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将面临着社会化的任务,学习和经历的事物是大量的,许多东西和事情都是第一次接触和经历,纷繁的世界常使他们目不暇接,难以适应,也常常使他们要承受多种精神负荷。上学、考试、交往、长高、青春发育等等许多在成年人眼里普通而简单的事情,对中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人生的重要关卡。他们缺少相应的知识,缺乏经验和阅历,人生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考验,他们在这诸多的考验中长大和成熟。面对考验,他们并不一定都能够跨越过去,出现心理问题是极为正常的。这些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各种内外在原因就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影响

中学生正处在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其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但心理冲突随之出现,这些心理冲突就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

目前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普遍提前,而心理发展则严重滞后,两者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再加上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成熟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

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的,中学生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为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外部环境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致,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如认识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情感不稳定,情感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意志不健全,意志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认识不深入。

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

个性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的成分,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产生。个性结构发展的完整性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

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

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少男少女的“第二次性征”出现,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巨变,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和迷茫之中。近年来,学生生理发育普遍提前,开始经历一些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重要事件。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表现出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情绪,心理冲突比较明显。这个时期开始从对异性的疏远到渴望与异性接近,开始有了性的朦胧的冲动等,这些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理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是复杂和多方面,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

1、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

这方面的表现年级越高情况严重,但目前也出现了向低年级、低年龄发展的趋势。一些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其家长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能否考高分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损带骂,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反而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因此一些平时学习尚可的学生,一上考场就思前想后,导致发挥失常。还有一部分学生或因为学习不得法,效率低,或是基础差、跟不上进度,或是为了使成绩优异,因而学习负担沉重,整天埋头于书本,缺乏必要的放松休息。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为学习成绩担忧,精神长久处在过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以说,与学习、升学相关的焦虑体验伴随着学生的整个中学时代,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和逃学、出走等现象,都与此有密切关系。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同时也与父母的过高期待和教养方式密切有关。

2、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的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学生既缺乏应有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又缺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常常感受到人际交往上的巨大压力,一些学生陷入了人际危机。中学生中因为人际冲突感到苦恼的大有人在,由于同学关系紧张而患病,出走、耽误学业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十分必要。

3、与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一些中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这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年龄增长,在进入青春期后表现更加突出,他们普遍为此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燥。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因为他们除了在物质生活、知识获得等方面离不开父母和老师,在其他方面对父母、老师也有很强的依恋心理,父母、老师的态度和言行甚至影响到她们的自我评价和信心,他们非常需要从老师、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却不能认真地、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理解他们的苦衷,因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虽然在生活上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如同弃儿,他们觉得父母、老师并不理解他们,甚至与他们产生对立。这种对立的结果还导致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也增加了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4、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能力发展滞后的矛盾

现在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社会成员的紧张和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因此,良好的心理耐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必备心理素质。中学生也不例外,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在所难免,并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的水平。现在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直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是空白。中学生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很不足,这些缺陷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