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 教学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梳通词句。

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结合课文语境和做课文后相关练习,重点积累实词(直、南、走、父、绐、败北、卒、决死、以为、向、期、被、遂、靡、为、会、辟易、伏、)、虚词(乃、以、且)及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及“无以”固定句式)。

4、联系旧课文,分析比较诗歌、散文在塑造形象上的不同。

5、联系历史事实及课文内容,客观评析历史人物。

6、探讨司马迁塑造项羽这一悲剧人物的用意。

二、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课境积累重点实词

(直南走父绐北卒决

死为向期被遂靡会辟

易伏)和虚词(乃、以、且)及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无以”固定句式)。(重点)

2、通过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梳通词句。

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然后口头翻译各段,大体理解各段所写内容。

3、结合课文语境和做文后相关练习,重点积累实词(直、南、走、父、绐、败北、卒、决死、以为、向、期、被、

遂、靡、为、会、辟易、伏、)、虚词(乃、以、且)及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及“无以”固定句式)。

二、预习提纲:

1、借助文下注解和《赢在课堂》了解文学常识

2、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梳通词句。

3、通过诵读全文,分别用一句间短的话概括出各段所写内容。

三、导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今天,我们一同来品读《项羽之死》这篇文章,来看看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和他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二)、预习检查(3分钟)

1、阅读资料及课本注释,由个别学生口述文学常识,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A、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B、《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C、史书体例:

a、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c、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

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d、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e、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f、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等。而《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以下注音,学生改正加点字注音错误:

垓(ɡāi)下乌骓(zhuī)马数阕(kuí) 麾(huī)下自度(duó) 五千骑(qí) 能属者田父(fù) 溃(kuì)围美人和(hè)之斩将刈(yì)旗瞋(chēn)目叱之十余创(chuànɡ)披靡(mǐ) 怜而王(wànɡ)我潦(lǎo)缩长檥(yi)

3、抽个别学生分别用一句间短的话概括出各段所写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教师点拨预设(1分钟):

“阕”读què;“骑”读jì,“父”读fǔ;“创”chuānɡ

第一段写垓下之围的困境。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三、出示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1、学生独立翻译第一段,并解释下列各句括号前的词的意思和用法( 4分钟)

A、项王军()

B、岸土赤而壁()立

C、项王则夜()起

D、自为()诗曰

E、常幸()从

F、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G、地方()千里 H、项王泣()数行下:

I、平明()天亮 J、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K、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L、问今是何世,乃()

M、力拔()山兮气盖()世

N、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

学生自学展示( 2分钟):

(A、名词—动词,驻守) B、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C、名词——状语。在夜间)(D、作)(E、受宠幸)(F、情绪激昂)(G、地/方:土地方圆)(H、眼泪)(I、平旦)(J、定语后置)(K、副词,仅仅、只)(L、副词,竟、却)(M、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N、“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文言句子的翻译:( 3分钟)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3、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2分钟)

第一句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需要断句。翻译:汉军以及诸侯的军队包围了项羽,达数重之多。(原句的“数重”应该是补语)第二句翻译:汉军把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