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底关系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底,连接,场所理论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
一。
Roger. 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
“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SoildMass;图,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 Voids;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实体由于体量较大对人的视觉刺激较强通常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为“底”。
Roger. 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
“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SoildMass;图,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 Voids;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每个都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
空间设计中运用图-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
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
柯林罗与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也提到:
“我们来简要地集中关注一下传统城市典型的美德:
实体和连续网格,或者肌理,为它的对应情况———特定空间提供能量,随之而来的广场和街道就作为一种公共释放的阀门,并能提供可识别的结构,而且重要的是,起支撑作用的肌理或图底的丰富多样性。
因为,作为一种随机组织建立起来的连续建筑的场景,它并没有受到来自自我完美或明显功能表现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且由于有了公共立面的稳定作用,它可以灵活地按照当地要求或当时所需来表现”。
鉴于“图底关系”理论中“图”与“底”可以相互转换、建筑密度较大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各分项项目的自身特征,我们认为,“图底关系”理论比较适合在以下项目中应用:
1)2)3)对传统城市空间特征的解析旧城改造与更新项目。
传统城市(区)有很好的“图底关系”,在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城市商业中心或大型商业步行系统。
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带,地价高昂,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空间特色,延续其空间格局,有必要进行“图底关系”分析。
因建筑性质的原因,其层数不会太高,建筑必然会尽量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极高的建筑密度。
同时,为了加强城市各商业建筑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商业空间的活力,空间的连续性较强,尺度也相对较小。
因此,“图底关系”理论大有用武之地。
如图13,重庆某区商业中心的城市设计,设计者为了获得空间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同时配合商业步行系统的特点,将建筑与空间同时纳入考虑的范围中,建筑的整体感比较强,除建筑外的剩余空间也得到了刻意的设计,从图形学的观点来看,建筑和空间基本上可以互换,“图底关系”明显。
良好的城市户外空间与“图底关系”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弱相关。
在现代城市设计过程中,片面强调“图底关系”将导致新的城市问题:
1)拥挤的城市环境。
上面说了,要想获得“图底关系”,建筑密度必然会接近50%,通风、采光都受到限制,这种以牺牲城市空地率为前提的方法显然不符合现代人居环境的要求。
2)交通拥挤。
现代城市讲究效率,高密度城区无法满足快捷交通的要求。
3)私密性受影响。
密度大固然可以被动地增加人们的接触机会,带来良好的邻里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以牺牲私密性为代价。
现代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人大多住在新城区,旧城区成为旅游和商业空间。
号称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云南丽江老城区也充饰着酒吧和招待所,商业氛围远远超过了居住氛围。
事过境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所需求的生活环境也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形态。
“图底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区)的虚空间同建筑实体一样重要,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设计好那些实实在在、有形的建筑实体外,同时还要关注实体建筑外的虚空间。
空间应具有良好的界面,应有一定的确定性,空间应有宜人的尺度。
然而它并不是医治城市病态空间的万能药,片面地理解或是盲目地迷信都是不可取的。
如何正确地认识“图底关系”理论,掌握城市空间的本质,是现代城市设计师的重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