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孙思邈的医药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概述孙思邈的医药贡献,评析《大医精诚》的核心观点。
孙思邈(581-682),隋开皇元年人,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千金方》是一本怎样的书?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内容广博,系统清晰,既确切载述着当时医学的方法,回答了医学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首先,孙思邈认为医学“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认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并须精熟”,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回答了医学是什么的问题:医学既是专门的学问,又是仁心的体现。
其次,孙思邈融合古今,博采中外,各卷内容先论后方,以法统方,方从法出,理法相系,等于回答了医学为什么是专门之学的问题。第三,孙思邈不仅强调“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而且注重临床实践。
孙思邈医学思想有如下六个方面:医为精微之学,医为仁心之术,医贵融会贯通,医为完整系统,医在理法相系,医贵临床践行。
1.收载方剂5300多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
孙思邈《千金要方》收罗唐代及以前方剂5300多首,保存了大量古方和当时流行的单方、验方,不少是孙思邈从民间采访收集所得。故说《千金方》是方书之宝藏。
《千金方》不仅收载方剂多,而且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疫病、急救等各个方面。
例如健忘一证,唐以前记载专方很少,而《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好忘第七》,则详细记载了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令人不忘方、开心散、菖蒲益智丸、养命开心益智方、北平太守八味散方、健忘方、聪明益智方、定志小丸共9方,基本反映了唐代以前治疗健忘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
2.预防与治疗并重,治法和方剂多有创新
一般的中医古籍多重点记载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与方药,而《千金方·伤寒上》把对温疫预防放在首要位置。除区别温疫与其他热病外,还提出“辟温”的观点,收集并记载了屠苏酒、太乙流金散、雄黄散、治瘅气方、辟温病粉身散等预防温病的方剂共36首。
3.组方配伍特色鲜明,化裁应用灵活机动。充分说明孙思邈在方剂方面善于结合临床化裁应用经方与古方的特点,也说明孙思邈非常重视实践。
4、《千金方》记载了医经、经方、采药、制剂、针灸、养生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影响巨大。
宋代郭思从《千金方》中选择出900多首常见药方,编成《千金宝要》,于公元1124年,在华州刻成碑石,供人们拓印。
《千金方》著成不久,就被来我国学医的日本留学生手抄后带回,其宋代刻印本也多次传入日本
日本人丹波康赖编著的《医心方》,许多方剂采自于《千金方》;日本人后藤敏还照元代版本翻刻过一次;朝鲜人许凌编写的《东医宝鉴》,也参考过《千金方》。
《大医精诚》赏读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这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同情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责任心)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无有私心)。
第一部分:阐述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部分:阐述医者诊病应无私无欲,怀有同情心、平等心、责任心。对人与动物应有博爱之心,不用活物入药,对病人不应有嫌恶之心。
第三部分:医者诊病应专心致志,仔细察病,不能炫耀医技,不应为财物所迷惑,更不能不顾病人痛苦而自享其乐。
第四部分:行医者不应高声喧哗谈谑,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侍己所长,牟取财物。而应志在救济帮助世人摆脱病痛
唐代医药学成就概述
新治疗方法:孙思邈发明药物灌肠法和药粉直吹法治疗痢疾;米糠水治脚气、动物肝治夜盲。隋朝有拔牙术,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折的复位、牵引、固定等法。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首次提出一些新的病名:白癜风、脐风、结核、肉瘤、热心痛、悸心痛等。对具体疾病的论述也较详细和准确,如“消渴: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
2、印度医学传入中国,许多印度药物传入中国,如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印度眼科影响中国。
公元1世纪到9世纪,中国药物、脉学、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又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3、唐代著名医家辈出:苏敬、鉴真、崔知悌、蔺道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