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0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分光光度法

1 简述

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0.78~2.5μm)。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

波数(cm-1)= 104

波长μm

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

2.1.1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2.1.2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

2.1.2.1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 m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测量有关谱带的位置,其吸收光谱图应符合《药品红外光谱集》所附聚苯乙烯图谱的要求,并与参考波数(表1)比较,计算波数准确度。

2.1.2.2以液体池用液体茚校正液体茚在3900~690cm-1范围内有较多的吸收峰可资比较,适于测定中等分辨率的仪器。一般需用适当液层厚度的固定厚度密封液体池,选用液体池的窗片材料应能保证在测量波数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透过率,窗片应有良好的光洁度和平面平行度,注样品时将液体池放在一楔形板上,打开2个进样孔塞,把样品用专用注射器从下部进样孔缓缓注入。同时观察池内液面缓缓上

升而不夹带气泡,至液体在上进样孔内接近满溢时,取下注射器,先盖好下进样孔塞,再盖上上进样孔塞,吸去外溢液体后即可在仪器上测定吸收光谱,其主要谱带见表2。

表2 茚主要吸收谱带的波数值(50 m液层,cm-1)3926.5 3139.5 2771.0 1915.3 1553.2

1361.1 1205.1 1018.5 830.5 590.8

2.2 波数重现性用与2.1波数准确度测量相同的仪器参数,对同一张聚苯乙烯膜进行反复重叠扫描。一般扫描3~5次。从扫描所得光谱测定波数的重现性。测得的各吸收峰的重现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要求。

2.3 分辨率以聚苯乙烯膜检定。色散型红外仪用常规狭缝程序,通常的扫描速度,或以较窄的狭缝程序用较慢的扫描速度,记录聚苯乙烯的图谱。傅里叶红外仪设置于2cm-1分辨率和适宜的扫描次数,依法记录光谱图。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显示7个吸收带,其中峰2851cm-1与谷2870cm-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8%透光率;又峰1583cm-1与谷1589cm-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2%透光率。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应不低于2 cm-1。

2.4 100%线平直度调节100%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95%透光率处,以快速扫描速度扫描全波段,其100%线的偏差应小于1%透光率。2.5 噪声调节100%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95%透光率处,在1000cm-1处定波数连续扫描5min,其最大噪声(峰-峰值)应小于1%透光率。

2.6 其他杂散光水平和透光率准确度检查,因需要特殊器件,且对

药品测定影响不大,故不作硬性要求。

3 红外光谱测定操作方法

红外光谱测定技术分两类。一类是指检测方法,如透射、衰减全反射、漫反射、光声及红外发射等;另一类是指制样技术。在药物分析中,通常测定的都是透射光谱,采用的制样技术主要有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衰减全反射法和气体吸收池法等。

3.1 压片法取供试品约1~1.5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300mg(与供试品的比约为200:1)作为分散剂,充分研磨混匀,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片模具中,使铺展均匀,抽真空约2min,加压至(0.8×106)kPa(约8~10T/cm2),保持压力2min,撤去压力并放气后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测,片子应呈透明状,其中样品分布应均匀,并无明显的颗粒状样品。亦可采用其他直径的压模制片,样品与分散剂的用量需相应调整以制得浓度合适的片子。

3.2 糊法取供试品约5mg,置玛瑙研钵中,粉碎研细后,滴加少量液状石蜡或其他适宜的糊剂,研成均匀的糊状物,取适量糊状物夹于两个窗片或空白溴化钾片(每片约150mg)之间,作为供试片,另以溴化钾约300mg制成空白作为补偿。亦可用专用装置夹持糊状物。制备时应注意尽量使糊状样品在窗片间分布均匀。

3.3 膜法参照上述糊法所述的方法,将能形成薄膜的液体样品铺展于适宜的盐片中,使形成薄膜后测定。若为高分子聚合物,可先制成适宜厚度的高分子薄膜,直接置于样品光路中测定。熔点较低的固体

样品可采用熔融成膜的方法制样。

3.4 溶液法将供试品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制成1%~10%浓度的溶液,灌入适宜厚度的液体池中测定。常用溶剂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己烷、环己烷及二氯乙烷等。选用溶液应在被测定区域中透明或仅有中至弱的吸收,且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应尽可能小。

3.5 气体吸收池法测定气体样品需使用气体吸收池,常用气体吸收池的光路长度为10cm。通常先把气体吸收池抽空,然后充以适当压力(约50mmHg)的供试品测定。也可用注射器向气体吸收池内注入适量的样品,待样品完全气化后测定。

3.6 衰减全反射法(ATR)取供试品适量,均匀地铺展在衰减全反射棱镜的底面上,使紧密接触,依法录制反射光谱图。本法适用于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等难粉碎的样品。

3.7 试样的制备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用作鉴别时应按照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二卷(2000年版)、第三卷(2005年版)和第四卷(2010年版)收载的各光谱图所规定的制备方法制备。具体操作技术可参见《药品红外光谱集》的说明。当新卷收载旧卷相同谱号的光谱图时,旧卷图谱作废。

用作晶型、异构体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时,试样制备和具体测定方法均按药典各品种项下有关规定操作。

4 供试品的测定

4.1 原料药的鉴别采用固体制样技术时,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多晶型现象,固体样品的晶型不同,其红外光谱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当供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