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录入者:szz | 时间:2012-03-15 09:30:3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63次]
永乐、宣德青花瓷是青花瓷器中的骄子,历来受到世人好评。

主要原因是那淋漓尽致的刚健画风,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入木三分的雄劲美感。

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窑产品。

永乐、宣德两朝共计30余年,青花作品艺术风格大体一致,但在造型及纹饰、工艺等方面略有差异,对二者详细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

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

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

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

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

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

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

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

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

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

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

”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

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

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

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

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

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

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
球瓶等。

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

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

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

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

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

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

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为常见,多绘花草纹。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

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

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

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
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

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

区别有如下几点: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

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

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

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

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

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

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后世仿宣德青花的产品很多,官窑民窑均仿,明成化官
窑即出土过书“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器。

官窑仿官窑,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好古,特命官窑仿官窑;二是宫中传世瓷器破损,故命官窑仿制补缺。

无论哪种情况,官窑仿品都十分精致,所书款识亦十分认真。

前一种情况仿品不重造型,纹饰却逼真,多是本朝产品,仅书宣德款识。

后一种情况则追求造型纹饰均逼真,清代康、雍、乾三朝均有官窑仿宣德青花产品,有书宣德款识的,也有书本朝款识的。

但其造型、纹饰虽然仿得成功,可是宣德青花的铁结晶斑却难仿,只好用重笔点染而成,只追求个貌似而已。

‘除此之外,仿品造型的底部未作特殊处理,仍沿袭了本朝的习惯做法,如大盘底部,清代修坯时留有旋削纹,宣德时则打磨得十分光洁;再如大盘底足内外墙多垂直于底面,宣德时则外墙内倾,内墙外倾成楔形等。

民窑仿宣德青花,明清以来历代均有。

这些仿品并不追求造型、纹饰的近似,创作时十分自由潇洒,均有十足的本朝风格,但底部均有宣德款。

如“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宣德年置”“大明宣德年造”五种。

宣德青花款识中未见有“造”和“置”字的,凡有二字的,一望便知是后仿。

署“制”字的,也不难辨别,只要牢牢记住宣德青花那种入木三分的铁结晶斑,就可以发现,后仿者仅是貌似,没有原物那种刚劲的自然风格。

仿宣德青花到清代成了一个传统,参加过修订《景德镇
陶录》的编校者之一的龚铽,曾在《景德镇陶歌》的第十二首诗中写道:“画坯罩釉事完全,干定仍车碗堤弦。

盖线交他图记手,总题宣德大明年。

”诗后注日:“坯先有柄长三寸,便于画料吹釉,工毕旋去。

盖线挖足落款,另归一工。

”该诗记述的是清嘉庆道光时生产青花的工序实况,由此可知题宣德款,似乎成为一种习惯。

实际上,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