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10T11:41:11.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周维玲赵淑艳[导读]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周维玲赵淑艳 (七台河市七煤集团医疗中心新兴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55-02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护理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急性胰腺炎不仅是胰腺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甚至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本组125例患者均以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入院,其中男98例,女2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5例;水肿型123例,出血坏死型2例。临床表现:(1)多数患者在胆石症发作不久,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后发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体位可减轻疼痛。(2)恶心、呕吐及腹胀,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样液体。(3)发热:一般为轻中度发热,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发热较高,常呈弛张型高热。(4)低血压或休克,仅见于出血坏死型。(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钙较常见。

2 手术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处理胆道病变,去除原发病灶。

2.1清除坏死组织

是针对胰腺实质坏死的处理方法.切开胰腺被膜及胰周的后腹膜,彻底清除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也可行规则性部分或全胰腺切除,但尽量保留仍然存活的胰腺组织。必要时,需多次手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

2.2灌洗引流

由于术后胰腺组织可继续坏死,因此,术中须在胰床、胰周、腹腔和盆腔深部置腹腔冲洗管及双套管负压吸引,每日作灌洗,以吸出渗液和坏死组织。

2.3胃造瘘、空肠造瘘和胆囊造瘘或胆道引流术

系指在手术时建立。胃造瘘管可避免长期经鼻胃管胃肠减压;空肠造瘘管可留待肠道功能恢复时提供肠内营养;对伴有胆道疾病者应做胆总管探查,并放置 T型管引流。探查困难者,可做胆囊造瘘术。

3 术后护理

3.1多种管道的护理

病人可能同时有胃管、尿管、氧气管、输液管、肠道瘘管、气管切开管、胆总管、 T型引流管以及腹腔多条的冲洗引流管,应遵循各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3.2伤口的护理

观察有无渗液、有无裂开,及时换药。并发胰外瘘,要注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注意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3.3营养方面的护理

由于病人需长时间禁食、留置胃管、又有多根引流管,机体消耗比较大,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以利于组织修复。

3.4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3.5胰腺组织部分切除后,往往会引起内外分泌缺失之并发症。如果过去有隐性糖尿病者,术后症状往往加剧;或因胰液缺乏,出现脂性腹泻,前者应根据检验报告,并补充胰岛素;后者注意调节饮食,及时补充胰酶制剂。

3.6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6.1出血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使胃肠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易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主要用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药物预防和治疗,胃内出血时可应用冰盐水加血管收缩剂配制的溶液作胃内降温灌注治疗。腹腔内坏死组织感染可侵蚀临近脏器和组织(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胰腺本身),造成局部糜烂、溃疡、出血,严重时刻并发脏器穿孔。常需手术止血。

3.6.2胰瘘

大部分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引流或坏死组织清除手术后遗有胰瘘,多数病人在3~6个月内可自行愈合。不能自行愈合者,需手术治疗。

3.6.3肠瘘

系胰腺和胰外的坏死组织感染侵犯所致。肠瘘的治疗一般先选用非手术方法,将瘘口与敞开的创口隔开,局部用0.3%乳酸溶液持续灌洗,部分瘘口可愈合。对于经久不愈的肠瘘,在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4 小结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要良好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更需要良好的修养环境及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还需要患者出院后积极配合,相信通过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将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参考文献

[1] 洪炜.医学心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2] 王承滋,刘治晏,敖薪.实用重症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