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3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 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4.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 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4.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 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4.5 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 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2 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 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 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 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 外渗的可能。
4.6 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 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 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5 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09-02-05T14:22:06.70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 作者: 白梅梅 刘秀英 [导读]
包头市土右旗医院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0090-02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 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Baidu Nhomakorabea
5.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 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 也会很快消失。
4.2 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 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 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4.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 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 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3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5.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 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6 小结
1.1.2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1.1.3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 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 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 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 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 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 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 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4.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 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4.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 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4.5 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 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2 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 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 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 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 外渗的可能。
4.6 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 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 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5 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09-02-05T14:22:06.70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 作者: 白梅梅 刘秀英 [导读]
包头市土右旗医院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0090-02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 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Baidu Nhomakorabea
5.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 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 也会很快消失。
4.2 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 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 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4.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 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 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3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5.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 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6 小结
1.1.2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1.1.3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 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 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 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 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 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 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