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英语:linguistic relativity),也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n Lee Whorf(英语:Benjamin Lee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心理学、语言学假说。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项学说引起了一些争议,也招致了一些批评。

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因应而生,如逻辑语、道本语等。

语言相对性原理(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这个“语言结构影响语者认知结构”的说法涉及到人类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语言人类学、语言社会学、语言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被广泛学习。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考模式,不同语系的语言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呈现了各种语言彼此间的相对性,所以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与其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需要而成长和改变inguistic relativism

我倒觉得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是个有趣的方向,刘颖说少有学者将这个当正业,但是此话题中的研究却格外多,就好象教授大牛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研究烦了。

第12章 狭义相对论

一:填空 1、以速度v 相对于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恒星所发射的光子,其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C 2. 狭义相对论中,一质点的质量m 与速度v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其动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 201c v m m -= 202c m mc E k -= 3. 当粒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时,它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v = 4. 匀质细棒静止时的质量为m 0,长度为l 0,当它沿棒长方向作高速的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得它的长为l ,那么,该棒的运动速度v =_________,该棒所具有的动能E k =_______________ 。 v =222000(/1)k E mc m c m c l l =-=- 5. 已知惯性系S '相对于惯性系S 系以 0.5 c 的匀速度沿x 轴的负方向运动,若从S '系的坐标原点O '沿x 轴正方向发出一光波,则S 系中测得此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________ c 二:选择 1. 一火箭的固有长度为L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v ,火箭上有一个人从火箭的后端向火箭前端上的一个靶子发射一颗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2v 的子弹.在火箭上测得子弹从射出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21v v +L . (B) 2v L . (C) 12v v -L . (D) 211) /(1c L v v - . B 2. 关于同时性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在一惯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B) 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 洪堡(1999) 认为“语言用不同的方式对现实进行范畴划分,这些迥异的方式限定了我们大脑组织知识的方式。”这个早期相对论观点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语词的概括度和语法化、构词形态学范畴对于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起到决定作用。洪堡1999:297认为语言是有优劣的: “我们在前面讨论句子构造的时候,除开不具备任何语法形式的汉语以外,还区分了三种可能的语言形式,即屈折形式、黏着形式和复综形式。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其中的一种或不止一种形式,要评判各种语言相对而言的优点,关键在于弄清语言如何在自己的具体形式中体现出上述三种抽象的形式,或确切地说,语言是以什么样的原则来实现或溶合抽象的形式?我想,一旦人们认识到了抽象的、可能的语言形式与现实存在的具体语言形式之间的这种差别,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有些语言是唯一完善的语言,其他语言则是不太完善的语言。在以上三种抽象形式中,屈折形式可以被称为唯一恰当的形式,这一点恐怕是无可辩驳的。然后,称其他语言不甚完善,这个判断并非也同样符合实际存在的语言的情况,因为在这些具体的语言里,绝不是只有某一种形式起着绝对地统治作用,相反,一种语言始终积极地倾向于靠拢恰当的形式。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作更细致的探讨。” 有人认为洪堡是美国语言相对论的源头,Miller 1968:11说:‘语言相对论可能是由德裔美国人类学家佛朗兹·博厄斯Franz Boaz带到美国去的,由他学生萨丕尔清楚地加以陈述而为人熟知,然后由后者

的学生沃尔夫著文强烈辩护。’这看法在欧洲大陆较流行,不过在英美还未得到认可。我在澳大读书时有位老师波兰人安娜·维茨别卡Anna Wierzbicka,被认为是世界十大形式语义学家之一。她所探索的语义因子semantic primes,据信类似于莱布尼茨的‘人类思维字母alphabet of human thought’。近年来又被认为是英语著作中最出名的、真正从洪堡视角来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家。

大学物理 狭义相对论 习题及答案

第5章 狭义相对论 习题及答案 1. 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者有何联系? 答: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这种空间和时间是彼此孤立的;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具有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具有不可分割性,而且它们都与物质运动密切相关。在远小于光速的低速情况下,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趋于一致。 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1)相对性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形式;(2)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 ,与光源运动与否无关。 3.你是否认为在相对论中,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没有绝对性的方面?有那些方面?举例说明。 解 在相对论中,不是一切都是相对的,也有绝对性存在的方面。如,光相对于所有惯性系其速率是不变的,即是绝对的;又如,力学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成立的,即相对于不同的惯性系力学规律不会有所不同,此也是绝对的;还有,对同时同地的两事件同时具有绝对性等。 4.设'S 系相对S 系以速度u 沿着x 正方向运动,今有两事件对S 系来说是同时发生的,问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它们对'S 系是否同时发生? (1)两事件发生于S 系的同一地点; (2)两事件发生于S 系的不同地点。 解 由洛伦兹变化2()v t t x c γ'?=?-?知,第一种情况,0x ?=,0t ?=,故'S 系中0t '?=,即两事件同时发生;第二种情况,0x ?≠,0t ?=,故'S 系中0t '?≠,两事件不同时发生。 5-5 飞船A 中的观察者测得飞船B 正以0.4c 的速率尾随而来,一地面站测得飞船A 的速率为0.5c ,求: (1)地面站测得飞船B 的速率; (2)飞船B 测得飞船A 的速率。 解 选地面为S 系,飞船A 为S '系。 (1)'0.4,0.5x v c u c ==,2'3 41'x x x v u v c v v c += =+ (2)'0.4BA AB x v v v c =-=-=- 5.6 惯性系S ′相对另一惯性系S 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空坐标分别为1x =6×104 m,1t =2×10-4 s ,以及2x =12×104 m,2t =1× 10-4 s .已知在S ′系中测得该两事件同时发生.试问: (1)S ′系相对S 系的速度是多少? (2) S '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 解: 设)(S '相对S 的速度为v , (1) )(12 11 x c v t t -='γ

大学物理狭义相对论习题及答案

第5章 狭义相对论 习题及答案 1. 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者有何联系? 答: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这种空间和时间是彼此孤立的;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具有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具有不可分割性,而且它们都与物质运动密切相关。在远小于光速的低速情况下,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趋于一致。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1)相对性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形式;(2)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 ,与光源运动与否无关。 3.你是否认为在相对论中,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没有绝对性的方面?有那些方面?举例说明。 解 在相对论中,不是一切都是相对的,也有绝对性存在的方面。如,光相对于所有惯性系其速率是不变的,即是绝对的;又如,力学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成立的,即相对于不同的惯性系力学规律不会有所不同,此也是绝对的;还有,对同时同地的两事件同时具有绝对性等。 4.设'S 系相对S 系以速度u 沿着x 正方向运动,今有两事件对S 系来说是同时发生的,问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它们对'S 系是否同时发生? (1)两事件发生于S 系的同一地点; (2)两事件发生于S 系的不同地点。 解 由洛伦兹变化2()v t t x c γ'?=?- ?知,第一种情况,0x ?=,0t ?=,故'S 系中0t '?=,即两事件同时发生;第二种情况,0x ?≠,0t ?=,故'S 系中0t '?≠,两事件不同时发生。 5-5 飞船A 中的观察者测得飞船B 正以0.4c 的速率尾随而来,一地面站测得飞船A 的速率为0.5c ,求: (1)地面站测得飞船B 的速率; (2)飞船B 测得飞船A 的速率。 解 选地面为S 系,飞船A 为S '系。 (1)'0.4,0.5x v c u c ==,2'341'x x x v u v c v v c +==+ (2)'0.4BA AB x v v v c =-=-=- 5.6 惯性系S ′相对另一惯性系S 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空坐标分别为1x =6×104m,1t =2×10-4s ,以及2x =12×104 m,2t =1×10-4 s .已知在S ′系中测得该两事件同时发生.试问: (1)S ′系相对S 系的速度是多少? (2)S '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 解: 设)(S '相对S 的速度为v , (1) )(12 11x c v t t -='γ

语言相对论的产生及发展

语言相对论的产生及发展 语言相对论往往被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实际上,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并没有合著过,也没有明确地为实证研究提出过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说法是萨丕尔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哈利?霍衣哲(Harry Hoijer)在1954年提出的(Koerner 2002:2)。 ①后来的学者,如美国心理语言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1976)等,将假说分为两类:强式,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弱式,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高一虹,1994:4)。前者认为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后者认为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上有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萨丕尔和沃尔夫并未作此区分,沃尔夫本人也并不同意极端的语言决定论。 目前,研究者通常使用沃尔夫自己的术语,即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这个陈述暗示了萨丕尔和沃尔夫并不是最早或唯一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者。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对语言相对论来说,其思想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时期。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存在于预设的外部理念,语言若要存在下去,就必须尽力正确地反映这些理念。“除了我们把思维准确地称作由心灵与它自身进行的无声 的对话之外,思维和言谈是一回事。”“从心中发出通过嘴唇流出来的声音之流称作言谈。”②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普遍的理性本质,为天下人共有,至少为所有思想家共有。词语不过是这种深层精华的表达媒介,语言是反映内在思想活动的“标签”,是体验世界的工具,还没有考虑到语言对思想的作用。 德国语言学传统时期 直至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征,即民族精神。随着这种认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族主义。 1820年,德国语言学者洪堡德(Wilhelm V on Humboldt)将语言学和民族浪漫主义的研究联系起来,认为正是语言构造了思维。思维由内部对话产生,这个过程使用了语言使用者相同的语法结构。所使用语言的语法被认为反映了这个民族国家的世界观(Weltanschauug)。“语言的多样性不仅仅是符号和声音的多样性,而且是价值观的多样性。”③

狭义相对论中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

第18卷第2期 荆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18N o.21995年4月Jo urnal of Jingzhou T eacher s Co lleg e(N atur al Science)A pr.1995收稿日期:1994狭义相对论中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 阳荣华 程庆华 (荆门市竹园中学) (物理系) 摘要 本文针对关于狭义相对论中加速度a 与力f 的方向关系的一些讨论[1], 采用更为直观、简单的方法,同样得出了加速度a 与力f 的方向关系的普适结果;并通过典型例子较全面地讨论和描述了加速度a 和力f 的方向和大小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中a 与f 相互关系的不同;并讨论了在v /c →0时它们的一致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关键词 四维矢量;洛仑兹变换;协变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洛仑兹变换下,牛顿力学定律不能保持协变性。由牛顿第二定律f =m a 可以看出,在经典情况下,f 与a 方向一致,a 与f 大小成正比。在狭义相对论中,力f 与加速度a 的方向、大小关系如何呢?本文从狭义相对论基本方程出发,采用直观、简单的方法,较全面地讨论了狭义相对论中f 与a 的关系。 2 相对论的基本方程 静止质量为m 0,相对于参考系速度为u 的质点,其四维速度矢量为[2]: U = u (u ,ic ) (1)其四维加速度矢量为: A =d U d ={ u 2a +1c 2 u 4u(u ?a )},1c i u 4(u ?a )(2)其四维动量为[2]: P =m 0U =m 0 u (u ,ic )=(P ,ic u m 0) (3) 质点所受的四维力为[2]: K = d P d = (dp t ,i c d E d t )= u (f,i c f ?u)(4)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为[3]: K =dP /d =m 0A (5)将(2)、(4)两式代入(5)式可得: f= u m 0a +1c 2 3u m 0 (u ?a )u (6)其中 u =(1-u 2/c 2)-1/2,a =du /d t 为三维加速度,P =m 0 u u 为三维动量,f 为三维力。

语言相对论

语言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假设,称为语言相对论,也称为Sapir Whorf假设,这大致意味着一个人说的语言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观察受到他们使用的语言的影响。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语言是否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它是否对语言产生反应并塑造语言,还有待证明。尽管该假设的强假设被证伪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语言系统必定会对他的世界认知产生影响。 例如,作为南方人,我在指挥和指挥时习惯于向左,向右和向右转。但是,当我第一次去山东时,我热情的叔叔告诉我,您要先向南走几米,然后再向东走,最后您的目的地将在您的北边(十年前手机地图并不普及)一万匹草泥马穿过我的心。即使我试图回顾自己的小学教科书知识并找到一种根据太阳判断方向的方法,我仍然需要几分钟来进行分析和确认。后来,我意识到北方的许多朋友可以迅速反思东方,西方,北方和南方的方向。为什么?因为在我的语言系统中,东,西,北和南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我的语言系统使用相对坐标(围绕前后,左右),而北方语言系统使用绝对坐标(东南,西北,西北),因此北方人可以轻松地区分绝对方向,但是我只有相对方向在我脑海里。这反映了一个人接受的语言系统对其认知世界的影响。 再举一个外语的例子。在俄语中,有两个非常不同的词来形容蓝色。Goluboy大致对应于浅蓝色,siniy大致对应于深蓝色。用英语,只有一种概念是蓝色,即蓝色。即使您要区分浅蓝色/浅蓝色/深蓝色/深蓝色等,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蓝色。在一项认知语言学实验

中,当英语为母语的母语人士和俄语的俄语母语人士显示不同的蓝色阴影时,俄语的母语人士的大脑反应在质量上与英语母语的人士不同,因为他们的大脑存在概念上的转换,而英语为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观念一直都是忧郁的。

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论文要害字:言语相对论认知言语学影响 论文摘要:言语相对论是一种思想关联于言语的人文课题,即人的思想办法跟着言语的改变而有所不相同,跟着言语相对论的开展及其运用,深化探析言语办法,带动了人类对言语的全新考虑,完成广泛的言语主义变革,将对人类的思想与行动发生深远影响。这篇文章联络当时言语相对论的运用情况,剖析并论述了言语相对论对认知言语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言语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等遍及重视思想、言语、文明中的关联性疑问。言语相对论和言语共性论的争辩一直没有停休,因为不相一起期的盛行思潮有所不相同,因而两种观念也正跟着年代的变迁而替换占有首要方位。Sapir-Whorf是言语相对论的代表人物,他对言语机思想的彼此联络提出假定。他以为,一个人的言语表达,将对思想惯性发生直接影响,思想是“概念思想”或许“言语思想”,言语是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表达办法。[1] 一、言语相对论概述 在Whorf的言语相对论中,表达办法往往不置可否,让人捉摸不透,因而许多专家在了解关联观念时发生必定疑问。有关他对言语、思想、文明联络的研讨,被统称为“沃尔夫假定”。沃尔夫假定首要分为两种办法:一是极点言语决议论;二是温文言语相对论。一方面,言语决议论中,以为言语办法决议了思想办法,关于实际的感知不能独立于言语之外;另一方面,言语相对论中,言语发生了某些认知中的误差,引导更多咱们重视这方面疑问,因而说言语的不相同表现了思想的不相同。[2]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批评言语决议论,以为这是一种自相对立的主意,若是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Whorf将无法获悉霍皮语运用者的思想办法与英语运用者的思想办法有所不相同。Whorf的本族言语为英语,因而他的人生观、国际观奠定在英语根底上,那么就无法重视到霍皮语的人生观、价值观。实际上,Whorf表达的观念与理论仅引发咱们的重视,可是他本身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极点思想发生的对立逻辑。更多时分,他表达了言语相对论的思想,详细表如今以下几方面:①经过言语引发了几种认知误差,言语办法并没有绝对性束缚,而是与其他文明办法相交融,将人类的思想与感知面向习惯性途径;②言语引导咱们重视的实际疑问;③每种言语都能够表达概念,可是表达的程度有所不相同;④言语对事物的领域化办法,将对认知进程发生影响。[3] Whorf以为,在一种言语中将词汇划分为动词与名词,将会对咱们对事物的知道发生影响。例如波涛、烟雾、闪电等,并没有更多地倾向于什物物体,可是在英语中归于名词;可是在霍尔语中,却将这些天然表象界说为动词,因而能够说霍尔语首要经过不相同办法来看待这些表象。在上世纪50年代,“沃尔夫假定”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广泛重视,许多人类学、心思学研讨者环绕这一假定进行试验,可是试验成果具有必定对立性。关联根据标明,沃尔夫在剖析单个霍尔语时,存在必定简单化、狭隘性,乃至是彻底过错的;可是也有一些试验成果标明,“沃尔夫假定”也有合理之处,言语对思想的影响效果不容忽视。[4] 二、言语相对论对今世认知言语学的影响 跟着Whorf对言语机思想联络疑问的不断深化研讨,对言语研讨的开展与前进具有重要含义。在今世认知言语学的研讨进程中,也在言语相对论中学习了领先的理念。认知言语学着重切身经历,以此认知人类心智,是理性主义与经历主义的有机联络。在认知言语学中,以为言语来自人类的心智,一起其组织准则与其他认知领域的组织准则根本相似。[5]言语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认知领域有着亲近的联络,充沛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态、文明、心思等。 1.经历领域研讨 在“沃尔夫假定”中,深化探究鉴于言语遍及性根底上的言语特异性。以遍及性作为规范,剖析某种言

《狭义相对论》

3狭义相对论 3.1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 1. 有下列几种说法: (1) 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 (2) 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率都相同. 若问其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是 (A) 只有(1)、(2)是正确的. (B) 只有(1)、(3)是正确的. (C) 只有(2)、(3)是正确的. (D) 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D) 参考解答: 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是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的两大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原理:在真空中的任何惯性参考系上,光沿任意方向的传播速度都是C;相对性原理:所有物理规律在所有不同惯性参考系中的形式都相同。 所有选择,均给出参考解答,进入下一题。 3.2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1. 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3)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 (1),(3),(4).(B) (1),(2),(4). (C) (1),(2),(3).(D) (2),(3),(4). 答案:(B) 参考解答: 在狭义相对论中,根据洛仑兹变换物体运动速度有上限,即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质量、长度、时间都是相对的,其测量结果取决于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有动尺收缩和运钟膨胀的相对论效应。 对于所有选择,均给出以下思考题。 1.1相对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与牛顿力学的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参考解答: 牛顿力学时空观的基本观点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与运动(或说与参考系)无关;而相对论时空观的基本观点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不仅与运动有关,还与物质分布有关。 牛顿力学时空概念是相对论时空观在低速(即运动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时的

对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的误解及根源探究

对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的误解及根源探究 陈宗兵唐定彪 (云阳县凤鸣中学, 重庆云阳404502) 摘要:分析总结了人们对狭义相对论进行批判的一些论文、论著,发现这些论文、论著的重要论点都是对相对论的误解,主要包括对光速不变原理、洛伦兹变换以及“尺缩”、“钟慢”效应的误解。限于篇幅,本文只探究人们对洛伦兹变换的误解和产生误解的根源。 关键词:洛伦兹变换;误解; 根源探究 1 前言 狭义相对论创立至今已一百余年,早已成为“经典”的理论。但至创立以来,不断的有人对它进行批判或者”改进”。近几年,还有人在中国的一些著名刊物上发表了批判相对论的文章。认真研究后发现实际上是对相对论的误解。因此,在相对论创立100余年之际,对这些论文、论著进行研究,找出它们对相对论的误解并探究其根源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2 对狭义相对论的种种误解 狭义相对论于1905年创立以来,一直有人对它提出质疑,并陆续写出论文、论著进行批判。本文作者归纳总结了误解狭义相对论的主要论点,以供同行们商榷。 文献[1]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前提、逻辑推理和各项推论均持有异议,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其中,光速不变原理是批判的重点,“相对论虽然取得若干实验的支持,但其基本前提,有关光速的两条基本原则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相对论的基本前提—光速不变论缺乏可靠的论证”,“真空光速应该是光源机械速度和相对光源的速度c两部分组成的”。该文献作者还重新研究了迈克耳孙光速实验,“发现过去对这个实验所作的理论分析中均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纠正了这项错误就会知道这个实验所证明的只是光速在惯性系内是常量,并未能证明光速与源速无关。从这项实验根本得不到光速不变的结论”。另外,对狭义相对论的尺缩、钟慢效应也持怀疑态度,“尺缩、钟慢效应是洛伦兹变换的两个重要推论,在前面已经得出光速不变论的否定回答,根据光速不变得出的所有结论当然都是不可靠的”,“按照洛伦兹变换得到的结果,两个相对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存在时间相互变慢的效应,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对时钟变慢这个概念也存在误解,“时钟变慢可能是时间变慢引起的,也可能是其它物理原因引起的,如果飞船上放置的不是原子钟,而是伽利略式的摆钟,由于高空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摆钟的摆动周期将加大”。 文献[2]提出关于“尺缩”、“钟慢”效应的相对论论证是虚假的,“在狭义相对论的逻辑概念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尺缩’、‘钟慢’效应”,“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得出‘钟慢’效应是存在问题的;爱因斯坦‘尺缩’效应不是狭义相对论的科学内容”,“在狭义相对论的科学体系中,正确的结论理应是:物体对相对其静止的惯性系而言不存在收缩,对相对其运动的惯性系而言也不存在收缩”,并在文中提出必须从狭义相对论中摈弃爱因斯坦“尺缩”、“钟慢”效应。 文献[3]对洛伦兹变换式作了改写和简化,认为爱因斯坦错误的运用了洛伦兹变换式,“爱因斯坦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完全忽略了导出这个公式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也许这个失误是来自于洛伦兹本人。不管是谁的失误都没有理由把这个失误带进21世纪”。该文献作者考虑了洛伦兹变换成立的“前提条件”后,将洛伦兹变换的四个关系式简化成一个关系式,“由此可见经典的洛伦兹变换的前三个关系式根本就是多余的”。

狭义相对论(二)

狭义相对论(二)

二、相对论时空观 (相对论运动学) 这部分主要内容是:相对论长度收缩、相对论时钟延缓、同时相对性。这一切讨论的中心是Lorentz 变换。这表明,物质运动的时空属性被Lorentz 变换以确切的数学形式定量地描述出来了。从所得结果可认识到,狭义相对论对经典的时空观进行了一次十分深刻的变革。 1、相对论长度收缩 空间长度是Galileo 变换不变量,即:在由Galileo 变换所联系的惯性系中,对同一物体长度的测量值是一样的。按照狭义相对论原理,在Lorentz 变换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系中度量的长度又怎样呢?下面就来讨论运动物体的长度发生收缩这个相对论效应。 设有两观察者从各自的惯性系S 和S'对一刚性棒的长度(0L )进行测量。棒沿',x x 轴放置,并相对于S'系静止不动,那么S'系的观察者测得棒两端点的坐标为'1x 和'2x ,两次的测量时间'1t 和'2t 不要求同时,已知棒长为0L (固有长度),则有:''120x x L -=。对S 系的观察者,由于他相对于棒在运动,所以必须在同一时刻τ==21t t 测得该棒两端点的坐标21,x x ,他看到棒的长度12x x L -=,由Lorentz 变 换式1122'(),'()x x u x x u γτγτ=-=-,所以: )(''12120x x x x L -=-=γL γ= 或 γ0 L L = (1) (1)式表明:与棒有相对运动的观察者测得棒的长度L 要比与棒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得棒的长度要短一些,即长度的测量值与

被测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有关。 由于γ=,所以,,u L γ↑↑↓。 讨论:(1)固有长度最长——在由Lorentz 变换联系着的惯性系中,长度的测量值不再是不变的、绝对的了,它变成一个相对的物理量了。注意:不能把0L 理解成在S'参照系中测得的长度值。 若 棒相对于S 系静止,0L 则是S 系观察者测得的长度。 (2)相对论长度收缩只发生在运动方向上。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不发生收缩。按Lorentz 变换,','z z y y ==。例:相对于一观察者原来是静止的正方形,当它以较高速度运动时,它仿佛是一个长方形。见下图: (3)相对论长度收缩效应是一种普遍的时空属性,就像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一样。与物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及物质具体的相互作用种类无关。任何人处在任何惯性系中,用该惯性系的空间坐标来量度,结果都一样。 (4)在相对论中,物体长度的比较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的。 例:有两根完全相同的标准米尺(即当它们相对静止时所有刻度线完全对齐)令A 、B 尺平行,A 尺相对B 尺沿直尺长度方向以匀速c 6.0运动,问:(1)从与B 尺固连的S 系看,哪根尺长?(2)从与A 尺固连的S'系看,哪根尺长? c 6.0u =

语言的相对论与家族相似性比较分析

语言相对论与家族相似性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王雪鉴夏侯富生 摘要:在语言学界,有些学者认为萨皮尔-沃尔夫的理论含糊其词,自相矛盾,先是提到语言决定思维和文化,又同时认为语言只是影响思维和文化,笔者认为,这只是理论的方法论问题,这种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论极为相似,为后人在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上提供了很好的哲学理论基础;语言本体论的确立与超越历来是跨文化交际的热点论题,也为当今的外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南。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家族相似性跨文化交际 19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皮尔提出著名然而颇有争议的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即语言不同的人有相应的不同的思维;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两者被共同称为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同一时代德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性”。语言决定论(后来学者称之为“强势假说”)实质是主张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和思维,不同语言之间是不可翻译的,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是无法达到彼此理解的;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恰恰相反,他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实质是主张不同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能够通过语言的共性达到彼此的相互理解。 一萨皮尔与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方法分析 仔细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告诉我们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Bogardus1930年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集团过去和现在做事和思考问题方式的总和他是传统(传承下来的信仰)和风俗(传承下来的程序)的总和。”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1999 33),根据这种定义,结合语言相对论,操不同语言的人拥有不同的做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语言的人群拥有不同的传统和风俗。那么,在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他国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尊重彼此的生活风俗习惯,互相取长补短,认真学习对方的文化的优势,从而才能更好第发展自己的文化。更多学者都认为萨皮尔-沃尔夫的强势假说(strong version)是错误的,他更多地阻止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但这种假说更多的警醒我们要注意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站在他文化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以自己为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同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我们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达到彼此的真正理解和进行和谐的交流。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合理性在于,它更鲜明的指出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通过差异性的确立,建立某种文化定型,能更好地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其实这也是高一虹所说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架设桥梁”的过程。有些学者把萨皮尔-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称作弱势假说(weak version)。弱势“假说”主张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并不起制约或主导作用[2](莫琼,陈莜“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理论关照下的外语教学 2010 2 103),也就是说,该假说“立”与“破”结合,一方面建立了文化的差异的“墙”,另一面试图建设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其实这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家族相似性”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简介:王雪鉴(1980- ),男,温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大学物理期中论文——浅谈狭义相对论

《大学物理》期中论文 ——浅谈狭义相对论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在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创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进一步,闵科夫斯基为了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基础,从而将该理论纳入到带有闵科夫斯基度量的四维空间之几何结构中。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一、历史背景 牛顿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伽利略变换与电磁学理论的不自洽。到19世纪末,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麦克斯韦方程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组在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下不具有协变性,而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则要求一切物理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都具有协变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狭义相对论。 二、狭义相对论基本思想 1.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与惯性系无关的常数。 3.洛仑兹坐标变换(沿z轴方向): X=γ(x-ut) Y=y Z=z T=γ(t-ux/c^2) 4.速度变换: V(x)=(v(x)-u)/(1-v(x)u/c^2) V(y)=v(y)/(γ(1-v(x)u/c^2)) V(z)=v(z)/(γ(1-v(x)u/c^2)) 5.尺缩效应:△L=△l/γ或dL=dl/γ 6.钟慢效应:△t=γ△τ或dt=dτ/γ 7.光的多普勒效应: ν(a)=sqr((1-β)/(1+β))ν(b)(光源与探测器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8.动量表达式:P=Mv=γmv,即M=γm 9.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F=dP/dt 10.质能方程:E=Mc^2 11.能量动量关系:E^2=(E0)^2+P^2c^2 三、诞生与发展 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汤姆逊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讲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的工作仅仅是内部的装修和粉刷”。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问题,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早在电动力学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之日,人们就发现它没有涉及参照系问题。人们利用经典力学的时空理论讨论电动力学方程,发现在伽利略变换下麦克斯韦方程及其导出的方程(如亥姆霍兹,达朗贝尔等方程)在不同惯性系下形式不同,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解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在1905年终于由爱因斯坦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是一个时空理论,要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先要了解经典时空理论的内容。 爱因斯坦于1922年12月有4日,在日本京都大学作的题为《我是怎样创立相对论的?》的演讲中,说明了他关于相对论想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他说:“关

语言和语言相对论

《语言和语言相对论》(作者蒋国辉)简介 1,学科类属:语言学哲学研究。上、下两卷近90万字。 2,读者:大专院校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 3,学术价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对语言相对论的研究重新兴起以来,在这个领域里至今仍旧只有散见的论文和少量试验报告,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著述。《语言和语言相对论》一书是世界范围内这个学术领域内第一部系统的理论著述,其价值在于,此前中国语言学界从未有过自己建立的理论系统,所有的学术研究仅限于评论和介绍欧美的学术思想。如果作者构建的这个理论体系被国内学术界接受,可以使得中国理论语言学在这个领域里领先欧美学术界,使它成为由中国人建立并主导的一个语言学理论研究领域。 4,新的学术思想(理论部分) 4.1 明确定义了语言相对论思想并划定了它的解释范围:语言相对论是一个关于语言的哲学问题,属于哲学认识论范围;语言相对论研究语言在普通人认识世界的心智行为中有什么作用。语言相对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指每个人的母语)为人构建了一个语言中间世界,人只能透过这个语言中间世界观察、认识和描述真实世界,这是语言塑造的普通人的世界观。人能够认识到的真实世界是语言为他构建的语言世界图景。在语言的制约下,普通人在正常的言语-思维状况下并不能区分感知觉信息和语言世界图景。语言相对论并不涉及对感知觉神经系统的神经生物-生理学研究,比如不能用语言是否引导感知觉来批评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也不涉及人类精神领域的活动,比

如不能以说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思考共同的哲学、政治、文学或艺术问题,来批评思想只能在语言中形成的语言相对论观点。 4.2 否定了被学术界在提及语言相对论时普遍认同的立场,即将语言相对论分为“强势vs.弱势”、或者“语言相对论vs.语言决定论”的对立,或者如近年国外的一些新提法比如“强势语言相对论= 语言能力”vs.“弱势语言相对论=语言表现”。语言相对论在我的体系中是一个完整的思想;Whorf的思想也不能被解读为“强势vs.弱势”,因为他倡导的语言相对论思想是基于对所谓“自然逻辑”的批评。 4.3 否定了“语言相对论vs. 语言普遍论”的对立,反驳了从这个角度对语言相对论的批评。语言塑造人的世界观,思想只能在语言中形成,是所有人类语言共同的属性。语言相对论的“相对”是指在语言的引导下,世界相对于人的认识行为是什么,而不是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是对语言相对论思想最严重的误解。 4.4 与“语言相对论vs. 语言普遍论”相关,迄今为止的语言相对论研究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将语言相对论变成了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或者对比语言学研究,将“相对”理解为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由此认为语言-文化的一些普遍特点是反驳语言相对论思想的证据。Berlin和Kay的基本颜色词研究就是从这个角度被认为是对语言相对论“致命的一击”,并似乎导致了语言相对论言研究就此一蹶不振。我的观点与此截然对立:语言相对论不是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语言-文化对比只是语言相对论收集观察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4.5 从科学理论发现程序的角度,说明语言相对论思想在语言和思维相关性的研究中并不能单独被检验和证伪,迄今为止批评并试图证伪语言相对论的努力,并没有取得研究者期望的结果。在正确的研究方向(而不是语言-

狭义相对论中光速的不可超越性

狭义相对论中光速的不可超越性 姓名:赵超 年级:高二 班次:233 辅导教师:李学军 内容提要:通过学习狭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探究光速不可超越的原因 关键词:光的波动性;麦克尔逊干涉;狭义相对论;伽利略变换;洛仑兹变换 正文: 在物理竞赛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没有任何物体能以光速或超光速运动是一条基本的自然规律。为什么速度的上限是光速c 呢?于是我们对狭义相对论展开了探究学习。 1 光的波动性 通过课内学习,我们知道与电磁波一样,光是一种横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为c 。既然光具有波动性,所以光就能够产生干涉现象,即两个频率相同的光源能够在传播中因为光程差而产生相位差,造成干涉相消和干涉加强,从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以太系的建立 既然光是一种波,于是有的物理学家便将光与机械波类比,认为光也是 在介质中传播的,并且相对该介质的速度恒定不变。然而,光不仅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实物中传播,也能在地球与太阳间传播,于是我们就需要假设一种能传递光的介质——以太,并且认为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光在以太中速度为c 且恒定不变,这样就对应了惯性系间的伽俐略变换——光速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对应不同的测量值。 3 麦克尔逊干涉实验 物理学家麦克尔逊制造了一种干涉仪用来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系的速度v , 该干涉仪由一块半透明反射镜G 与两块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 1与M 2组成。 光线经S 到达G 后光束1沿l 1运动,光束2沿l 2运动,并在T 处干涉。 2 211112v c c l v c l v c l t -= ++-=2 2222v c l l -= ??? ? ??---=-=?222121112ββl l c t t t c v = β

语言相对论

“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又称为“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沃尔夫假说并不存在明确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沃尔夫在表述自己观点时语言不明确。这又是由于沃尔夫英年早逝,没出过专著(论文集为后人整理)。生前没来得及对表现出来的观点进行归纳和取舍,系统地归纳梳理自己的理论。所以,关于该假说的确切定义并不存在。 国内学者对沃尔夫假说的理解大致为三种:其一,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其二,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其三,语言影响人的思维③。 Brown (1967:25) 提出了沃尔夫假设三段论: 1) “语言结构差异论”(语言A 的结构不同于语言B 的结构) 2) “语言文化相关论”(文化A 与文化B 的行为结构差异同语言A 与语言B 的结构差异有关联) 3) “语言决定论”(语言A 的结构决定文化A 的行为结构) 有关沃尔夫假说的研究涉及许多不同学科。时至今日,社会学、人类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甚至于神经语言学等都对假说进行研究,换言之,假说中的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是许多学科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如桂诗春(2000)所言“不同学科的语言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取向和认识。”人们对此假说进行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学科的研究,得

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的相互抵触,有的相互联系,互相支持,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和跨学科性研究有助于探索假说的纵横发展。

对狭义相对论力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再认识

对狭义相对论力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再认识 摘要:本文在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相对论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其变换关系和基本规律,并分析了这些概念和规律在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力学中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基本知识内容的分析对比,能够清楚认识到经典力学向狭义相对论力学在过渡阶段的概念和规律的混淆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便于今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洛伦兹变换;速度;质量;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目录 引言 (1)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 1.1 相对性原理 (1) 1.2 光速不变性原理 (2) 2基本概念和规律 (2) 2.1 洛仑兹变换 (2) 2.2 速度的合成及其变换 (4) 2.3 质量及其变换 (6) 2.4 力及其变换 (7) 2.5 动量、能量及其变换 (8) 3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引言 在19世纪末期,当时众多的物理学家们都认为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已经建设完成,只需要填补和装修即可而陶醉时,但是三大发现(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又为物理学提出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在猛力地冲击着经典力学中的速度、质量、动量和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使经典物理学中包含了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守恒定律面临着严酷的考验。同时,光电效应与黑体辐射等实验的结果又不能被经典物理学所解释。 为了解决这些经典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许多物理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1905年,爱因斯坦另辟蹊径,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时空理论—狭义相对论。当时,众多的物理学家们都以能读懂相对论原理而自豪。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对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深入到高能粒子物理的范围,成为了研究高速粒子运动的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它成为了近代物理的一大基石。同时,它被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其他学科。然而,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认知的不足,爱因斯坦的两个原则性的问题被遗留下来,没有得到解决。直到2009年,俄罗斯物理学家和我国物理学家华棣先生先后发表了新的相对论,弥补了百年前爱因斯坦遗留下的问题,完善了相对论原理。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在实验中证实了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的真实性。当时,在物理界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但后来物理学家们发现这是与实验结论相背的。于是洛伦兹提出一个假设:所有物质在以“以太”的形式运动时,都会发生沿运动方向的收缩现象。但是,爱因斯坦的研究从另一个方向开始,认为:想要解决一切的困难,那么必须完全摒弃牛顿所建立的绝对时空的概念,并提出了两个基本的假设。由于这两条基本假设在理论上是自洽的,并与大量的实验结果相吻合。因此,只能称之为假设。 否认宇宙中存在着特殊的物质“以太”,同时也排除存在着处于特殊优越地位的惯性系。那么,各个惯性系都应该存在平等、等价的地位,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出发点,也是总思想。这一思想就成为了第一条基本原理。同时,以此原理为基础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爱因斯坦又假定了在各个惯性系中的真空光速是个不变量,这就是光速不变原理。 1.1 相对性原理 所有惯性参考系统对任何物理规律(力学的、电学的等等)都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在实验室进行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确定实验室是“绝对静止”呢,还是“绝对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