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专题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专题㈠》教学设计
潘建桃
【教学构思】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根据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气候知识与绘图能力的要求及高三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基本了解气候类型有关知识的学情状况,本节设计以学生填绘《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模式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主线,并配以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整合初、高中有关教学内容,自主建构气候类型判定的主干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
1.影响气候因素。从分布上理解成因,从成因上分析气候特征,从特征上领会判定方法。
2.气候类型的判定。这是气候专题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是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的综合。
教学难点:
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学生语言叙述能力尚可,绘图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获取信息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与人合作学习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填绘相关图表,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明确气候类型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授等。
2.教学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图表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等。
3.学法指导:
⑴.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利用资料绘制、对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比较世界主要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⑵.图表法和综合法: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表,填绘、展示并讲解有关地图,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人为因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⑶.讨论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具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实际气候分布图与模式图的差异之处的表现及原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媒体】
1.课前制作《气候专题㈠》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清晰、直观的图象,加大课堂密度。
2.课前编印《气候专题㈠》学案,以配合课堂学生绘图、讨论等活动。
3.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以展示学生课堂填绘地图作品。
4.课前划分不同规模的合作学习小组,指定负责人。①同桌为一小组,共有27~30组。②10~12人为一组,共有5组。③全班为一大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气候专题㈠
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温度带
自然: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和特点
影响因素: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
有利: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气人为:
候不利: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类
型曲线形状→南、北半球
气温: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
判定方法:数值→温度带(常见)最冷月均温0℃~15℃→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类型(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气候类型
【教学设计评价】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评如下。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气候复习的主干知识,采用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恰当运用学案,通过学生绘图、讨论等多种形式自主建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学习能力。教学策略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楚,方法得当,具有可操作性,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改进之处:学生讨论时间安排不充分,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展示填绘的地图。教师可在课后将学案分组收集上来批阅,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之不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