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早期患者基本都会有全身乏力,不明原因的发热,石家庄燕赵医院风湿免疫治疗中心为大家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许多系统和脏器。小儿多发于女性学龄儿童,临床常伴见发热等症,现将本病发热特点及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临床若见学龄女性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不规则发热,体温呈低热或高热,经抗菌素治疗无效,且伴见下列症状时,当高度警惕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蝶形或盘状的红斑,关节痛伴多脏器损害,脱发,口腔溃疡,血管炎等。此时应进一步做有关化验检查,若血沉明显增快,抗DNA及ENA抗体阳性,抗核体阳性且滴定度高,狼疮细胞阳性,补体C3降低等,则可诊断本病。

本病发热与幼年型类风湿病发热均可伴见皮疹、关节痛等证,临床应注意鉴别。通常幼年型类风湿病不侵犯肾脏,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最易累及肾脏且往往出现较严重的损害。此外幼年型类风湿病检查补体C3不降低,抗DNA抗体则呈阴性。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除身热较高,需对症降温处理外,目前西药主要采用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等药治疗本病,随整个病情的好转,身热亦会渐趋缓解。因该病属慢性疾患,治疗可能需要维持数年,临床应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日晒火毒,用药不当等致病,其发热或缘于热毒炽盛,或因于阴虚火旺,临证应予明查。因热毒炽盛所致发热,通常体温较高,同时伴见烦渴,皮疹色鲜红等症,临床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因阴虚火旺所致发热,一般多呈低热,同时伴见口干咽燥,斑疹色暗红等表现,临床可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扩展阅读:

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食疗保健需…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都会用什么…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后的出院护理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特征及发热特点,如果你还有什么想了解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联系我们,选择一个方法恰当效果显著的疗法显得十分的重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首选中西

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此疗法不仅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种表现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还通过中医理论从而由内调节体内免疫平衡,经过恰当的治疗,使得患者能够和正常人一起工作生活。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问题,欢迎来电咨询我们的专家。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 (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相关,敬请注意!) 一、选择题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 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磷酸腺苷 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 C.体温的持续时间 ?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 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 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7.发热时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docx

1、美国风湿病学会 1997 年修订的 SLE 分类标准: ( 1)颊部红斑 固定红斑,平坦或高起于皮面,在两颧突出部位。 ( 2)盘状红斑 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 瘢痕。 ( 3)光过敏从病史中得知或医师观察到对日光有特殊反应而引起皮疹。 ( 4)口腔溃疡 经医师观察到有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 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 2 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 6)胸膜炎或心包炎 ①胸膜炎性疼痛病史,或有胸膜摩擦音,胸膜增厚或积液的放射线证据;或②心包炎,经心电图证实或听诊有心包摩擦音。 (7)肾脏病变 ①持续蛋白尿 (>0.5g/d 或 >3+) ;或②任何类型的细胞管型 (红细胞、血红蛋 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 ①癫痢发作 —— 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以 及电解质紊乱; 或②精神变态 —— 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如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以及 电解质紊乱。 ( 9)血液学疾病 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①溶血性 贫血 — 网织红细胞增多;或②白细胞减少 (<4 ×10 9 /L , 2 次或 2 次以上 );或③淋巴细胞减少 9 次或 2 次以上 );或④血小板减少 ( <100 ×109 /L ,无导致血小板减少药物损 (<1.5 ×10 /L , 2 害史 )。 (10 )免疫学异常 ①抗双链 DNA 阳性;或②抗 Sm 阳性;或③抗磷脂抗体阳性 (a . IgG 或 IgM 抗心磷脂抗体血清滴度异常;或者 b .用标准方法测狼疮抗凝试验阳性;或者 c .梅 毒螺旋体制动反应或以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荧光法确证的梅毒假阳性血清试验阳性至少 6 个月 )。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五十九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提高,更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损害是SLE 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女:男为8~9∶1。西方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的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 病因和发病机制 SLE的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药物等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一. 遗传 SLE同卵双胎共患率约为50%;5%~13%的SLE患者,可在一、二级亲属中找到另一SLE病人;SLE的患者的子女中,SLE的发病率约5%;提示SLE存在遗传的易感性。 二.性激素生育年龄女性的SLE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SLE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泌乳素水平增高亦可能对SLE的病情有影响,妊娠后期和产后哺乳期常出现病情加重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有关。 三.紫外线日光照射可以使SLE皮疹加重、引起疾病活动,被称为光敏感现象。紫外线可以使上皮细胞核的DNA解聚为胸腺嘧啶二聚体,后者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使SLE病人出现光敏感主要是波长为290~320nm的紫外线B,因此SLE病人,即使夏季的阴天,户外活动也需要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

四.药物性狼疮含有芳香族胺基团或联胺基团的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等)可以诱发药物性狼疮。药物性狼疮的临床表现和部分血清学特征类似SLE,但很少累及内脏。SLE患者应慎用这类药物。 五.其他许多间接的依据提示SLE可能与某些感染因素有关,尤其是病毒感染,并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或超抗原作用致病。另外,任何过敏均可能使SLE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SLE病人必须注意避免各种过敏原,包括非计划免疫接种。社会与心理压力对SLE也常产生不良的影响。 病理 光镜下的病理变化:①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由免疫复合物和纤维蛋白构成的嗜酸性物质沉积于结缔组织所致;②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黏液性水肿;③坏死性血管炎。疣状心内膜炎是心瓣膜的结缔组织反复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形成的疣状赘生物,是SLE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之一,但目前临床已经相当少见(<1%)。其他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①苏木紫小体:由抗核抗体与细胞核结合,使之变性形成嗜酸性团块;②“洋葱皮样”病变:小动脉周围出现向心性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特征性的病理表现阳性率并不高。SLE免疫病理包括皮肤狼疮带试验(LBT),表现为非阳光暴露部位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和补体(C3c、C1q等)沉积,对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脏免疫荧光亦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 临床表现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病人长期稳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A、盘状红斑 B、抗核抗体阳性 C、肾脏病变 D、脱发 E、光过敏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激素冲击治疗 A、急性肾衰 B、狼疮癫痫发作 C、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D、严重狼疮性肺炎 E、关节炎 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是: A、ANA B、抗RNP抗体 C、抗Sm抗体 D、抗SSA 抗体 E、抗dsDNA抗体 4、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剂量是: A、200-300mg/d B、100-200mg/d C、300-400mg/d D、400-600mg/d E、500-1000mg/d 二、填空题 1、SLE的基本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_ 。 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SLE适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SLE病因可能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有关。 三、是非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多晒太阳。() 2、抗虐药对SLE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 3、ANA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4、dsDNA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5、几乎所有的SLE患者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四、名词解释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抗磷脂综合征 五、问答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意义如何 3、试述SLE患者的活动指标

发热的原因及对策

发热: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因为机体内许多酶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变性。 中医辩证。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

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发热原因: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 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内致热原: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红斑狼疮被称为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一,具有病因未明,病程长,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易复发,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显示,红斑狼疮人群患病率70/10万,其中女性患者为113/10万,我国现约有100万红斑狼疮患者,为全球之最。患者被确诊红斑狼疮后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更由于长期服药、疾病多次复发或者继发感染,而长期笼罩在病魔的阴影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若肾脏受累即为狼疮性肾炎。根据一般病理检查肾脏受累者约占90%,从发病机理来看,遗传因素只是一种易感倾向,环境因素在本病的促发中起重要作用,如病毒感染,药物因素,以及日光(紫外线)照射等。本病90%以上见于女性,凡青,中年女性患者有肾脏疾病表现,伴有多系统病变,特别是发烧,关节炎,皮疹,血沉显著增高者,均应怀疑本病,并应做常规检查和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化验,以明确诊断。 1、面部蝶形红斑:弥漫红斑,扁平或高起于颧骨或鼻梁,可以是单侧。 2、盘状红斑伴有粘着性鳞屑和毛囊口角栓:有些损害可出现萎缩疤,这些损害除面部外亦可见于其他部位。 3、雷诺氏现象:需要观察到两种颜色。 4、脱发:病史和医院观察到大量迅速脱发。 5、光敏感:病史或医生观察到患者皮肤暴露区对阳光反应。 6、盘状红斑:片状高超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7、颊部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固定红斑。 8、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9、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10、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11、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了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12、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13、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 【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许多器官系统,如皮肤、神经和浆膜等。病因不清,大多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产生抗核抗体,即是免疫学上异常的表现。本病黑人发病率较高,白人次之,亚洲人则少见。女性患病多,比男性高5~10倍。发病年龄2~90岁,但以20~40岁最多。女性发病率高,显示出了一定的遗传因素作用。有些药物如肼苯达嗪类药、抗惊厥类药和普鲁卡因胺等能使SLE易感者诱发SLE或SLE患者症状加重。患SLE时,在不同器官组织发生的炎性改变是由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复合物与球体结合所引起。 【诊断】 SLE可由抗核抗体试验确诊:SLE活动期抗核抗体大多阳性,如抗核抗体阴性则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体试验敏感可取代狼疮细胞检查诊断SLE是否存在。 【治疗措施】 目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尚无特殊疗法,治疗主要为控制急性复发和防止加重,全身治疗对SLE性关节炎有效。常用药物有强的松,能产生抑制或消除抗核抗体复合物的抗炎作用。其用法为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剂量递减至维持量,以最低剂量控制

临床症状。抗疟药也可抑制SLE的病情活动,但有导致不可逆性视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作用,必须慎用。如SLE仅为关节炎症状者,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有效药物。此外,理疗、体疗对改善关节功能增强肌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治疗。少数关节疼痛剧烈和功能障碍严重、SLE全身疗法无效者,也适用关节成形术治疗。 【临床表现】 大多数SLE患者手、腕、膝、踝和肘关节被累及。本病关节炎的突出特点为关节红、肿、热、痛、僵硬,大关节很少发生畸形。股骨头、距骨头、肱骨头骨坏死时有发生,在接受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骨坏死发生率增高。X线检查,关节多无骨性破坏。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A.IL-1 B.IFN C.TNF D.MIP-1 E抗原抗体复合物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心肌细胞 D.淋巴细胞 E.星状细胞 [答案] C 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

发热练习题

发热 一、单项选择题 1.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以内,属于:B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A A.感染 B.变态反应 C.内分泌代谢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D A.矿物质 B.糖类 C.脂肪类 D.白细胞介素Ⅰ 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 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 C.风湿热

D.疟疾 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 A.麻疹 B.伤寒 C.病毒性肝炎 D.败血症 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血清病 C.风湿热 D.重度脱水 7.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 A.不超过1℃ B.发热无一定规律 C.差别达2℃以上 D.在3℃—5℃之间 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

A.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 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内分泌代谢障碍 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 A.甲亢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大量失血 D大叶性肺炎 二、填空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临床上大致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大类。 答案①感染性,②非感染性。 2.正常人的体温是由______和___________所控制。 答案①大脑皮层,②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3.正常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温度为________;直肠温度为________,腋下温度为___________。 答案①36.2~37.2℃,②36.5~37.7℃,③36.0~37.0℃。 4.一般来说,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_____,呼吸每分钟增加_____。 答案①10~20次,②3~4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该如何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吧。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该如何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吧。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前期症状是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会在数月到数年之间愈来愈严重,并伴有脱发、关节疼痛与肿胀、发疹等现象。 2、若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等现象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如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则是急进性肾炎表现。 3、特别出现胸膜炎、心脏等问题,其包括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包与心内膜肿起),淋巴腺肿、短暂性健忘、四肢无力等系列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期会出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若血尿。蛋白尿中伴有浮肿。腰酸或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 4、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不容忽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缓解与复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可以寻找,捕捉和创造使病情缓解的有利因素和避免或消除复发的不利因素。及时抓住复发的早期征兆,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和加强自我保护,不等“火种”燃烧就将其扑灭。 以上就是关于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的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前期症状是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会在数月到数年之间愈来愈严重,并伴有脱发、关节疼痛与肿胀、发疹等现象。 2、若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等现象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如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则是急进性肾炎表现。 3、特别出现胸膜炎、心脏等问题,其包括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包与心内膜肿起),淋巴腺肿、短暂性健忘、四肢无力等系列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期会出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若血尿。蛋白尿中伴有浮肿。腰酸或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时期的一种表现,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损害为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脱发、关节痛或关节炎、肾炎、浆膜炎、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多见于20~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二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阳光或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免疫、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三临床表现伴有晨僵的轻度关节痛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初发表现,大多数患者最终可发展为症状明显的关节炎,部分出现关节积液。最常受累的关节是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隐袭性,逐渐加重,半数伴有晨僵,可呈游走性和功能障碍等。 四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关节炎的患者,在X线检查时,除有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有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外,关节软骨或骨损害比较少见。少数患者可出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的侵袭性关节病变。合并关节积液时,积液量通常较少,其外观清亮,蛋白含量和细胞计数均较低,一般白细胞计数少于3×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总补体水平降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五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本病还可由抗核抗体试验确诊:SLE活动期抗核抗体大多阳性,如抗核抗体阴性则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体试验敏感可取代狼疮细胞检查,诊断SLE是否存在。X线检查关节多无骨性破坏。 六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的多关节痛和多关节炎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者的关节病变呈持续性,程度较重,晨僵时间长,畸形多见,全身损害少见,X线显示侵袭性关节炎。 七并发症本病股骨头、距骨头、肱骨头骨坏死时有发生,在接受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骨坏死发生率增高。 八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努力做到以最小的副作用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发热的相关专业知识

发热 一、症状概念: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 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1.发热的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以上 2.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大叔天火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正常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二、原因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发热可分为: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病原体引起,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 体感染等。 2.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 三、观察要点 1.病史了解病人发热出现的急缓、发热程度及热性特点。有无感染的诱 因,如过度疲劳、受凉、与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接触史(如感冒等)、皮肤 黏膜损伤、各种治疗与护理导管的放置等;有无感染灶的临床表现,如 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尿路刺激征、腹痛腹泻、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 3.原发病灶的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溃烂,局部有无脓性分泌物;口腔黏 膜有无溃疡,牙龈有无出血、溢脓;咽和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及其脓性 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有无咳嗽咳痰及痰液的性状和量;腹部及输尿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更强调临床相关性,更重视脏器受累,灵敏度更高,但特异性低于1997年ACR标准。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和ACR指南分别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加以阐述,建议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方案一样,根据体型和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生物制剂可用于传统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SLE,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亦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13世纪,Rogerius frugardi提出以"狼疮"(lupus,拉丁语为狼)这一术语去描述面部皮肤侵蚀性溃疡,1872年Moretz kaposi首先描述了SLE的全身性特征,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肺、神经系统、肾脏、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和器官均可受累。因研究时间、地理位置及研究对象不同,SLE的患病率有较大出入。最新数据表明,美国SLE的患病率为143.7/10万,女性患者是男性的6倍,黑人妇女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倍[1]。儿童SLE(pSLE)的患病率为9.73/10万,其中84%为女童,40%为黑人[2]。

近30年来,SLE的诊断标准得以不断完善,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SLICC)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并于2012年正式发表于ACR的官方杂志"Arthritis Rheum"。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该病的治疗日趋规范,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指南和ACR指南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尤其靶向生物制剂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现就SLE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介绍如下。 1 诊断标准 自1948年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相继提出20多种SLE诊断标准,ACR分别在1971年、1982年和1997年制定或修订了SLE的分类标准,其中1997年的标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2009年ACR年会上SLICC依据1997年分类标准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3],见表1。该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取消了一些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临床表现,更重视脏器受累,接受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作为肾脏累及的指标,并将肾活检作为一项独立的标准,肾活检确诊的患者只需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即可诊断SLE。免疫学标准方面抗核抗体、抗dsDNA 抗体、抗Sm抗体相互独立,抗dsDNA抗体需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次阳性,纳入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补体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发热试题及答案

发热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 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 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 ③。 7.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②; ③。 9.临床上常见的热型 有:、、、、、。 10.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维持在达数天或周,24小时内波动,常见于、、。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5.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五、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 (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 相关,敬请注意!) 、选择题 1.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 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2. 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 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 3. 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 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 EP是一种 A. 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 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 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8. 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 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 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磷酸腺苷 10.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T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T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

诊断学发热部分试题

第一节发热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③。 8.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 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10.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11.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 12.稽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3.弛张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等疾病。 15.波状热型常见于。 16.回归热型可见于、、等。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 ①弛张热型() ②稽留热型()

弛张热型() 稽留热型() 不规则热型() 波状热型()回归热型()驰张热型() 4.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5.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6.低热是指37.3—38℃。() 7.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B型题 问题(1—7) 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型 D.不规则热E.波动型 1.斑疹伤寒或伤寒高热期() 2.败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7.系统性红斑狼疮哪个脏器受损率最高(2.2分)2.2 分 A、 心脏 B、 肝脏 C、 肾脏 D、 肺脏 E、 大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31.患者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6年,请问该患者预后较差成为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的是下列哪项病变(2.2分) 2.2 分 A、 尿毒症 B、 心包炎 C、 神经系统损害 D、 肝硬化 E、 肺间质纤维化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25.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腕、膝关节酸痛1个月余。检查:红细胞沉降率50mm /h,头发稀少,口腔有溃疡灶,请问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腔护理中不包括哪些 (2.2分)2.2 分 A、 进食前、后用漱口液漱口 B、 有口腔溃疡者局部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敷 C、

全身大量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D、 定时测口腔pH E、 有真菌感染者用1%~4%碳酸氢钠液漱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40.患者女,28岁。以关节对称性红肿、疼痛和双面颊紫红色红斑入院。查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应首先考虑 (2.2分)2.2 分 A、 过敏性紫癜 B、 风湿性关节炎 C、 类风湿关节炎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 32.患者女性,25岁,SLE病史2年,近日体温升高,关节红肿有压痛,请问系统性红斑狼疮最突出的皮肤损害是(2.2分) 2.2 分 A、 盘状红斑 B、 蝶形红斑 C、 水肿性红斑 D、 网状青斑 E、 环形红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20. 患者女性,35岁,不规则低热入院检查,其中血白细胞3.7×109/L,ALT 60U/L,LE细胞(-),抗Sm抗体(+)。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问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首选药物为(2.2分)

简述发热的常见病因.doc

简述发热的常见病因 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人手心发热的情况,这样是不正常的,那么到底手心发热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手心发热的原因 大人手心发热的话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而引起的,如果人有疳积脾虚的现象话,就很容易导致手心发热。也就是说人常常饮食不规律的话,就会造成脾胃功能的损伤,使得消化系统变得不正常,会形成积滞,长此以往的话就会因为疳积而发热。而如果人存在血虚阴亏的症状话也会引起手心发热。 人在大病或者体质过于虚弱,就会造成阴血耗伤,此时会表现出手足心发热、精神萎靡以及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因此现代人需要多多进行体育锻炼,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体质,使得自己的抵抗力变得更强,这样就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让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引发手心发热的疾病 肺结核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手心发热原因,特别是青年人,同时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精神萎靡不振等。照胸片或化验检查一般可以发现病变的存在。慢性肾盂肾炎 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动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或伴有全身发热。仔细回忆在当时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频、尿急、尿痛等

症状,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肝病 病毒性肝炎(乙肝等)、肝硬化、慢性胆道感染等,均可能有手心发热现象。这些病一般还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胀、肝区隐痛、失眠等。肝功能或肝炎免疫学检查通常能查出病情。 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虽可引起手心发热,但发生率不高,而且一般伴有明显全身发热症状。 手心发热的调理方法 专家表示,人各不同,体质各异,如气虚、阳虚、阴虚、气郁等。手心脚心发热,通常伴有口干、舌红等症状,属于典型的"内热体质"。 每种体质的人有相应的饮食禁忌,如果能够对症享受美食,对健康会大 有帮助。从临床看,脾胃虚寒、内热体质的患者较多,这两类体质的人在夏季食品的选择上应有所区别。 内热体质的人动则汗出,怕热,口干、喜热饮、手心脚心热、舌红、大便干燥。有类似状况的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的东西,也可以吃一些偏冰凉的食品,但不太适合吃生姜、辣椒、花椒、胡椒、肉桂、小茴香、蚕豆、香菜、羊肉、狗肉等。 脾胃虚寒的人睡觉喜蜷卧,周身怕冷,爱出汗,容易肚子疼,大便多为稀便,舌质淡白。这些人即使在夏季应该少吃上面提到的寒凉之物,多吃温热的食物,如生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萝卜、荔枝、桂圆、莲子、大枣、糯米、胡桃仁、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1、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平坦或高起于皮面,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从病史中得知或医师观察到对日光有特殊反应而引起皮疹。 (4)口腔溃疡经医师观察到有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6)胸膜炎或心包炎①胸膜炎性疼痛病史,或有胸膜摩擦音,胸膜增厚或积液的放射线证据;或②心包炎,经心电图证实或听诊有心包摩擦音。 (7)肾脏病变①持续蛋白尿(>0.5g/d或>3+);或②任何类型的细胞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①癫痢发作——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或②精神变态——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①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或②白细胞减少(<4×109/L,2次或2次以上);或③淋巴细胞减少(<1.5×109/L,2次或2次以上);或④血小板减少( <100× 109/L,无导致血小板减少药物损害史)。 (10)免疫学异常①抗双链DNA阳性;或②抗Sm阳性;或③抗磷脂抗体阳性(a.IgG 或IgM抗心磷脂抗体血清滴度异常;或者b.用标准方法测狼疮抗凝试验阳性;或者c.梅毒螺旋体制动反应或以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荧光法确证的梅毒假阳性血清试验阳性至少6个月)。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在排除药物引起狼疮综合征的情况下,以免疫荧光法或相类似的测试法检测抗核抗体滴度异常。 符合上述11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后,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自,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邹耀红主编) 2、美国风湿病学会2009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临床标准:①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狼疮表现 ②慢性皮肤狼疮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