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的作用。而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是国家的命根子。然而,现实状况却给我们敲响了一个残酷的警钟,那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公共财产,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国有资产流失,指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或者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将各种形态的国有资产,包括有形的、无形性的、流动性的、非流动性的等等转移到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名下,以达到公共财产私有化、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的目的,致使国有资产消失或减少,使得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的。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现状,总的来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责任不明确,分工不详细,相关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的资产流失了,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财务人员违规操作。在改制进程中,管理层或利益相关方相互串通,虚开的各种票据如差旅费、业务往来发票等来报销,突
击消费,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编制虚假账务、虚开发票、虚增债务等大肆获取国有资产权益,造成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
(三)政府暗中谋取私利。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作为监督主体或中介主体的身份存在着。面对巨额的资金,一些官员内心不再平静,忘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忘却了曾经的信誓旦旦,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奉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置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不顾,丧失原则和立场,抓取一切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
(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立法的滞后性也是造成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备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或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或与更有权势的上层领导相互勾结,私吞自己管辖的企业资产,化公为私,非法占有,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法规的不完备性,在很多细节方面不能对他们加以惩罚,使得他们逍遥法外,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五) 中介机构把关不严。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有的评估人员不能保持严谨的职业精神,对评估对象,不认真考察核实,片面听信企业的阐述,或仅凭相关的财务报表就进行书面处理,更有人任意虚构数据,仅凭主观臆断,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评估范围的人为缩小,评估的最后结果偏低;有的评估人员甚至背弃道德底线,与相关企业相勾结,以从中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按照企业的授意低评、错评、漏评,使评估结果明显偏离真实价值等。这些都会使评估对象的真实值和评估值之间造成很大差异,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针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原因,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一)依法严把程序关口。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无论是对内行事还是对外行事都必须依照相关法规处理,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依据法规运行,层层监督、责任到人,坚决抵制随意跳级越级申报等违反程序的行为。对内,要层层把关,严格执行每个流程,确保决议的公开度,避免企业领导层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降低国有资产因不严格履行程序的漏洞造成的流失。对于外部,在与其他企业或政府进行业务往来时,各个环节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依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把自己的那一道程序,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加强财务部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首先,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财务考核体系。通过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进行考核、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大致资产动态,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应建立财务人员之间的监督、稽查体制,设置会计主管负责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再次,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从业本领,避免由于业务素质不高造成账
务混乱错杂,在提高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心理防线,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的企业损失。最后,对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资产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查验,以确保其存在价值的准确性。
(三)相关部门联合监督。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国有企业改制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很多主体。为了避免改制中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应联合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阶层共同对企业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健全的、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即联合监督。
1、作为政府部门,对企业报批的项目、计划、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充分衡量企业的整体状况,来决定是否同意国企的申请。对于一些风险过大不适宜企业进行的投资,政府要坚定否决,以免给企业带来过重的风险负担,也给国家资产流失埋下隐忧。政府要严格把好审批监督关。
2、作为司法部门,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制定适宜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安定的投资环境,以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国有资产法》就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司法部门要给以严厉的处罚,决不纵容。
3、作为社会公众,最主要的就是监督职能。企业将改制中的一些决议、报表向社会公布时,社会成员可以要求企业对其经营状况以及其他应当公开但未公开的信息予以披露,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要求企业相关责任人予以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企业主体收敛自己的行为,以更有效的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资产评估公开透明。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非阳光操作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的资产损失,就要求做到资产评估公开透明,评估前、评估中、评估后都要公开透明。企业要及时的将需要评估的信息发布在知名度较高的期刊杂志或其他传播媒体上,以方便更多的评估事务所了解此信息,并公开地参与资格竞争。企业从中选出资信状况良好,从事评估行业时间长、经验丰富,以及其他各方面条件都相对优越的中介机构进入企业,完成资产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改制企业有责任将涉及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真实地提供给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虚报。资产评估人员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都要留有工作底稿,以备与企业有关联的一方进行查阅。评估人员要及时将评估结果告之于企业。企业也应及时将评估结果呈报上级部门备案。
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和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朝夕之力可以成功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遇到的情况可能会更多、更复杂。我们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只有从多方下手,并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困难到来时,不沉着冷静地应对,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