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合集下载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掌握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的技能。

学会共处:即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建立良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生存:即学会关注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四大支柱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四大支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意义和实施方法:背景: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化、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四大支柱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意义:教育的四大支柱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它突出了教育的终身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最后,它强调了教育的关联性,要求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关联,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方法:为了实施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总之,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综合性课程、多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实施。

德诺尔的教育的四大支柱

德诺尔的教育的四大支柱

教育的四个支柱下一个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存以及为传播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因此,它将对教育提出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

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

同时,教育还应找到并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使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斥公共和私人场所、多少称得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搞得晕头转向,使人们不脱离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方向。

可以这么说,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根据对未来的这种展望,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

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求知,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处,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一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做人,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求知,较少针对学会做事。

而另外两种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也被看作是前两种学习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

然而,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

委员会的委员们从一开始工作就明显地感到,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

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教育四大支柱

教育四大支柱

我对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解近年来,教育成了全国人民围观的话题。

在这些讨论中,总是贬多于褒。

教育行业甚至成为排名第二或第三的受到国人指责的行业。

“大学生”这个光芒四射的头衔也正在褪去颜色,成为一个中性的代名词。

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们与普通务工人员挤在一个队伍中去寻找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在不少场合,因种种原因,大学生们还抢不到工作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次上升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大议题,成为高校一把手工程之一。

于是,“知识无用论”在社会上已悄悄兴起。

但是,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们和睿智的学者们又在振臂高呼:“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真正热爱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苦苦思索、寻找问题之根源与解决问题之方案。

个人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特别是他们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同时认真思考。

并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加以实践。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育四大支柱”的初步认识,请同学们思考。

不正确之处,也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加以指正。

一、主动与被动报告的用词特别有意思,在报告中,这些国际上一流的教育专家或教育管理人员用的是Learn这个词,他们没有用Educate,更没有用Teach这个词。

Learn这个词的用法主要有:learn something, learn of something, learn to do something, learn from somebody。

不管怎样,都是学习者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加者。

而其余的实体是动作的接收者。

而想想现在的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干涉课堂纪律的现象,从小学一直到博士的课堂都存在!谁是动作的施加者,谁是动作的被动接收者呢?!这一位置颠倒了,四大支柱中的核心词汇就没有了,就完全没有基础来讨论四大支柱的问题。

所以,个人认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准确理解应是“学习的四大支柱”才对。

二、学习成为人“Learning to be”是教育或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它三个支柱可以说都是为它服务的。

教育的四大支柱

教育的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

该报告根据现代社会面对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而提出的。

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其观点之新颖、深刻被专家们称为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 。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与三个因素的关系。

在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中,第二种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种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的能力;只有第一种因素才与获取知识有关,而且这里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四大支柱 教育支柱

四大支柱 教育支柱

四大支柱教育支柱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1996年,教育四大支柱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主要内容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要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要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

这是终身教育的根本。

学会做事学会做事的能力(learning to do),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要求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学会共处学会共处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

现代社会既充满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能力(learning to be),也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能力。

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

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2]关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说前两者更多地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内容,那么,后两者则是着眼于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

所有这四种学习,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

它们正是建立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使命,神圣的职责,青少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学习做起。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中国的青少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继承和发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样要求在学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上下功夫。

1、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要求。

对中国的青少年的而言,就是从小确立共同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怎样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热爱集体事业;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

人要自尊自爱,学会自立独立,学会健身健心,学会珍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而后被他人尊敬。

对待他人要持平等、尊敬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要学做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遵规,知礼是修养道德表现,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就是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

五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真诚不虚伪,讲信用,要学会独立与参与,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019 年 第 18 期 / C(06) 4
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原则——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 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 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 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 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 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 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 “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 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 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 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 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 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 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 段和方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 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 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 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 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 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 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 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 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 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 “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 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 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林华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

林华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

林华民: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 需要四种人 (转载 )我认为,联合国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摆列顺序应该调整,应该把“学会做人”摆在首要位置。

因为不管 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或有多少财富, 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这个人最终不会取得真正的幸福 与成功。

何谓“学会做人”呢?我的理解就是做个德才兼备、 人格健全的人。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 志先生提出,企业欢迎这样的大学生:一是人正,二是进取,三是有才。

现在,越来越多的 用人单位都在招聘员工中坚持把人品放在首位。

可以说,在未来社会里, “德”不仅是为人 之本,也将成为生存之第一必备条件。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成绩 高得让美国教授咋舌。

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 女导师让他从下午 2点到 3 点在实验室里做实 验。

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能打美国长途的电话,结果他在这 1小时里打了 40 分钟的长途, 和在美国的同学聊天。

过了几天, 导师偶然从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现了这个事实, 非常生气, 在课堂上撒谎的学生, 把品德看作无足轻重 6 条道德准则中,特别把“诚实和品德”摆在首位。

司马光说:“德胜于才谓之君子, 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鲁迅先生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为 培养有“纯洁高尚的道德”的人。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的 2000 年,在西方多家媒体组织的评 选千年十大风云人物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

名列第二、第三、第四 的分别是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这些 获奖者有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都有高尚的人格。

我认为, 让他们获此殊荣的不仅仅是 他们的学识,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即所以在青少年中引起共鸣,不也证明了时代呼唤有高尚品德的人吗?这些事实 再一次告诉人们:品格胜于学识, 21 世纪最需要学会做人的人。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以及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首先,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目标的调整,使新一代国民具有全面的素质。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业。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含其中》这一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英国1999 年颁布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发展的四项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展;同时强调学生需具备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据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其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这里所提及的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主要是强调学生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再次,课程改革也强调课程内容的调整。

这就强调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

这就更多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及选择性。

课程改革将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全新的人才培养观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其进行科学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人才。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两种层次,一种是深层次整合,另一种是表面层次整合。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知识需求也迅速增长,并且对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更加高端化、多样化。

因此,现代教育亟需不断创新,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成长导向教育、技术支持教育、多元评估教育和社区协作教育。

1. 成长导向教育成长导向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人。

成长导向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而非注重单纯的知识传递。

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意识的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源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壮大。

成长导向教育的特点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技术支持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科技实现教育创新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和题目。

技术支持教育实现了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同时,这种教育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培养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

3. 多元评估教育多元评估教育被视为将有效评估方法与教学的现代化结合的一种方法。

多元评估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衡量和改进学习成果。

多元评估教育强调不仅要描述学生是否满足了教育目标和标准,还着重于评估学生对这些目标和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在多元评估教育中,师生通过多种评估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育方法将教育目标、评估目标和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自己的学习成就。

4. 社区协作教育社区协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建立一种活跃、互动、社会化和有别于传统学习方法的教育体系。

社区协作教育通过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习变得更实际、更有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即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今后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即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侧重于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近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言语表达能力和言语交际技能。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员大约4至6名学生。

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一些和英语科学习相关的评价,而组员之间也进行评价、比赛。

选定小组长,因为每个小组内必须要有一个成绩好、有能力承担检查学生、有能力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其次,制定评价的一系列规则,并以排行榜方式在黑板报公开各组成绩。

最后,就是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小组2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主要分三个步骤:课前小组合作预习许多小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都对预习这一环节不够重视,尤其英语这一科,他们只参与课堂的一些游戏和完全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

至于预习这项工作,大部分学生都不感兴趣,甚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自觉预习。

所以,每上一节课前,我必须都布置预习任务。

小学一贯于新课程标准的编写宗旨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课前预习任务最基本的一项就是要求学生回家听录音,甚至做到跟读,无论学生是否明白和理解他所读的内容。

有一些学生听了录音,但未必每个都能做到会读,那么他可以让家长在课文该处做个标志,证明学生听了录音,有踉读。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作者:刘丰霞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6期摘 ; 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

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04-04基于20世纪末国际经济、政治等变化和21世纪教育的新变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在如今21世纪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内涵价值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受“教育万能论”思想的影响,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接连出现,教育万能的功能受到大众质疑。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知识与技术迅速更新,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倡议与日俱增,全球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

借于此,在21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考虑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与学习问题。

1996 年,作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先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对20世纪末世界面临的冲突矛盾、新世纪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全面地探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各种对策。

后来人們将该报告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原则——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答案:
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指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事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共同生活涉及培养学习者在社会中有效沟通、合作以及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学会生存则是指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变迁,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延伸: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学会共同生活)与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关系。

教育价值: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职业化教育和培训,价值在于为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保障。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岗位作业工艺、培训后上岗就业、接受和应聘各类职业岗位,获得岗位作业基本技能。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止水、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

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他的经验背景就必须扩大。

”人的学习由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

是比上一次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飞跃。

2、做事:计划(在哪,去哪,怎么去);执行(调节控制、信息反馈、持续学习);负责(信念、规则、意志)学会做事,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

3、共处:信心(自知之明,知人之智,学有专长),孝心(理解、尊重、感恩),诚心(诚实、守诺),三个多想(多想他人优点,多想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共处,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即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4、做人:身心健康(一个微笑、一项艺术爱好,两项体育技能)学会做人事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流、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文献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加以安排。

此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因为它们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四个支柱的内涵:一、学会认知学会认知是一种获取理解的手段。

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

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使教育回归人自身、回归人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出路。

为此,我们在新世纪进行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

而实践活动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和实践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的基本素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2007年5月,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

在这节课上,我确定活动主题是一切认知的开始,发现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会认知的重要阶段,正所谓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充分实践体验。

我准备了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他们的辨味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的,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解决。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更多地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取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的知识。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习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适应未来的工作,把各种实际技能和社会行为、协调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即会与他人合作,发现他人,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要求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介绍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

吉的堡少儿英语教育坚持“快乐学习、有效引导”的教学理念,从儿童学习的规律特点出发,在专业师资的鼓励与引导下,在快乐学习的气氛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导学生灵活掌握语言,完整且均衡发展孩子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

吉的堡少儿英语课程系列教材,均由中外儿童教育专家研发编撰。

各系列教材之间彼此互补,系统化自然呈现,全面配合各种英语学习时段的需求,循序渐进奠定孩子的最佳英语实力。

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教学系统。

高效英语学习计划吉的堡少儿英语按年龄分为幼儿(3—6)岁,少儿(7—14)岁两个阶段,坚持“适龄适性、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各个年龄层均有详细配套方案,因材施教、和而不同。

我们精心针对不同年龄及程度的孩子制定高效英语学习计划。

开放孩子的大未来We see your potential.英语,是孩子开启光明未来的金钥匙。

English is the key to creating a brighter future.吉的堡金色少年少儿英语学习计划《GPC》系列教材是美国吉的堡教育集团专为7—12岁儿童设计的教材。

细分为语法系列+发音系列+会话系列(Grammar+Phonics+Conversation)G Grammar:THUMBS UP 全方位教学系列最扎实的确语法教材◆内容又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配合,轻松学会各种基本句型◆单元与单元之间课程设计紧密连贯,兼具复习功能◆图文并茂,搭配情景式教学,易学易懂,可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共12册教材配套:正本+作业本+正本卡带+作业本卡带)P Phonics SOUND IT OUT发音教学系列最完整的字母拼读法教材◆以直觉式发音教学、音标、重音、语调、连音等规划而成,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也能学到其发音规则◆从听音及辨音的反复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拼字与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英文单词之字、音、义作结合的学习(共10册教材配套:正本+评量单元+卡带)C Conversations HAPPY CHAT主题式教学系列最实用的生活英语会话教材◆全国第一套最实用的生活情景英语会话教学读本◆适合小学至中学的一套专业会话丛书◆特别挑选学生可认知且常运用的生活会话,依难易度编排◆提供替换单词与句型做延伸学习,实用性与延展性远大于一般英文教材(共12册,教材配套:正本+卡带)班级设置3—6岁幼儿班7—9岁小儿童班10—12岁大儿童班小六升初英语强化班吉的堡英语语音班吉的堡英语语法班吉的堡英语会话班吉的堡英语阅读与写作吉的堡英语口语表演参赛班吉的堡英语单词记忆班小学生英语奥赛实验班初中、高中各年级英语应试强化班暑期全美外教英语口语强化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2007-10-18 16:16:23)标签:教育杂谈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研究报告,在这报告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未来21世纪的发展目标,既从各国实际出发,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层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行动依据的建议。

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显然,了解和认识四大支柱的本质意义又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大教育支柱的内涵1、学会认知。

这种学习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掌握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我们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

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2、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与学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

学会做事与职业培训的联系更为紧密。

它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也不能看作是单纯地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

"学会做事"更多的不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直觉、觉察力、判断力和使一个集体紧密团结的能力,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越来越重要。

要学会有效地应付变化不定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对未来的创造。

通过学会做事,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

这种学习可能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和竞争的世界,因此,教育似乎应该采取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

首先是逐步发现他人。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抓住各种机会来进行这一双重教育。

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

在学校培养这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然后是在一生当中从事一些共同的计划。

这似乎是避免或解决潜在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

正规教育应在其计划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向青年人传授这类合作项目。

要从幼儿开始,就在体育或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这种教育。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教育和学生参加一些共同项目,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参考标准,同时还能加强师生关系。

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强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4、学会发展。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到21世纪,问题就不再是培养儿童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作好准备,即不再是不断地向他们每个人提供有助于其理解周围世界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正的参与者的力量和知识方面的标准。

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已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应向青少年提供一切可能的美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现和实验机会。

学会发展就是要更充分发展自已的人格,增强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

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

教育的这四个支柱不只涉及生命的某个阶段或单独某一处,它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教育的新概念,是终身教育的新发展,我们应对教育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作重新思考,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每个人在一生中能够充分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教育环境,应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新的教育政策方面参照和借鉴这种思想。

四大教育支柱的主要特征1、"四大支柱"强调以"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前面已经指出,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要与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众所周知,"人与人相处之道"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所以,这里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教育,目的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要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就是强调要把"问题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这正是当前全球学校教育所普遍忽视的--片面强调智育,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是当前各国基础教育的通病。

我国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这方面走得更远,问题尤为严重。

2、"四大支柱"对于智育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实际能力的掌握。

传统学校教育在"智育第一"前提下,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而对实际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

"四大支柱"则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放在"学会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之一来加以强调。

而且不仅要求学会做事(能在不同环境下胜任、愉快地工作),还要求学会生存(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应变能力)。

3、"四大支柱"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急剧增长(形象化的说法是"知识爆炸"),若是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学继续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正是由于"四大支柱"具有强调德育为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知等三大特征,所以能较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显示出其革命意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刚一提出就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与欢迎。

如何将四大支柱渗透到教育中1、从课堂中"学会认知"21世纪的社会将是学习社会化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因此,教学生"学会认知"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师,只是天天忙于让学生学这个、学那个、写作业、交作业,却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不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

这种"衣食老师"重视的是知识教学。

但教会学生"学会认知"更多的是为了掌握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知识。

因此我们要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为了解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学生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才能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需要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未来工作所需职业技能。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资格方面的要求。

对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片面追求分数塑造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我们不能因分数高低去扼杀一些创造性人才。

学校应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从活动中"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

人类历史始终是一部冲突史,教育应在消除敌对,避免冲突或和平解决冲突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发现他人,即教学生懂得人的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要利用人文地理、外语、外国文化等学科来进行这种教育;二是在教育中用足够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如体育竞赛,帮助处境不利的人,参加社会志愿者行动等。

从而增强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

4、从培养个性发展中"学会发展"未来社会是高科技竞争社会,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学校教育应注重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其自主性、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具有作为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和生产者、发明者和创造者等多种角度应具备的能力,在将来能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