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五脏

●第三节六腑

●第四节奇恒之腑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1、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4、脏腑之间的关系

5、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象──五脏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含义有二:

●①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②五脏系统与外在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及的比象。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

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

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并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理论的说理工具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五脏六腑之精”一词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简称“脏精”,是指五脏所

藏的具有濡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附属组织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心精:以与心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心。

●肝精:以与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肝。

●肺精:由脾传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成,靠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上濡头

面诸窍,外“输精于皮毛”。

●脾精:即为水谷之精,输布到其他四脏,化为该脏之精。

●肾精:由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上部分输于肾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

●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

细微物质。

●先、后天之精所化之气,加之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

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因此,五脏之气既有同源性,又有相对

特异性。

●五脏之阴,简称“脏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简称“脏阳”,是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虚衰,则生虚热性病证。

●五脏之阳虚衰,则生虚寒性病证。

●1、五脏藏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融合而生成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而为五脏之精。

●2、精化为气

●一身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入之清气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气,分布到五脏则为五脏

之气。因此,各脏之精是一身之精的分属,各脏之气是一身之气的分布。

●五脏之精是五脏之气的化生之源,五脏之气是五脏之精的功能体现。五脏之精贵在

贮藏于五脏之中而不妄泻,五脏之气贵在体内有序运行而不紊乱。五脏之气的盛衰取决于五脏之精的盈亏。

●3、气分阴阳

●一身之气可分为阴阳二气,其所化生的五脏之气也有阴阳之别。

●五脏之阴气,是五脏之气中具有濡润、滋养、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气,是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第二节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

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

●一、心

位置:位于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密闭的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①心气充沛

•②脉道通利

•③血液充盈

•2、藏神(主神志、主神明)

•神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总体表现。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的关系: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良好地发挥,才能发挥其主神志的功能。反过来,只有心神清明,才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

•1、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脏,又称“火脏”,心主要以阳气为用。同时需阴阳协调。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2、心气下降

•心阴与心阳。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其华在面,指心脏气血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

●2、开窍于舌

●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

●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联;舌之言语、发音依赖于心主血脉与藏神的生理功能。

●心寄窍于耳。

●3、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喜志有关。

●4、在液为汗

●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5、与夏气相通应

●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

应。

•附: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主”

•解剖:心脏外面的包膜

•功能:保护心脏、代心行令——臣使之官

•病变:外邪侵袭于心时,代心受邪

•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互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

↙位置: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为“华盖”。

形态:肺叶白莹,虚如蜂窠。

✦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外在联系: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其华在毛,在志为悲。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别称:肺为“华盖”“娇脏”、“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

●(1)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