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导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已没有学者完全反对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对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不同的判断,以致养老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和基金管理方式等方面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定论。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基金管理

Abstract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s the problem that China has to resolve when entering the aging society. The solution involves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the vast academe concern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whe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fter carding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scholars have not totally against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but different scholars basing on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different judgment of China''s economic realities, have not yet given the current academic theory on pension insurance model, financing models and funds management, etc.

Key words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the mode of insurance ;Financing mode ;Fund management

一、引言

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006 年我国乡村人口为7.3742 亿①,占城乡总人口数的56.1% ②。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政府放在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问题应是其核心,而老年农民问题可以说是农民问题的“硬核”,其能否解决及解决程度、速度如何,涉及到几代人福利。探讨农村养老问题,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理论工作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看法:

观点一: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应该继续保持下去,但应该综合各种养老保障措施,使其共同发挥作用。

姚远(1997 )认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形势提出了继续农村家庭养老的客观要求,但农村家庭养老能否继续维持,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或建立农村家庭养老所需的运行环境。其中,老年人作为家庭养老的对象,子女作为家庭养老的实行者,社会作为家庭养老的基础和保证是运行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张仕平(1999 )在肯定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和主渠道作用将长期存在的同时,指出家庭养老的传统内容会更新,新型的家庭养老才是养老社会化之前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内容更新表现在:经济支持会更多地甚至全部来源于家庭之外;生活照料虽主要来源于家庭,但可获社区家政服务的支持;情感慰藉由单一的由子女提供转向在老年人与子女、社区及同龄老年人的互动中实现。

关于维持家庭养老的具体措施,陈彩霞(2000 )从经济交换的角度,认为农村老年人应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以此作为换取子女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手段,运用利益机制诱导人们自觉养老。为此应明确老人对其所承包土地的权利和利益主体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和继承;政府也应采取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庭养老事业。

观点二:认为社会养老终究会取代家庭养老,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徐勤(1997 )从农村家庭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出发,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她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应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樊海林(1997 )认为中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终究要被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他从农村社会养老现实需求及供给条件出发指出,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养老方式必然将由家庭向社会过渡,其中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养老模式变迁的内生动力,政府则为强有力的外生动力。

观点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农民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角度进行分析:

王国军(2002 )认为在当前的中国农村,个人和家庭的风险管理能力非常薄弱,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工业发展对农业剩余的长期抽取,低下的收入、高昂的成本和过重的负担使农民单个家庭对付风险的能力极低,家庭的储备非常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养老风险,出于风险的规避,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与依赖在增大。

乐章(2004 )以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保险参加意愿与保险水平选择两个层面的考察发现,尽管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农民规避老年风险的主要方式,但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且其养老保险参与意向受到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民政部的一项研究成果则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导致了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差异性;同时,由于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需要农民一定量的个人缴费,这种制度需求又与个人的消费偏好息息相关,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导致了农民对养老制度需求的个体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