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语言相对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和语言相对论》(作者蒋国辉)简介
1,学科类属:语言学哲学研究。
上、下两卷近90万字。
2,读者:大专院校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
3,学术价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对语言相对论的研究重新兴起以来,在这个领域里至今仍旧只有散见的论文和少量试验报告,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著述。
《语言和语言相对论》一书是世界范围内这个学术领域内第一部系统的理论著述,其价值在于,此前中国语言学界从未有过自己建立的理论系统,所有的学术研究仅限于评论和介绍欧美的学术思想。
如果作者构建的这个理论体系被国内学术界接受,可以使得中国理论语言学在这个领域里领先欧美学术界,使它成为由中国人建立并主导的一个语言学理论研究领域。
4,新的学术思想(理论部分)
4.1 明确定义了语言相对论思想并划定了它的解释范围:语言相对论是一个关于语言的哲学问题,属于哲学认识论范围;语言相对论研究语言在普通人认识世界的心智行为中有什么作用。
语言相对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指每个人的母语)为人构建了一个语言中间世界,人只能透过这个语言中间世界观察、认识和描述真实世界,这是语言塑造的普通人的世界观。
人能够认识到的真实世界是语言为他构建的语言世界图景。
在语言的制约下,普通人在正常的言语-思维状况下并不能区分感知觉信息和语言世界图景。
语言相对论并不涉及对感知觉神经系统的神经生物-生理学研究,比如不能用语言是否引导感知觉来批评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也不涉及人类精神领域的活动,比
如不能以说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思考共同的哲学、政治、文学或艺术问题,来批评思想只能在语言中形成的语言相对论观点。
4.2 否定了被学术界在提及语言相对论时普遍认同的立场,即将语言相对论分为“强势vs.弱势”、或者“语言相对论vs.语言决定论”的对立,或者如近年国外的一些新提法比如“强势语言相对论= 语言能力”vs.“弱势语言相对论=语言表现”。
语言相对论在我的体系中是一个完整的思想;Whorf的思想也不能被解读为“强势vs.弱势”,因为他倡导的语言相对论思想是基于对所谓“自然逻辑”的批评。
4.3 否定了“语言相对论vs. 语言普遍论”的对立,反驳了从这个角度对语言相对论的批评。
语言塑造人的世界观,思想只能在语言中形成,是所有人类语言共同的属性。
语言相对论的“相对”是指在语言的引导下,世界相对于人的认识行为是什么,而不是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是对语言相对论思想最严重的误解。
4.4 与“语言相对论vs. 语言普遍论”相关,迄今为止的语言相对论研究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将语言相对论变成了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或者对比语言学研究,将“相对”理解为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由此认为语言-文化的一些普遍特点是反驳语言相对论思想的证据。
Berlin和Kay的基本颜色词研究就是从这个角度被认为是对语言相对论“致命的一击”,并似乎导致了语言相对论言研究就此一蹶不振。
我的观点与此截然对立:语言相对论不是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语言-文化对比只是语言相对论收集观察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4.5 从科学理论发现程序的角度,说明语言相对论思想在语言和思维相关性的研究中并不能单独被检验和证伪,迄今为止批评并试图证伪语言相对论的努力,并没有取得研究者期望的结果。
在正确的研究方向(而不是语言-
文化对比研究)上,我们能够找到的证实语言相对论的观察事实远远多于能够用来批评它的观察事实。
5,新的学术思想(观察事实部分)
5.1 语言引导人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使得人不能区别语言为他构建的世界图景和他接收到的来自真实物理世界的感知觉信息。
观察事实是所谓的颜色词,以及语言对颜色和形状的描述。
5.2 普通人对时间的认识是由语言规定的。
观察事实是,人认识到的时间片段的顺序,时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实际上都是语言的描述,而不是时间的真实状况,这个状况作为三维存在的人不可能把握:语言怎样描述时间,普通人就能认识到什么样的时间。
动词的语法时态形式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明不同语言规定了其母语者对时间的不同认识。
5.3 语言相对论和翻译。
观察事实是一些简单的、但真正不可译的语言现象。
翻译的实质是不断确认普通人由语言塑造的世界观,从而使得不同语言塑造的世界观没有沟通的可能性。
观察了双语转换,并分析了人学习外语和习得母语的区别,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批评了事实上不可能的所谓“用外语思维”。
5.4 语言为人观察和描述真实世界构建了一个参照系。
观察事实是语言描述空间位置、运动方向的各种参照系;汉语趋向动词为汉语母语者规定的观察运动的虚拟参照系;语言的指示语系统为人构建了各种事件的参照系;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人称代词的意义。
5.5 句子的结构规定了人怎样观察和描述(通常被表述为)发生在真实世界中的事件的结构,观察事实是“话题-焦点”句子结构,“主动句-被动句”的对立,等等,说明人通过感知觉接收到的来自真实世界的物理信息并不是他用语言描述的事件,语言怎样为我们描述一个情景,我们就能够观察到什么事件。
5.6 语言的评价系统。
普通人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建立在语言对真实世界的评价基础上。
观察事实是,词的构成是语言对真实世界评价的产物,语言对事物的评价形式比如汉语的ABB式构词形式和俄语的主观评价形式,俄语动词的体和定向/不定向动词是俄语对真实世界的划分。
特别观察和分析了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热门话题“隐喻”,并基于语言相对论的思想对所谓“域的投射”、“概念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5.7 否定只存在于语言世界图景中,真是世界没有“否定”的存在,语言之外也不可能形成任何“否定思想”。
观察事实是语言怎样规定否定思想的形成,从否定的角度分析所谓的形象思维。
核心句的否定转换,Bridge verb,否定和施为句都是观察和分析否定现象的语言事实。
5.8 从当前认知科学最热门的课题、即范畴研究的角度讨论语言怎样规定了普通人对真实世界的认识。
观察事实是心理学语言学对范畴划分的研究,Rosch的原型理论、线索有效性、基本范畴理论和所谓的自然中断,Labov的实验。
讨论了家族相似性是不是原型理论可靠的哲学基础,以及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由语言引导的范畴化行为是什么。
作者简介
蒋国辉,语言文学博士,曾任: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广州外语学院西语系副教授,乌克兰国立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大学比较语文学系教授,英国COLT Technology Services公司德国分公司微软系统工程师。
Mail to: ghjiang78@yaho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