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损土地治理实践与建议——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2016-12-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损土地治理实践与建议——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
2016-12-28刘社堂中国土地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组织有关单开始对关中地区污损土地治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已累计完成土地整治和新增耕地2.4万公顷(其中关中地区1.6万公顷);通过土地污染防治,加快生态恢复,开展了许多以污损土地修复为主要工作的土地工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有益之路。
治理实践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通过大规模土地整治,在耕地治理区采用70厘米耕植土覆盖和10厘米灰土垫层进行复垦,10厘米灰土垫层隔离重金属污染,保障耕植作物的安全性;70厘米耕植土为下层40厘米压实黄土和上层30厘米不压实的净黄土,土体疏松,使土体得到有机重构,利于雨水下渗和水土保持。同时,工程与生态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有机结合,不仅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而且极大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双赢。
石川河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治理。陕西省通过垃圾分类收集、河道疏浚压实、修建截污管道、拦水坝并配置各种植物,大量投放鱼苗等,最终实现了水景绿化、水质净化、稳定协调的预期目标。
卤泊滩高矿化度地下水损毁土地治理。针对卤泊滩盐碱地现状,治理中以“改排为蓄、以蓄为主”的模式,建立“工程—生物—农业”的盐碱农业发展措施体系。通过蓄水沟水位高低和浓度大小的动态变化,实现土体有机重构。开辟了盐碱地治理的新路径。
白龙涧冲积扇自然灾害损毁荒石滩治理。陕西省采用耕作层有机重构技术,通过客土层厚度、耕作层结构稳定性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侵蚀研究出最佳覆土方案,构建整治评价体系和开发切实可行的整治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优化有机结合,促进了土体稳定性、结构合理性及其功能高效性的协调和统一,为裸岩石砾地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上,虽然科学实验证实了重金属彻底修复的可行性,但工程应用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规模较大且类型复杂,在进行土体有机重构之
前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处置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有机物污染中,目前对于采油气区原油污染的处理还没有比较彻底、快速的方法。空心村因废弃地类型多样且规模较大,增加了治理的技术难度。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污损土地的修复实践中,依据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并不健全,目前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适用范围小、项目指标少、且无法反映区域差异,部分指标限值也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关建议
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损土地治理技术,需要以与污损土地相关的土地资源、设施、地籍和社会经济信息等为背景,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实例,有机结合土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重构技术。同时注重污损防治科学研究工作,将最新同位素示踪、化学分析技术用于预防,从源头上减少对土地的伤害。
二是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为保护未受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应制定实施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和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制定针对特定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及加速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三是应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协调合作:以政府为主导,协调环保、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并依托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及大数据建设,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加速地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全面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准确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有力依据。允许和发动社会力量以PPP模式等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污损土地的治理修复。
原文敬请阅读2016年《中国土地》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