而在休谟那里则体现为经验实在论。胡塞尔要建立严密科学的哲学,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人对事物本身”。所谓“回到事情本身”,无非是回到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
胡塞尔现象学人学观
胡塞尔将“人及其对象”被“给予的先存背景”放入括号“悬置”起来,从而将个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先入之见,没有任何个体特性、时代特性的纯粹的人,即人是纯粹的人(本真的人)——只具有普遍(类)本质的人:中性的人。
海德格尔虽仍从“人对事物本身”这一现象学原点出发,但却对胡塞尔的基本点进行了本质性的转向,即海德格尔不像胡塞尔那样,把有具体时代性的人还原为超越时代性的纯粹的自我,而是肯定人只能是生存于具体时间性中的人,是此在在此之人。对海德格尔来说,问题就变成了,存在于时间性中的人(此在),面对存在于时间性中的对象(存在者)时,如何才能获得本质性的东西。(存在变成了存在主义)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及其无处不在的异化现象。例如:劳动异化和商品、货物拜物教、财富的积累与贫困、奴役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对立等等——资本主义存在方式通过付出昂贵的代价而获取的巨大发展如同只有用人的头骨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诸种异化现象的深刻解剖和求解中表达了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人学”的现象学,这可以看作是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的一次革命,因为它不仅在方法论上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而且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
人的本真存在状态——“感性地存在着的人”,在马克思那里才是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而非被异化了的人及其对象。消除异化,人及其对象向类本质回归或还原,从而走向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梳理
1.通过劳动异化的考察批判自然主义的人学观
1.1.国民经济学所知道的劳动只是异化劳动
劳动本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感性活动,但“国民经济学把劳动抽象地看作物——劳动是商品’”。劳动异化,表现在劳动本身对劳动者也成了外在于和强加于他的东西。在劳动中,人被物化、孤立化、原子化、破碎化。
1.2.异化劳动观导致异化的人学观
劳动异化在哲学上意味着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国民经济学把劳动者只是看作劳动的动物,只是看作仅仅具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劳动者和他的生产对象、产品被看作同样的“自然物”,而劳动者同这些自然物的本应是属人的关系却被忽略了。人只是劳动载体、机器。人成了劳动的奴婢
当今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异化现象
◎异化概述
◎政治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
◎文化异化
◎物化(物对人的异化)
核心:人已经丧失本真,而被异化成劳动力和消费力
◎异化概述
异化(alienation)德文Entfremdung译自希腊文,原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但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
本涵义上,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理念→自然→精神)
⏹费尔巴哈首先赋予“异化”以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
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
压抑主体。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对经济社会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政治异化:权力崇拜
政治崇拜
民主的虚幻
极权专制
人成了权力的奴婢
◎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上帝化
“上帝死了”,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代替上帝走向圣坛,宰制一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成了理性的全部,代替了价值理性。
“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
◎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上帝化
现代自然科学自以为是自足的,绝对的,可以凭自己决定一切、规范一切,却没有意识到它自己首先是被规范的,是由独断的假定所支配的(如假定客观对象的绝对存在)。它从不对自己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反思,却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哲学,甚至认为自己就是第一哲学。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人开始感到这种科学主义的苍白和虚假,它远离人性和真正的生活。
人成了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奴婢
文化异化:消费主义化
在市场技术世界中,文化与大众传媒相结合,与消费主义相妥协,成为消解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替资本辩护的意识形态,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工具。
所谓大众文化,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等各方面,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