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行为论文:小学生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实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行为论文:小学生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实验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选取小学一到四年级共240名被试者,每个年级各60名,男女各半。考察小学生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分享行为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但无性别差异。

关键词:分享行为;年龄;性别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出生以后要学习人类的语言、接受人类的知识经验,内化社会的道德标准等,从而把自己变为一个“社会人”。在人的各种社会性行为中,利他行为和攻击行为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于利他行为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本课题主要研究利他行为的一种——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利他行为是一种主动帮助他人或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由于研究角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内外对利他行为表现的界定有所不同。国外一般把利他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分享、合作、帮助、抚慰等(ronald, jann ili,1985:faver, brastetter 1994)。国内则一般把利他行为划分为合作、共享、谦让、抚慰、礼貌等(周宗奎,1987:王振宇等,1992)。无论怎样划分,分享行为都是利他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被

赋予很高的社会价值。分享是指通过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而使他人获益。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同伴关系、认知发展水平、榜样学习经验、环境因素、分享物的性质等。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年龄、性别及分享对象是否在场对分享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不断有一些关于分享行为的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幼儿期,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鉴于此,本研究把对象确定为小学生。关于性别对分享行为的影响,岑国桢(1988)研究了儿童的分享行为,认为分享行为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明显落后于女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儿童教育状况的改变,目前儿童的分享行为是否具有与20年前不同的特点呢?这是本研究想要了解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调查法和自然实验法对240名一到四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研究。正式实验前,主试随机调查了一定数量的被试者,最后选定90%以上儿童感兴趣的一种卡片作为分享物。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16.5版)统计软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小学生假设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对假设分享行为得分进行性别与年级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进一步进行年级差异的平均数多重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2.小学生实际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对实际分享行为得分进行性别与年级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进一步进行年级差异的平均数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3.两种分享行为之间的配对比较

从总体来看,假设分享行为和实际分享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各年龄段的情况,发现以下特征: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假设分享行为和实际分享行为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到了二年级二者之间差异增大,三年级达到显著差异,而到了四年级,二者之间又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

1.小学生分享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分享行为在不同年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数据不同见表2、表3。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分享行为有所发展。

这是由于随着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做到换位思考,从而对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