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案例(三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度假饭店的服务营销组合

日本游客,尤其商务游客大量涌入美国,每年约达300万人。日本饭店业为了追随这个市场,纷纷到美国投资,总投资额已超过160亿美元。美国饭店业为了争夺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重新设计了服务标准,加强了服务营销管理,吸引日本客人上门,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下是四季度假饭店的一系列服务营销管理措施。

(1)安排专职对日服务人员。在日本游客较多的旅游地,设置一个日本游客服务会,并安排日语流利、有丰富对日服务经验的专职经理,专门负责接待日本游客。

(2)提供翻译服务。与“日本语翻译服务系统”(JAN)联网。这个24小时昼夜服务的系统可以提供三向电话,使日本客人、饭店服务人员和口译电话员可以同时对话,便于解释美国的习俗和消除沟通上的误解。

(3)调整总台服务人员。在总台增加懂日语的服务人员。日本商务团体常常有等级次序,这在入住排房、签名等问题上有所表现。懂日语并略通日本习俗的服务员可以在办入住手续时处理好这个问题。另外,在客人入住后,总经理立即派人送上有其亲笔签名的欢迎卡。

(4)提供当地的观光游览指南。饭店备有日语版的当地城市游览指南和地图,还设计了一种“信息袋”,里面盛有各种“游客须知”,如支付小费的标准、娱乐及观光等注意事项。饭店总裁说:“我在东京时,总是带上一盒饰有饭店名的火柴。在我找不到回饭店的路时,我就把火柴拿出来给出租司机看。我们送给日本客人印有饭店名称和地址的名片,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5)适当提供日式菜肴。日本客人在别国旅游时,对当地菜肴一般持谨慎的态度,还是喜欢日式菜肴。因此,饭店开始提供地道的日本料理,如早餐必备绿菜、米粥和泡菜等。在客房和日本客经常光临的餐厅,提供日语菜单。考虑到新鲜水果在日本比较贵,饭店特地为入住的日本客人免费提供一些水果,包括在日本国内难以买到的水果,很受日本客人的称赞。

(6)方便客人的商务活动。许多日本人在美投资经商,对通信、信息和办公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饭店除了提供一般的商务设施,还帮助日本客人了解经济信息,如有的饭店向客人提供东京股市行情、日本主要的经济报刊以及其他日本方面的信息。饭店还欢迎日本客人使用SCB卡——日本信用卡,这是继传统的美国运通卡、维萨卡和万事达卡之后又一种通行的信用卡。

(7)提供舒适的家居便服。在办完公务或旅游归来回到客房之后,日本客人喜欢换上拖鞋和和服。饭店在客房里就备有拖鞋和和服。此外,还提供日本式的浴衣和既有淋浴器也有浴盆的浴室,以适合日本人的习惯。

(8)提供各式娱乐设施。日本人喜欢打高尔夫球,尤其喜欢参加著名高尔夫球俱乐部举办的培训,饭店尽量为他们安排。在天气不好时,还提供室内活动场地。

(9)提供特别服务。饭店还把一些特殊情况考虑进去。比如,日本客人生病或需要医务人员的护理;有些带孩子的游客要到城里去宵夜,需要找人看护孩子等。饭店为此增加了懂日语的医生和看护孩子的临时保姆。

(10)让员工熟悉日本文化。日本客人有时对服务质量期望很高,觉得美国的服务较冷漠,这实际上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饭店的服务人员对日本人的礼节很不习惯。为了消除这种隔阂,饭店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对美日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还专门聘请日本礼仪专家做顾问。

问题讨论

1.四季度假饭店哪些措施体现了服务营销组合中“人”这个要素?

2.四季度假饭店哪些措施体现了服务营销组合中“过程”这个要素?

3.四季度假饭店哪些措施体现了服务营销组合中“有形实据”这个要素?

简.卡尔森与北欧航空公司

简·卡尔森(Jan Carlzon)受聘担任北欧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 Systems,SAS)领导人的时候,SAS的市场正处于节节下滑,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员工因收入减少而士气低落,对旅客的服务水平每况愈下。为了扭转公司日益下滑的趋势,卡尔森提出要贯彻一条服务理念:“做世界上为商务常旅客服务得最好的航空公司。”

卡尔森将航空公司的层次结构翻了个个儿:将直接为旅客服务的人员位于公司的最高层,其他人员,包括中基层管理人员,都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卡尔森的措施和风格被认为是出格和大胆的,他的这种具有戏剧性的顾客导向的变革思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卡尔森推出了SAS新样式的航机和新制服的航班,邀请商务常旅客乘坐。卡尔森还组织了主题为“爱在空中”的迪斯科音乐演出。

卡尔森始终关心旅客和员工。他首先提出了服务的“真实瞬间”的概念。他坚持地认为,SAS需要通过每天与旅客之间50000次“真实瞬间”的接触才会成功。员工赞扬卡尔森的心胸开阔和善于听取意见的作风,高层管理人员为他的领导才能所吸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这样评价卡尔森:“他有非凡的领导才能,他是一位‘传教士’式的人物。他非常热衷于传播他的思想,他不厌其烦地与人交谈。我想,没有他这种努力,我们公司很难从技术/生产导向转变到营销服务导向。”

卡尔森的领导优势部分地来自他关于人的激励的思想。卡尔森说道:“按我的经验,人生有两大激励:一是担忧,一是热爱。你可以用‘让人担忧’的办法激励人,但这样做不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忧心忡忡的人很难突破他们的能力限制,因为他们不敢再经受风险。”因此,卡尔森赞成用“让人热爱”的办法激励人。

卡尔森的服务理念贯彻一年后,SAS开始扭亏为盈,还获得多项服务大奖,并至今保持着国际航空业强者的地位。

问题讨论

1.试评价卡尔森为什么要将公司的层次结构翻个个儿

2.试评价卡尔森关于人的激励的思想。

3.如何理解卡尔森提出的服务的“真实瞬间”

星巴克——浓浓的咖啡香

星巴克,提起这个名字,就仿佛闻到浓浓的香味,品尝到细腻的卡普蒂诺,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小资?“小资”这个词已经从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流俗到边远地区——用得太多了。但是用“小资”形容星巴克应当是准确的,因为按照它的老板舒尔茨的设想,在2002财年,星巴克要新开张1`200家,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当然也要新开多家。新开张的星巴克当然要迎来更多的饮者,届时它在中国将不再作为情调、品味、身份的另一张名片,而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星巴克的历史

1971年,痴迷烘焙咖啡豆的美国人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露天农贸市场(Pike Place)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Starbucks)公司。1982年,星巴克现任总裁霍华德·舒尔茨毛遂自荐后被任命为零售运营与市场营销部主管,开始与星巴克结下不解之缘。

一年后,舒尔茨来到意大利度假,他发现在意大利到咖啡店喝咖啡已成为意大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中很多人把咖啡店里作为朋友聚会、消磨时光的最好场所。舒尔茨决心扩大星巴克小店原有的营业范围,把它也建成一个人们消闲娱乐的场所。回到西雅图后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波德温和波克,但两人拒绝采纳他的建议。

于是舒尔茨决心自己开店,1986年,舒尔茨离开星巴克,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他努力为顾客营造舒适的氛围,坚持把服务当作一门艺术来做,使得他的小店远近闻名。不久波德温和波克想出售“星巴克”,舒尔茨用从投资商手里借来的钱买下了4家小店,开始打造他的“星巴克”航母。

作为一家传统的咖啡连锁店,1992年6月26日,在施洛德(Wertheim Schroder)和艾力克斯·布朗(Alex.Brown&Sons)两家投资银行的帮助下,转型后的星巴克在美国号称高科技公司摇篮的纳斯达克上市成功(股票简称SBUX)。有了资本后盾的星巴克发展神速,以每天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不知疲倦地冲刺。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成了星巴克信马驰骋的疆场。

1996年8月,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发展,霍华德·舒尔茨亲自飞到日本东京,为在银座开的第一家店督阵。之后,星巴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进入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

至今星巴克已经发展成在32个国家拥有6`000多家(至2003年6月)全球连锁店的国际最著名的咖啡零售品牌,2002年被《商业周刊》列入全球100个最知名的品牌。

品牌与文化的交融

舒尔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服务是一门艺术,他相信友好、高效率的服务一定会促进销售。星巴克致力于为顾客创造迷人的气氛,吸引大家走进来,在繁忙生活中也能感受片刻浪漫和新奇。

(一)用环境塑造品牌

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几乎都开在了租金极高的昂贵地段,比如,星巴克在北京主要分布在国贸、中粮广场、东方广场、嘉里中心、丰联广场、百盛商场、赛特大厦、贵友大厦、友谊商店、当代商城、新东安商场、建威大厦等地,在上海则主要分布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新天地等上海最繁华的商圈。星巴克选择在黄金地段开店被有些人看作在“圈地”。从上海淮海中路“东方美莎”到“中环广场”,短短1`000米的距离,星巴克就圈了四家店。业内人士估计,这个地段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应在2美元左右,再加上每家店固定30万美元的装潢费用,星巴克简直是在“烧钱“。但是这种做法是星巴克刻意推行的,它延续了星巴克集团一贯的大兵团作战方法。

(二)不靠广告维护品牌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因为根据在美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大众媒体泛滥后,其广告也逐渐失去公信力,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星巴克故意不打广告。这种启发也是来自欧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广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