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中国农业

【考点提示】

1、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分布。

3、我国四大牧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

4、我国林业和水产业的发展概况。

5、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6、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学习目标】

1、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及原因。

2、利用图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影响。

3、在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上准确说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域,并能分析说明

各自的成长条件。

4、结合自然条件分析说明我国四大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

5、结合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分析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

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6、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难点】

1、结合文字材料、图表等地理信息,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

分布、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2、在学习能力上,注重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能力,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阐

释事物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中国农业掌握得很差,所以需要进一步讲解记忆。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原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实例分析法;

2、读图分析法;

3、讨论法;

4、分小组比赛法

【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本节是有关《中国农业》的一节复习课,知识储备方面包括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高中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各分区地理中学习的有关农业的知识和同学们平时生活学习中对中国农业的感性认识。所以,如何将以上知识有机整合,完成对中国农业的复习,首先应理顺复习思路:从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空间)

和中国农业发展(时间)两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首先,有关“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我采用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作为课题探究的题目,并对小组合作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解决这个探究问题时,采取的是小组内合作探究,为了尽可能的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应充分展现各小组探究成果。但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应该分享学习成果,对其他小组展示的课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自己或者本小组共同的疑问,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解决疑问。最后进行小结时,针对不同区域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比较法,最终形成对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的认识。

然后,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时间)的学习,我选用的是小时间尺度,并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突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和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在讲授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原因时,应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所以在小结时,用因果联系的图表和对比表格加以总结。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与总结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从而延伸到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地理事实,突出地理特征和规律,适当阐明因果联系,讲清地理基本原理,完成对中国农业的复习。在授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知识联系的意识较弱,虽然大部分学生出生与农村,对农业和农民问题有切身体验,但毕竟是感性知识,未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正是这种切身的体验,给复习中国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感情基础,他们也很希望从宏观和理论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农业。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有利于组织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和学生自主活动很多,所以没有完成之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完成了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