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内容

一、规划背景与范围

(1)规划背景

重点地段作为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窗口,也是城市形象打造和提升的有力抓手。本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从实施操作角度切入,明确发展要素,描绘发展愿景,规划发展策略,塑造空间形态,以指导各重点地段片区的开发实施。

(2)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三个重点分区,分别为:

分区一(南河浮桥—水西人行桥片区):南至南河浮桥,北至水西人行桥,自滨水岸线向内延伸一个街坊,用地面积约6.15平方公里。

分区二(十龙聚龟周边区域):为十龙聚龟周边区域,北至定南路,南至五指峰路,西至琴江路,东至贺兰山路,用地面积约0.53平方公里。

分区三(欧潭—沙石大桥片区):南至沙石大桥,北至欧潭,结合用地情况自滨水岸线向内延伸三个街坊,用地面积约14.01平方公里。

二、分区一(南河浮桥—水西人行桥片区)

(1)规划定位

为加强两岸三区联系,重现区域特色活力,规划提出本区域的总体定位为:生活纽带,人文走廊。

(2)规划策略

策略一:织补复合功能

片区城市建设相对成熟,以居住功能为主,复合大学、酒店、商业等功能,然而,社区级配套设施不足,北部城村交织风貌欠佳。规划明确片区主题,构建“一带四轴七片八节点”的总体结构框架,织补商业、学校、医院等城市功能。

策略二:优化交通组织

区域现状交通体系不全,静态停车不足。规划分期新建7条城市道路,改造3条城市道路,新建4处社会停车场等,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策略三:提振滨江形象

现状两岸风貌冲突,天际轮廓线缺乏韵律,城市特色不显。本次规划重点营造两个城市桥头节点,优化滨江两岸城市天际轮廓线,一是在南河大桥桥头节点新建一处150米高的地标建筑,延伸中央金脊空间序列,该节点以商业、商务功能为主;二是在杨梅渡大桥桥头节点,通过环境整治、立面改造、空间重塑,形成经开区通往老城区的门户窗口。同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加强夜景亮化,整体提升区域空间形象。

策略四:盘活公共空间

片区现状绿地资源多但不成系统,滨水空间可达性、亲水性和可参与性不足。规划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完善绿地景观系统,增强飞龙岛公园、迎宾公园、飞龙岛与南河大桥桥头绿地的可参与性,提高水岸线空间的可达性和亲水性,恢复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品质,打造景观优美、尺度亲切、设施完善的滨江活力空间。

三、分区二(十龙聚龟周边区域)

(1)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通过系统分析赣州“高层建筑”的布局安排、区域用地功能和区域交通组织等因素,明确本区域的定位为“集商务商贸、综合体验、酒店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现代综合服务航母,赣州的现代文化城市地标”。

(2)规划策略

策略一:强化立体复合

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强化垂直分区与建筑功能混合,打造工作服务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并在地块预留与南侧与东侧地块的地下联系通道。规划功能结构形成“三轴四片一廊道”

策略二:打造地标建筑

在与既有建筑形态、高度进行高效对接的基础上,新建城市高层地标,整合十龙聚龟片区的建筑空间,打造城市核心建筑群。

地块针对G15地块总平面布局,交通组织分析、功能分析、绿化分析以及高度体量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地块的主体建筑高度为360米。

策略三:整合公共空间

充分协调十龙聚龟周边区域建筑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环境,优化绿地景观、强化广场及商场等半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四、分区三(欧潭—沙石大桥片区)

(1)规划定位

该片区是赣州中心城区向南拓展的重要门户区域,是赣州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规划定位为“城市门户与生态窗口”。

(2)规划策略

策略一:打造“一轴两星”的城市门户地标

统筹一江两岸景观风貌,营造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延续中央金脊——城市空间发展轴,形成两处重要的高层地标建筑,章江左岸打造世纪之门,建筑高度为220米,章江右岸打造蓉江之星,建筑高度为300米。

策略二:构建“一带六园”的生态文明网络

充分利用章江两岸岸线资源,构建富有特色、活力的滨水魅力空间。依托蓉江新区良好的生态本底,形成六处主题不同、功能多元、配套完善的公园,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策略三:塑造示范性现代住区

高标准建设章江两岸的三处生活片区,加速推进公共配套、交通网络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形式城市优质生活的示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