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郁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素体肝旺
质 因
体质虚弱
+情志刺激
素
肝郁脾虚 生化乏源
气血不足 心脾两虚
16
(三)小结 1、病因 2、病机特点: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
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3、病理基础:气机郁滞 4、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 5、病性:初起为实,日久为虚或虚实夹杂。
17
6、病机演变 气郁日久①气血失调___血郁 ②化火___火郁 ③化火伤阴,心失所养 ,肾阴亏 耗___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 ④肝郁克脾,脾虚气结,生化乏 源___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
10
6.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 称,并将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 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 郁证的证治。
11
• 7.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 的认识。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郁》中涉及很多 治法,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调治对郁证具 有重要的意义,“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 性”。
19
(二)病证鉴别
•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 脏躁与癫病 • 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20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 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 咽干、灼热、咽痒
14
2.体质因素
素体肝旺或素体虚弱,加之情志刺激 肝郁克脾土,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心脾失养
15
(二)病机示意图
郁怒不畅 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气郁)
气郁化火 (火郁)
气滞血瘀 (血郁)
火盛伤阴 心失所养 湿郁、痰郁
肝郁及脾 (气郁) 思虑不解
脾虚食滞,蕴湿生痰 (食郁、湿郁、痰郁)
肾阴被耗 心肾阴虚
21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脏
躁癫
证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 激易怒,时作欠伸,不发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 多喜
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轻
重
22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1
梅核气
噎
膈源自文库
病因 病机 病位
进食特点
情志不畅 痰气互结交阻于
咽喉 肝
饮食如常
七情内伤,酒食不节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
1
津能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能润滑关节、 补益脑髓、溉濡耳目口鼻。津无固定之所, 随气化出于腠理为汗液,随气化下达则为 尿液;液有固定之所,在关节腔则为滑液, 在脑髓则为脑池内液。一般而言,津在表, 质清而稀;液在里,质浊而稠。
二、气血与津液的关系
气血与津液有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气血能化为津液,津液也能化为气血。具 体表现为:气能生津,津能化气,气能摄 津,津能化血,血含津液,津血同源。
王清任对血行郁滞所致郁证作了必要的 强调,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法。
12
(三)范围 • 1、神经衰弱 • 2、癔病 • 3、焦虑症 • 4、更年期综合征 • 5、反应性精神病
13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心肾阴虚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气郁 火郁、血郁、 痰郁、湿(食) 郁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一、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1、气:气既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精微物质,亦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具 有推动、温煦、防御、气化和固摄作用。
2、血:血循行于脉道,是人体基本物质之一。 具有充养全身,使脏腑、四肢、九窍各司其 职的作用。
3、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津与 液均由饮食所化生,三焦所布散,出入于肌 肤腠理,流行于筋骨关节。
癌病
4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5
【学时数及目的要求】
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 1.掌握郁证的诊查要点及辨证论治。 • 2.熟悉郁证的概念、范围及病因病机。 • 3.了解郁证的预防调护。
6
一、概述
(一)定义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 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 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 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心情 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 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
三、病理改变:
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病因的影响 下,引起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输布 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从而导致的一 类病证。
郁证——气机郁滞; 消渴——阴津亏耗; 血证——血溢脉外; 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水湿郁遏; 虚劳——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3
• 津液外泄过度——自汗、盗汗 • 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
8
• 3.《金匮要略》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 核气两种病证。
•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9
4.《诸病源候论》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 结。“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 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 内。”
5.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证加以论 述,朱丹溪首倡六郁学说,提出了气、血、 痰、火、食、湿六郁之说,并立越鞠丸 (香附、川芎、苍术、神曲、山栀子)、 六郁汤治郁。
7
(二)历史沿革
1.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 积聚、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2.《内经》虽无郁证病名,但已将“郁” 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论述。有关于 五气之郁、情志致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 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灵枢.本神》“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18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
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易怒易哭,或咽中 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 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 疾病。
或干涩 胃、肝、脾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好
差
23
(三)相关检查
• 结合病情作相关检查,多数无异常发现。主要目 的进行鉴别诊断。
24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及六郁之不同
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 辨清楚六郁。 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 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 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