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疾病超声诊断讲课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讲课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讲课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

眼球疾病

一、玻璃体疾病

玻璃体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占眼球容积的2/3~3/4,充填于晶状体、睫状体及视网膜之间。玻璃体是眼的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玻璃体疾病势必严重影响病人的视力。常见的玻璃体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增殖膜、玻璃体变性、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变性等。

玻璃体中99%为水分,其余1%包括胶原纤维,少量蛋白质、无机盐、糖、乳酸、尿素、维生素C等。玻璃体中蛋白质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使玻璃提呈胶冻状,并具有粘性和弹性。在超声检查中,玻璃体表现为无回声的暗区,因此玻璃体疾病一目了然,十分容易诊断。

后运动(after movement)实验为玻璃体内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检查方法为首先探查到眼球的轴位,观察病变与视乳头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或不连接,嘱患者眼球运动观察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的情况,如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则运动实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嘱患者眼球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观察此时玻璃体内病变的运动情况,如病变仍有运动则为后运动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一)玻璃体出血

[声像图表现]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均匀细弱点状回声,如果没有突破玻璃体后界膜,出血可局限于玻璃体的某一局部。病变不与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和后运动试验均阳性。出血量多时或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时,出血可充满玻璃体内。形成机化条后,机化条呈中低至中强回声,与眼底光带之间的固着关系是探查的重点。玻璃体出血的运动度及后运动程度均较明显,机化膜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A超的回声强度<1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机化条内无异常血流信号。

(二)玻璃体后脱离

[声像图表现]

应用B型超声波可对玻璃体后脱离进行观察,部分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连续条带状回声,光滑,回声强度为中等强度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明显。A超探查此光带的回声强度<100%。玻璃体内的固着点一般为视盘前或黄斑区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表现为连续的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动度及后运动明显。单纯的玻璃体后脱离临床上因不影响视力病人很少就诊,多在合并玻璃体积血实行超声波检查时被发现。CDI检查玻璃体内条状光带上无血流信号。

(三)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典型病例表现为玻璃体内病变,呈倒三角形或条状中强回声,倒三角的基底部与晶状体相贴近,尖端与视盘相连。病变的运动及后运动均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此光带内可探查到与CRA-CRV 相延续的血流信号。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现,检查时患儿一般不配合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以保证不漏诊。对此类病变,一定要注意病变与视神经之间的关系。少数病例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图5-1-13)

二、视网膜疾病

正常视网膜正常视网膜由于厚度极薄,且与脉络膜贴附紧密,在无病变情况下不能为普通超声诊断仪所分辨,CDI检查在视网膜表面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但无法分辨具体为眼底血管的那一分枝。视网膜前界与玻璃体紧密相连,而玻璃体为无回声区,故视网膜疾病亦较易为超声所探查。但对于那些早期病变,隆起度较低,病变内回声情况观察欠佳的疾病,应用超声波检有一定困难,必要时应结合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等进行诊断。

(一)视网膜脱离

[声像图表现]

典型的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条带状回声,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周边部的眼底光带相连,光带表面光滑,与声波垂直方向为强回声,A超回声强度等于100%。此条状光带有轻度运动,但后运动多为阴性。如果同一切面的视网膜全部脱离超声波检查表现为类V形条带状回声,V形回声的尖端与视神经相连,两端分别与周边球避回声相连,动度(+),为与脱离方向相垂直的运动,后运动一般为阴性。CDI检查此光带上可见与CRA-CRV 相延续的血流信号,且频谱形态与CRA-CRV完全相同,但血流速度一般较同源血管轻度下降。亦有文献报告应用超声波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进行探查,认为视网膜裂孔表现为脱离视网膜条带状回声局限断裂或缺如。但是否有实际意义还值得探讨。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声像图表现]

B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超声波检查表现十分复杂,玻璃体内可表现为点状/条状光带,可以与眼底光带相连亦可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光带呈中强回声,形态多样不规则。部分病例由于玻璃体内机化条索的牵拉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形成多条带状回声,可以表

现为X形,渔网形,帐篷型等多种形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特殊,一般双眼会先后发病,一般可以识别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玻璃体内的增殖膜上在疾病的早期一般没有异常的血流信号,随病程的发展,可在增殖膜上的新生血管膜上发现异常血流信号,但脉冲多普勒血流分析的血流信号不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同。反之,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前拉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视网膜上的血流信号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同。此外,通过对病人双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等血管的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各期的血流速度变化略有不同,但在各期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正常显著下降。以增殖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最明显。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声像图表现]

B超肿瘤隆起1mm即可被超声发现,但很难确定性质。多于黑朦期就诊,可见典型图像。

(1)肿块型玻璃体腔内半球形或球形肿物,起自眼底光带。

(2)不规则型玻璃体腔内形状不规则肿物,边界不整齐。以上二型内回声强弱不均匀,在实体内可有囊性区,80%以上患者可见“钙斑”,且其后有声影。

(3)弥漫浸润型眼底光带不均匀增厚,呈波浪状或“V ”形。少数患者肿瘤坏死明显,可在玻璃体腔内形成椭圆形弱回声光团,可飘动,形态可有改变,但均与眼底肿瘤相连。单眼内多病灶或双眼均发现类似病变,常伴视网膜脱离,眼轴正常或稍长。

CD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瘤体中可以发现红-蓝相伴行的血流信号,且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频谱分析瘤体内的血流表现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特征基本相同,但其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较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偏高。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以钙斑内分布为多。

表白瞳症鉴别诊断表

--------------------------------------------------------------------------------------------- 病种患侧形状边界内回声声衰减眼轴血流

--------------------------------------------------------------------------------------------- 视网膜母单侧或球形,单不规则强弱不等有钙斑可见正常与CRA

细胞瘤双侧个或多个有低回声区稍长相延续

新生儿视双侧晶体后不整齐弱回声不显著短与CRA

网膜病变不规则相延续

原始玻璃单侧圆锥形整齐中强不显著短与CRA

体增生症由前向后相延续

先天性白单侧或玻璃体内正常 (-)

内障双侧无回声稍长

眼内炎外伤史不规则清晰均匀,中强或正常 (-)

弱回声稍长

(四)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声像图表现]

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内可探及类三角形条状中强回声光带,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晶状体后相连,并在晶状体后形成团光中强回声包绕整个晶状体,光带为中强回声,动度及后运动均不明显。在一部分晚期病例,可以在玻璃体的周边部探及条带状回声,为脱离的视网膜的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此光带内可探及与CRA-CRV相延续的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与CRA-CRV完全相同的血流频谱。

(五)Coats病

[声像图表现]

超声波检查典型病变在病变的晚期在玻璃体内可以探及均匀点状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极明显,呈“流沙样”改变。此均匀点状回声可被多个半弧形回声所分割,半弧形回声与视盘相连,有轻度运动。部分病例在病变的基底部强回声光斑。早期病例,表现为玻璃体内局限的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病变,病变表面光滑,内为均匀的点状回声,动度和后运动均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玻璃体内的与视神经相连的条形光带上可见与CRA相延续的血流信号,而玻璃体内均匀点状回声内无血流信号。频谱分析表现位与CRA-CRV完全相同的血流频谱。

三、色素膜疾病

(一)睫状体脱离

[声像图表现]

1.所有睫状体脱离均为360°全周脱离,而非某一象限的脱离。

2.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巩膜与脉络膜间存在一无回声区,部分病例可探查到虹膜、睫状体与巩膜突完全脱离,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形成完全沟通的瘘口(即睫状体离断)。

3.脱离眼较健眼前房深度显著变浅。

4.睫状突位置前移前旋,与虹膜根部紧密相贴,小梁睫状突距离缩短。

5.虹膜根部膨隆,与健眼相比较脱离眼小梁虹膜夹角减小,巩膜外侧面睫状体夹角较健眼明显减小,虹膜晶体夹角较健眼明显加大。

(二)脉络膜脱离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玻璃体内可见多个弧形光带,与球壁光带相连,但不与视盘相连,且弧形光带的弧心均指向玻璃体中轴,嘱患者眼球向鼻侧转动,做类冠状位探查,玻璃体内光带呈连续的多弧形光带,“玫瑰花征”阳性。

A超检查条状光带表现为有切迹的双峰样波形。

CDI检查玻璃体内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动脉型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

表眼内膜状光带鉴别诊断表

--------------------------------------------------------------------------------------------- 病种形状回声强度固着点运动后运动血流

--------------------------------------------------------------------------------------------- 视网膜脱离带状,规则,光 100%与视盘轻 (-) 与CRA

滑凹面向前"V" 相连延续

脉络膜脱离带状,规则,光 100%眼赤道轻 (-) 有血流

滑,多个,凸面部之前

向玻璃体

玻璃体后脱离带状,光滑,弧 <100%不定显著 (+) 无血流

玻璃体机化膜不规则,分叉状 <100%无,显著 (+++) 无血流

不定

(三)脉络膜黑色素瘤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脉络膜黑色素瘤对声波衰减较著,在A超检查,病理波峰峰顶与基线成45~65°角,而其它眼内肿瘤则缺乏此特征。B超隆起2mm即显示实性肿物,有以下特征:①形状:呈半球形或蕈状。②边界:在肿瘤表面有完整的视网膜时,在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光点多而强,接近球壁时消失。③内回声:黑色素瘤的边缘血管呈窦样扩张,故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光点多

而强,向后回声逐渐减少,接近球壁形成无回声区,即所谓“挖空”现象。④脉络膜凹:肿瘤所在部位的脉络膜被瘤细胞浸润,形成局部脉络膜无回声状,呈盘状凹陷带,约 65%的患者可发现此征。⑤声影:因声衰减显著,肿瘤后眼球壁及球后脂肪回声较低或缺乏回声,用低灵敏度检查,声影更易发现。⑥继发改变:超声可显示玻璃体混浊及继发视网膜脱离。肿瘤穿破巩膜后,可见相邻眶脂肪内出现低或无回声区。

(四)驱逐性脉络膜出血

[声像图表现]

超声波检查,垂直切面玻璃体内可探及弧心相对的两条光带,均与眼底光带相连但不与视神经相连。因被覆于脉络膜上的视网膜同时脱离,故A超检查此光带为饱和回声但有切迹。因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此光带下可充满回声强度不同的光点。通常在疾病的早期,因出血尚未凝固,回声强度较弱,随病程的发展脉络膜下出血凝集回声强度逐渐增强,内回声强度不均匀,通常在2周左右时间脉络下的出血液化,回声强度减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此光带上可探查到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其下的出血内则无血流信号。通过对球后血管的血流参数的测定,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患眼CRA的血流参数较正常眼明显下降,甚至消失。随病程的进展,CRA的血流速度可有轻度回升,而经手术治疗完全恢复的病例,CRA的血流参数可完全恢复。而OA,PCA的血流参数则无明显改变。

(五)脉络膜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孤立型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内可探及扁平或半圆形实性隆起,与球壁回声紧密相连,内回声均匀,为中强回声,声衰减不明显。病变边缘整齐,界限清晰,没有脉络膜凹陷和声衰减。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

弥漫型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内可探即便平实性病变,病变范围较大。内回声与孤立型基本相同。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瘤体的内部发现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高收缩期高舒张期低阻力的动脉型血流。认为脉络膜血管瘤的这种表现是与其病理特征相一致的,且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血管迅速充盈相吻合。在血流特征方面,认为脉络膜血管瘤之所以为高速低阻的血流频谱,可能是由于血管瘤位于血流丰富的脉络膜组织内,而且由睫状后血管系统直接供给其血供的缘故。且在大多数的脉络膜血管瘤的基底部可以发现粗大的血管。部分病例在病变的基底部可以发现“血管池”样改变。北京同仁医院对18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进行异常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平均血流速度3.76±3.46cm/s。

(六)脉络膜转移癌

[声像图表现]

根据肿瘤的形态可分为扁平型和半球型。

扁平型肿瘤紧贴脉络膜生长,眼底光带厚度不一,病变范围广泛,形态亦不规则,但隆起度一般不超过5mm。当肿瘤位于视网膜下未突破视网膜前,病变形态规则,若突破视网膜则病变前表面形态不规则,可呈“花边”样改变。病变的内回声与原发病灶关系密切,可为强回声亦可为低回声。部分病例可继发视网膜脱离。

半球型病变自眼球壁突入玻璃体腔内,基地宽大,隆起较高,内回声密集,为中强回声。 CDI检查病变内可见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多少与病变的大小、隆起程度相关,在半球形病变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病变内为中高流速,低阻型动脉频谱。

(七)脉络膜骨瘤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孤立的扁平实性隆起,表面强回声,后为尾影,有显著的声衰减。

CDI检查孤立的瘤体内及其基底部都无法观察到血流信号,而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瘤体内有血流;视网膜下出血和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在其病变的基底部,都可以发现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而鉴别之。

表脉络膜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变边缘内回声脉络膜凹陷挖空 RD 血流信号

脉络膜黑色素瘤整齐光滑不均匀,前界强后界弱(+)(+) (±) 病变内部粗大血流脉络膜血管瘤整齐光滑均匀的中强回声(-)(-) (±) 病变基底丰富血流脉络膜转移癌整齐有切迹不等,中等为主(±)(-) (±) (±)

脉络膜骨瘤整齐光滑均匀的强回声(-)(-)(-)(-)

脉络膜结核欠整齐变化显著,中强至无(-)(-) (±) (+)

四、眼外伤

(一)晶状体脱位

[声像图表现]

(1)晶体不全脱位晶体不全脱位可由UBM检查探查到,一般通过测量眼球各方向的晶状体赤道至睫状突的距离进行判断,如眼球各方向晶状体赤道至睫状突距离均相等则无晶体脱位,如个方向的距离不等则有晶体不全脱位,一般晶体向晶体睫状突距离缩短的一方移位。

(2)晶体完全脱位晶体完全脱位是指晶状体完全脱离正常的解剖位置到玻璃体内。可应用B超检查之。表现为玻璃体内椭圆形光环,边界清晰,内为无回声区。脱离时间较短的病例脱位的晶体在玻璃体内可轻度移动,晶体光环回声较弱。脱离时间较长的晶体,晶体光环回声增强,可见明确的声影,且一般固定于眼球壁的某一方向,不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

(二)巩膜裂伤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超声波检查可见正常巩膜回声的连续性消失,代之以部分巩膜组织缺如,表现位为形态不规则无回声区,并延续至眶内软组织形成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为玻璃题自玻璃体内脱出至眶内所致。A超为无回声或极低的丛状波。绝大多数病例伴有严重的玻璃体出血,表现为不规则形点状、条带状回声,部分病例伴有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缺如的巩膜壁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三)眼内异物

[影像学表现]

球内异物表现为眼球内的异常强回声光斑,主要位于玻璃体内,亦可在前房、晶状体、眼球壁等处,异物的内回声一般均匀,部分病变可呈三角形回声,声波在三角形的尖部逐渐衰减,相应的眼球壁可有相应的缺失,为异物的声影所致。通过降低灵敏度可见异物始终为眼内的最强回声,A超检查表现为100%饱和单高波。部分病例可并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脓肿等的超声波表现。

彩阶B超在球内异物诊断的应用彩阶B超在球内异物的诊断上有显著意义,在微小异物的诊断上更具独到之处。由于人眼对色彩的分辨能力远大于对灰阶的分辨力,因此对病变的微小变化彩阶均明显优于灰阶,尤其在球内异物的诊断上。通常在较高的灵敏度范围内,不论彩阶抑或灰阶,异物和眼球壁均表现为强回声光带,当降低灵敏度后,眼球壁的光带将随之下降,而异物则无明显下降,始终为最强回声。在彩阶上由于颜色的不同而可轻易分辨。

眶内异物检查方法及表现与球内异物相同,仅异物的位置不同。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28 发表者:袁永熙(访问人次:4637) 乳房超声越来越普及,各地医院纷纷开展。现在妇女保健意识增强,对“B”超检查再也不陌生。许多病人就诊或者网上咨询时,常常问到“B”超专用术语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了解一些“B”超的原理,知道一些常识还是有好处的。 仪器和方法:乳腺超声检查一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7.5-13Mhz(兆赫),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有乳头溢液者检查前最好不要挤出液体。患者取仰卧位,直接将探头放在乳房表面,对乳头及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四个象限以及腋窝进行全面扫描。 灰阶即灰度等级在屏幕上的显示,是由振幅的高低转变成黑、灰、白色。颜色越深代表振幅越高,表现回声越强,即亮区。颜色越浅代表振幅越低,表现回声越低,即暗区。 回声的种类:1 低回声区在乳腺增生结节,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病灶中都可以表现出。2 等回声区常见于正常乳腺组织。3 强回声主要见于脂肪瘤病灶中。4 无回声区以含液体组织回声为标准,主要见于囊肿或囊性增生中。5 光点、光环主要是高密度介质产生反应如 钙化点,环状钙化片等。 病理图象 1 乳腺囊性增生 声像图表现腺体增厚,结构紊乱,腺体之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反射区,体积以数毫米至1-2厘米不等,极少数可更大。囊腔形状呈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楚而规则,极小囊腔无明显边界掺杂在增生的腺体中,囊腔可散在多发,也可互相融合呈网状。 2 乳房囊肿 声像图表现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呈无回声反射,较大的囊肿内可见稀疏弱光点漂移,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3 乳腺纤维腺瘤 声像图表现肿瘤内呈中、低回声反射,回声光点分布均匀,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时,回声光点增强粗糙,部分囊肿内可有较大或粗斑点状钙化斑。肿瘤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或扁平状。肿物包膜完整,极少数可见包膜模糊。肿瘤后方回声不衰减或稍有增强, 可见侧方声影。 4 乳腺癌 声像图表现乳腺肿块边缘不光滑,周边走行回声粗糙,仔细观察可见像小锯齿状向周围组织延伸呈镶嵌状,无明显包膜,肿瘤可呈“蟹足”状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后方回声表现为衰减、不衰减、增强及侧方声影等几种形式,主要由于肿块内的组织结构、声阻抗差和组织 对声波吸收的程度不同所致。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讲课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 眼球疾病 一、玻璃体疾病 玻璃体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占眼球容积的2/3~3/4,充填于晶状体、睫状体及视网膜之间。玻璃体是眼的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玻璃体疾病势必严重影响病人的视力。常见的玻璃体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增殖膜、玻璃体变性、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变性等。 玻璃体中99%为水分,其余1%包括胶原纤维,少量蛋白质、无机盐、糖、乳酸、尿素、维生素C等。玻璃体中蛋白质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使玻璃提呈胶冻状,并具有粘性和弹性。在超声检查中,玻璃体表现为无回声的暗区,因此玻璃体疾病一目了然,十分容易诊断。 后运动(after movement)实验为玻璃体内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检查方法为首先探查到眼球的轴位,观察病变与视乳头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或不连接,嘱患者眼球运动观察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的情况,如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则运动实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嘱患者眼球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观察此时玻璃体内病变的运动情况,如病变仍有运动则为后运动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一)玻璃体出血 [声像图表现]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均匀细弱点状回声,如果没有突破玻璃体后界膜,出血可局限于玻璃体的某一局部。病变不与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和后运动试验均阳性。出血量多时或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时,出血可充满玻璃体内。形成机化条后,机化条呈中低至中强回声,与眼底光带之间的固着关系是探查的重点。玻璃体出血的运动度及后运动程度均较明显,机化膜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A超的回声强度<1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机化条内无异常血流信号。 (二)玻璃体后脱离 [声像图表现] 应用B型超声波可对玻璃体后脱离进行观察,部分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连续条带状回声,光滑,回声强度为中等强度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明显。A超探查此光带的回声强度<100%。玻璃体内的固着点一般为视盘前或黄斑区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表现为连续的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动度及后运动明显。单纯的玻璃体后脱离临床上因不影响视力病人很少就诊,多在合并玻璃体积血实行超声波检查时被发现。CDI检查玻璃体内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 义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66名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使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结果,评价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男性体检者的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总发生率为24.45%,女性体检者的发生率为23.9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5岁体检者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瘤的发生率均低于36~70岁体检者,19~35岁体检者的甲状腺异常总发生率为17.33%,36~70岁体检者的总发生率为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e occurrence of thyroid nodules,thyroid cancer,thyroid diffuse lesions,hyperthyroidism and thyroid tumors in 19 to 35 years old examinees were lower than the 36 to 70 years old examinees,the incidence of 19 to 35 years old subjects was 17.33%,which of the 36 to 70 years examinees was 31.4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比较

乳腺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乳腺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摘要:彩色超声多普勒(简称彩超)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在我国乳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保健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超声因其简便、易行、无电离辐射,已成为筛查诊断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关键词:乳腺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一、乳腺炎 [二维图像] (1)肿块边缘不规则增厚,内呈不均质增强回声区,探头挤压肿块时,局部有压痛,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声像图可见不均质的无回声及混合回声区。 (2)慢性炎症形成脓肿液化不全时,乳腺内部可呈现不均质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类似乳腺癌声像图,需加以鉴别。 [彩色多普勒] 乳腺炎症绝大多数探不到彩色血流,或仅探测到细微的血流信号,亦有学者报道,炎性包块内的血流信号可明显增加。 [脉冲多普勒] 病变区大多数探不到脉冲多普勒信号。脓肿形成时,脓肿壁上可探及低速低阻血流信号,其动脉阻力指数(RI<0.70,PI<1.30) 二、乳腺小叶增生 [二维图像]

(1)两侧乳房增大有的呈粗大点状或斑状回声,结构紊乱,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光滑、完整。 (2)如有囊性扩张,乳房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界清,后壁回声增强,与小叶增生同时存在时为囊性小叶增生。如单侧乳房增生,应与乳腺癌相鉴别。 [彩色多普勒] 小叶增生型和纤维腺瘤型的腺体内血流信号可正常或增加,而纤维化型的血流信号减少。 [脉冲多普勒] 乳腺增生的腺体层及结节内的血管多普勒为低速低阻型,RI<0.70。 三、乳腺纤维瘤 [二维图像] (1)肿瘤大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体积在3cm,左右,大者可达10cm3,有囊性变时,可以出现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2)边界光滑,完整,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面,可活动。 (3)肿块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 [彩色多普勒] (1)大多数纤维瘤CDFI见肿块内血流少或测不到,有时仅见稀少微弱血流,当肿块较大时,在病变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亦可见血流环绕在瘤体外缘,低流速,RI值偏低。 (2)乳腺巨大纤维瘤,由于血供较多,CDFI表现为内部及周边较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报告 分析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王秋元

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王秋元 超声医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近年来超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性能和检查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超声发展:从六、七十年代的A型、M型一维超声—八十年代的B型二维超声演进到现在的静态、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由黑白灰阶图像发展到彩色血流和组织多谱勒显像,超声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已发展到左心室、心肌灌注造影及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剧增和数字成像的加快,使超声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观察到器官的血流供应、代谢和功能。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患的检查,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谐波成像技术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完善超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了心肌内膜、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 超声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根据振动频率可将机械波分为: 1. 次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Hz/次以下。(1 Hz=振动1次) 2. 可听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20000Hz次(2万)之间, 人

耳可听到。 3. 超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000Hz(2万)以上。(用于超声诊断) 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为1540米/秒,但在含气 组织(肺、胃、肠)的传播速度仅为331米/秒,可见超声波基本 不能穿透含气组织。所以超声一般不用于肺组织及消化道疾病诊 断。常用超声波诊断频率为 3.5-7.5MHz(兆赫),即每秒钟振动 频率在三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Hz之间。 超声诊断是临床各科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安 全、无创、快捷、准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深受病人及临床医 务工作者欢迎。 我院引近的ALOKASSD-5000SV及迈瑞CD—6型全数字化 彩超配有以下探头: 1. 心脏探头:适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检查。 2. 腹部探头:它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 妇、产科疾病及胸、腹水诊断。 3. 浅表探头:适用于眼、腮腺、颌下腺、甲状腺、乳腺、阴囊、 肌肉、四肢血管等浅表疾病的检查。 4. 阴道探头:用于对产科、妇科盆腔疾病的诊断,其特点是: 分辨率高,可获得高清晰图像,无须膀胱充盈,扫查时探头直接 靠近子宫、附件、盆腔等被扫查脏器,避免了肠腔气体的干扰和 腹壁脂肪对声速的衰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双侧附 件及盆腔结构,能大大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及急腹症的救治率,

甲状腺超声诊断TI- RADS 分级

甲状腺超声诊断TI- RADS 分级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病变,正常人群的检出率可高达60%以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由于其临床症状变化比较复杂,易误诊。甲状腺孤立性结节恶性可能性大,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疑有甲状腺结节的病人均应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彩超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对于位置深在而体积小的甲状腺结节尤其如此。为了规范甲状腺超声检查,美国Park等学者仿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制定了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用于指导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Ti-RADS 分级诊断标准如下:0 级,无结节,正常甲状腺或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1 级,高度提示良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 或钙化;2 级,可能良性病变,边缘界限清楚,以实性为主,回声不均匀,等回声-高回声,可有蛋壳样钙化或粗钙化,恶性风险为0,需要临床随访;3 级,不确定病变,实质性肿块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边缘光整,可分为3A及3B,3A倾向于良性,3B倾向于恶性,恶性风险为<2%,可能需要穿刺活检;4级:可能恶性病变,1~2 项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如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光整、淋巴结异常等,恶性的可能比例为5~50%,需要结合临床诊断;5 级,高度提示恶性,超过3 项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如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淋巴结异常等,提示癌的可能性>95%;6级:细胞学检出癌症,确诊为癌。在临床应用中,3 级以 下诊断为良性可能性较大,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定期观察,3~6 个月后复查彩超;4 级者有恶性可能,可行穿刺确定性质;5 级者恶性可能性极大,建议直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TI- RADS 分级方法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鉴别特征入手,细化每一条危险因素,综合评分,从而得出最终分级,每一评分均围绕良恶性特征,更加准确可信。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有:实性,低或显著低回声,边界不清,微小分叶,簇状钙化及直立状等6个方面,具体可表现为结节界限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内部为不均匀低或极低回声,伴有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之比> 1,呈浸润性生长,血供丰富等。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否显示血流信号,以及血流信号在甲状腺结节内的分布状况,可将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分为3 种类型,Ⅰ型:内部无血流信号;Ⅱ型:结外丰富血流信号和(或)少许结内血流信号;Ⅲ型:结内丰富血流信号和无(或)少许结外血流信号。评判标准为Ⅰ、Ⅱ型为良性,Ⅲ型为恶性。而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因为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沙粒样钙化不明显,血供稀少等超声特征易误诊,需要细致观察。

甲状腺超声诊断

甲状腺超声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七.正常甲状腺超声表现 1.形态颈前正中横切面探查时甲状腺呈马蹄形蝶形,颈侧区纵切面探查,甲状腺呈上窄下宽的锥形。 2.包膜甲状腺周围是甲状腺固有膜和甲状腺假被膜形成的薄层高回声带,光滑、整齐、境界清晰。 3.腺体回声正常甲状腺实质的回声水平和正常颌下腺的回声水平相似,高于颈部带状肌(即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提肌和甲状舌骨肌)回声水平。根据不同的超声仪器、不同的成像频率,甲状腺实质回声分布略有差异,高分辨力超声显示的甲状腺实质回声密集均匀,而仪器分辨率不佳时,甲状腺实质的回声可表现得较为粗大,均匀性下降。 4.血供彩色/能量多普勒彩色显像时,高灵敏度超声仪器对于甲状腺内部血流信号可能显示为短棒状或条状,低灵敏度超声仪器可能只显示稀疏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表现为具搏动感的明亮的彩色血流信号,而静脉彩色血流信号较为暗淡,无搏动感。 5.频谱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可检测甲状腺内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甲状腺上、下动脉血流频谱为陡直的单向单峰图像,上升较快,下降较慢。 八.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超声评估 (一)灰阶超声 1.部位根据是否在正常甲状腺解剖部位探及甲状腺组织,分为正常部位甲状腺和异位甲状腺。 2.大小甲状腺的大小通常用侧叶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来评估,分正常、增大和缩小三种。甲状腺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部分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缩小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素治疗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也可见于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 3.形态可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多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的两侧叶常是对称性的。两侧叶不对称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手术后和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等。 4.边界甲状腺边界可分为清晰、模糊两种。边界清晰通常见于疾病未累及包膜的甲状腺疾病。边界模糊常由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造成,前者可累及颈前肌群,而后者尚可突破甲状腺包膜,累及气管、喉返神经组织等。 5.内部回声 (1)回声强度:以正常颌下腺实质回声水平做参考,可分为回声正常、回声减低和回声增高。回声正常见于部分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回声减低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侵袭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回声增高较为少见,可见于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2)回声均匀性:可分为均匀和不均匀。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可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少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回声不均匀为大部分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共同表现。 (二)多普勒超声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 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 胆囊壁厚:2~3mm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 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 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其余未发现异常。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确考虑肝脓肿可能.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