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学号:21201031019 姓名:李意茹
一、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教学中的离合词:
根据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甲级、乙级词汇为初级。
初级阶段的离合词的词汇数量97个,分别是:
唱歌、发烧、放假、关门、换钱、见面、开车、开学、看病、考试、劳驾、录音、努力、跑步、起床、请假、散步、上课、上学、睡觉、跳舞、问好、握手、洗澡、下课、有名、游泳、着急、照相、注意、安心、办事、帮忙、报到、报名、补课、吃惊、出口、出席、出院、打针、担心、到底、道歉、动身、动手、发言、放心、干杯、干活儿、告别、革命、鼓掌、挂号、过年、害怕、滑冰、会客、回信、减肥、讲话、结婚、进口、敬礼、开会、开课、离婚、聊天、录像、落后、拼命、请客、上班、上当、伤心、生气、施工、失业、随便、谈话、讨厌、听讲、下班、用功、用力、造句、住院、坐班、做客、做梦、作文、操心、吃亏、犯罪、拜年、出差、鞠躬
根据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丙级词汇为中级。
中级阶段的离合词的词汇数量91个,分别是:
发烧、见面、考试、跑步、起床、散步、上学、睡觉、跳舞、握手、洗澡、下课、游泳、着急、照相、报到、报名、毕业、补课、吃惊、出口、出席、出院、打针、挂号、过年、害怕、结婚、敬礼、开会、离婚、聊天、落后、伤心、做梦、罢工、报仇、保密、闭幕、吵架、吃苦、出门、出事、打架、打仗、带头、当家、当面、倒霉、得意、订婚、懂事、翻身、放手、放学、费力、分工、拐弯、害羞、滑雪、汇款、灰心、加油、讲课、尽力、敬酒、决口、开饭、开口、开幕、露面、破产、识面、算数、叹气、提醒、通信、退步、退休、消毒、用心、增产、着凉、整风、拐弯、吵嘴、抽空、丢人、发财、排队、免费
二、离合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关于动宾式离合词(AB)语义分析的论文不是很多,而且现有的论文多集中于探讨离合词内部动语素和宾语素的语义关系及动宾式离合词和后面宾语的语义关系。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1998)通过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素的语义指向的分析,对宾语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施事宾语、处所宾语、结果宾语、原因宾语等11 类。
吴锡根(1999)从三个平面理论出发,分析了支配式动词及其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在语义分析一项也是集中于分析支配式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关系。
王海峰(2003)则选取“A 什么B”结构整体的意义及其所表达的特殊语用功能。
曾卫军在《“V+X+O”离析结构的语义分析》(2008)主要分析了VXO 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X 的语义指向及X 的语义类型。
前人的研究偏重于动宾式动词和后面宾语的语义关系,在动宾式离合词方面研究还不是太多,而且忽视了离合词整体语义和内部语素语义的相互关系。
本文在语义分析一节分两个部分来介绍,第一是考察动宾式离合词内部语素义与整体语义的关系类型,第二是考察动宾式离合词(VO1)动语素和宾语素的语义关系即VO1和宾语O2的语义关系,下面分别来介绍。
离合词整体语义与内部成分语义的关系
AB=A+B
离合词是由短语向词过渡的中间状态,具有短语和词的双重特性,在语义上一个表现就是很多离合词整体语义等于内部语素义之和。
《大纲》里大部分动宾式离合词中,
尤其是内部含有粘着语素的离合词,整体语义往往是内部语素义的相加。
例如:
洗澡旷课旷工上学上班录音照相看病鼓掌办公
报名道歉革命出院会客理发请客下班住院造句
罢工失眠闭幕报仇放学叹气汇款拐弯出事送礼
参军创业经商建交集邮加班办学贷款命题刹车
《大纲》各级动宾式离合词中这一类型的总是占多数,动语素加宾语素语义等于该离合词整体语义。
例如洗澡=洗+澡,报名=报+名,罢工=罢+工,参军=参+军。
从离合词的这一语义特征可以看出,《大纲》里的离合词还保留着强烈的短语特性,整体语义还比较松散,尚未凝固成一个整体。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离合词不能在宾语素之外再带一个宾语。
AB≠A+B
前面我们说到离合词处于由短语向词过渡的中间状态,而且不同的词所处的状态也不一样。
有的离合词具有多个义项,在发展的过程中语义凝固成一个整体,内部语素结合很紧密,其整体语义很难从单个语素义推测出来,而是各个部分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特殊的意义,且这种意义是不能分隔的。
我们知道汉语词汇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通过隐喻或换喻等修饰手法衍生出一些新的意义。
《大纲》里的部分离合词就是使用了一些修辞方法使得表义具有了间接性,整个结构的意义不再等同于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在这些修辞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比喻式。
使用比喻式的离合词往往有几个义项,其在作基本义用的时候是以短语的身份出现在句法结构里,而用比喻义时是以一个单词的身份出现,且意义不可分割。
例如“加油”最基本的意思是往饭菜里或油灯里火把上加油或者是往传统或现代的机械上加润滑油,在这个义项上“加油”是短语。
而在用作比喻进一步努力的意思时,
是作为一个单词使用的。
类似的还有“将军”,最初为象棋术语,意思是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对方的将(帅)吃掉,称为“将军”,简称“将”,后用来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还有一个就是“吹牛”,最初指往皮筏子里吹气,后来比喻说大话,不切实际。
《大纲》里这样的离合词很少,只有“加油”、“将军”、“吹牛”这三个,但词典里这种用法的离合词很多,比如“坑人、见鬼、抹黑、亮相、泄气、牵线”等。
离合词的内部词法宾语及外部句法宾语的语义关系
本节所讲的离合词是能带宾语的那一部分,语义关系主要涉及词法平面和句法平面。
词法平面是离合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句法平面是离合词与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一)V 与O1 之间的语义关系
关于宾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很多学者也做过研究,马庆株《名词宾语的类别》(1987)根据宾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把宾语分为主体、方式、处所、工具、原因、客体、致动等十三个类别。
下面我们结合宾语的不同语义类别来分析《大纲》里动宾式离合词内部动语素和宾语素的语义特征。
1、客体宾语
这一类动宾式离合词中宾语素表示受前一动作行为影响的事物,相当于受事,动语素和宾语素是施受关系。
这样的离合词在《大纲》里是很多的,比如:
录音看病罚款留念下令办公集邮理发打针回信
当面加速露面出面待业吸毒纳税谱曲延期抗旱
2、主体宾语
宾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是动语素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相当于施事或主事。
动身握手鼓掌丢人带头吵嘴起身翻身
生气发炎失眠发病争气起草缺席生效
以上两组离合词存在一定的差别,第一组动语素具有较强的动作性,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宾语素是该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施事。
第二组里的动语素动作性不强,不表示某种具体的
动作行为,而是表示宾语素发生了某种变化,这里的宾语素相当于动语素的主事而非施事。
3、致使宾语
这一类的动宾式离合词前一语素多是形容词性的,表示使宾语素成为或处于某种状态,其所构成的离合词多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比如“安心”就是“使心安”的意思,《大纲》里这类词只有有限的几个,例如:
安心担心伤心放心灰心通商称心狠心
4、处所宾语
宾语素表示动语素动作发生的场所,比如:
上班下班出院住院上学出境登陆入境
5、原因宾语
宾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这样的离合词在《大纲》里只有两个:帮忙和报仇,“忙”是“帮”的原因,“仇”是“报”的原因。
以上五种语义关系类型不能涵盖《大纲》里的离合词内部语义特征,因为有一部分离合词内部语素凝固程度很高,内部的语义关系结合的很紧密,不能简单地这样拆开来分析。
(二)动宾式离合词与外部宾语的语义关系
根据宾语与离合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O2 为施事,即O2 是VO1 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比如:
(1)黄埔军校第一期共毕业645 学生。
这里“学生”是离合词“毕业”在语义层面的施事,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2. O2 受事,即O2 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
(2)官场搅扰了战场,人事捣乱了战事,自己打败了自己。
(3)当你对对方一无所知时,自然特别留意其一切未知信息。
例(2)中的“战事”是离合词“捣乱”动作的承受者,例(3)的“未知信息”28是离合词“留意”的受事。
3.O2 是处所,即O2 是VO1 动作发生的场所,如:
(4)父母为儿子想得十分周到,认为他学习不好可能是对专业无兴趣,并利用关系,为小黄争取到一个公费留学日本的名额。
(5)新式除尘器登陆上海。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一)模板教学法
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涉及甲、乙、丙三个等级的九个部分的语法项目,共计18个项点(其中有些部分简单重合或不同层次重合),如果计入语素部分的扩展的话,就要加上丁级语法。
一些扩展能力强的甲级离合词,离析方式非常多,我们不可能列举出离合词的所有扩展形式,但可以列举出几个离合词的较为典型的扩展形式,以此作为我们离合词教学的模板,在学生的感性记忆里建立离合词扩展
的图式。
这样,学生会渐渐地了解离合词,从而可以熟练运用。
这里举一个模板的例子:“吃饭”所有扩展的可能性:
┌────┬─────┬─┬──────┬─────┐
│动态助词│吃了饭││可能补语│吃得上饭│
│├─────┤│├─────┤
││吃过饭│││吃不上饭│
│├─────┤├──────┼─────┤
││吃着饭││数量补语│吃了两顿饭│
├────┼─────┤│├─────┤
│定语│吃什么饭│││吃碗饭│
│├─────┤├──────┼─────┤
││吃顿饭││动词重叠│吃吃饭│
├────┼─────┤├──────┼─────┤
│趋向补语│吃起饭来││程度补语│吃饭吃得香│
├────┼─────┤├──────┼─────┤
│倒装│连饭也没吃││“的”字短语│我吃的饭│
├────┼─────┤│││
│结果补语│吃完饭││││
└────┴─────┴─┴──────┴─────┘
(二)母语引导法
姜丽萍(1999)认为“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程,迁移的产生与学习情境和学习者主体关系密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尽量运用母语知识正迁移的因素,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
”将目的语与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是学生学习词汇常用的方法。
但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基本上没有与之对应的母语形式,如“帮个忙”就无法和“help”相对应进行学习。
目前,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方面的偏误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母语干扰引起的。
以母语思维来学习汉语,当然要出错。
所以,在学习离合词过程中,母语引导法不是从正面进行引导,而是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逆向引导学生进行汉语思维。
在初级阶段,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离合词的特殊性,让学生知道母语中的词并非都与他们母语中的单纯词一样,其中有一部分词与词组相似,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而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分开使用。
这样可以起防错于未然的作用,到大量遇到离合词时学生也就习以为常了。
(三)语法词汇化教学法
语法词汇化“是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晤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对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比如教“完成态”时可结合“见了面”“开了学”等,教“持续态”时结合“发着烧”“洗着澡”等,教“经历态”时结合“录过音”“睡过觉”等多个多种离合词的扩展形式。
这样,既对语法项点进行了补充强化,又及时开始了对离合词的常用“离”的形式的教学。
我们要注意把语法项点的级别与离合词的级别统一起来,例如在教甲级语法“动作的态”时,就可以结合甲级离合词进行多个有关语法项点的教学。
如果只在乙级语法项点时才开始教学,就失去了对甲级离合词教学的最好时机,即使以后弥补也费时费力,效果不及当时。
(四)归类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归类法就是把分散的同类词汇集中起来,把新旧离合词结合起来,以内在相关联的形式输入学习者的词汇网,形成整体概念,并转化为辨别、处理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比如,汉语中只有少数离合词,如“放心”“劳驾”“担心”“出口”后可带宾语,大多数离合词的后面一般不能再带宾语,原来应该出现在动词后面的宾语部分要与一个介词组成介宾结构,放在离合词的前边作状语。
如“跟他见面”“给他帮忙”等,也可以把宾语插在中间,如“见他一面”“帮他的忙”等。
教师讲到这类离合词时还可以再举出“握手、结婚、分手、招手、毕业、鼓掌、认错、道歉”等,以利学生归纳学习。
但要注意,这种方法主要在学生有了一定积累之后,也就是在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
(五)语境训练法
留学生掌握了离合词的各种扩展形式、句型变体以及语法特点与功能之后,对运用离合词就
有了基疥但离合词教学并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能够得体自如地运用它。
我们知道,口语是离合词产生的肥沃土壤。
离合词是言语交际对词汇作用的结果,也只有在交际性强的语体中使用得更为广泛。
要使留学生学会使用离合词,就要把离合词置于其存在的动态环境中,引导学生了解其存在与发展的背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可以不用。
这样的语用问题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知道在怎样的语境中用什么样的扩展形式,自然就避免使用“离”的形式,这就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大减少,内容也会大为逊色,相应地汉语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语境训练法就是将特定离合词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联系起来,以情景设计的手段创造交际场面,使学生在交际中掌握相关词汇的使用特点,从而能够真正掌握离合词。
如,学习了“理发”这个离合词后,便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样一个语境:
“我头发长了,诸您帮我理发吧.”(愿意理发)
“我头发又不长,理什么发啊.”(不愿意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