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科学启蒙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科学启蒙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幼儿园
主持人:姜文婷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幼儿园地处新北区罗溪镇空港社区,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大棚基地、机场、特色种植、野花野草等特色的资源丰富,大自然造化神奇孕育了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那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有效地开展科学启蒙主题活动,将资源巧妙地融入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相应的材料,预成和生成想结合,一直是我们试图探索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而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也给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问题,扩大了教育的时间、空间和内容,急需创造性人才。

众所周知,在人的各种素养中,科学素质是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素质。

而早期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基础工程,开展早期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发现他们的科学潜能,以及对于他们将来学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乃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之意。

可见,它是获得对事物、现象或问题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究因的过程。

从儿童发展角度看,探究的方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需求,而且,这个阶段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必须借助外界环境资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重组新的知识经验,探究的过程是幼儿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的过程。

再加上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农村大多数幼儿班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教育教学单调,枯燥无味,孩子们很少有实物操作的机会,只是在活动室里念书写字,天真无邪的孩子变成了小大人,幼儿得不到适合其身心发展的良好教育,这些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发展。

而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自然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这些环境中蕴含着丰厚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幼儿进入现场和情景,让幼儿成为现实情景中的一员,获得亲手操作,身临其境感受的机会,为幼儿的活动开展提供了开放的、真实的、自然的、丰富的探索空间。

为此,我们将围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科学启蒙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开展研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启蒙主题活动,使课程园本化,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学习方式和环境创设方面。

在国外,如美国对基础科学教育研究极为重视,形成了国家资助、社会支持、学校重视的局面。

在国内,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2002年,我国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项目,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幼儿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等适宜的观念和教学策略研究,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有关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在各省市幼儿园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但从已结题和未接题的课题研究来看,还是存有科学教育目标还是较片面不够全面;内容单一不够多元;方法简单不够整合等问题。

三、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自然资源:是指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周边资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的有用自然物。

2.农村自然资源:是与我们农村生活息息相关、随手可得的一切自然资源。

3.科学启蒙主题活动:以科学主题形式统领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明确目标指向,以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以游戏为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预成和生成相结合,引导幼儿亲历过程、整合感知、主体体验、动态建构科学探究。

科学启蒙主题活动通过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幼儿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教学活动就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就能充分调动幼儿智慧,有效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另外,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的同时,还能大大拓展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效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理论依据:
1.幼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发掘和利用大环境中的大自然和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着、吸取着民族、家乡的文化与
风格,丰富社会知识和经验,全方位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李道佳、郭晓琴编《幼儿素质教育》)
2.幼儿教育方法论:《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启蒙教育内容。

2.农村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方法的研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强化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组织指导策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探析罗溪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2.农村幼儿园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结合本园实际,开发和选择适合各年龄班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活动内容,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系列活动,逐步建构科学活动特色篇。

3.“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教学案例研究;
重点: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启蒙教育内容。

难点:有效整合自然资源,建构具有特色的科学启蒙园本化课程。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一方面对幼儿个体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观察、跟踪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对科学活动设计进行园本教研式的个案分析。

2.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和探究式学习的文献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3.经验总结法:在积累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修正自己的教育理论,贯彻《纲要》和《指南》精神,逐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探索出农村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规律。

4.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研究的方法跟踪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修改计划,
进行再次研究。

六、研究过程
1、文献查阅,参考借鉴。

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就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如科学活动中幼儿对材料运用有多少、“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怎样的记录才能让活动更有效等资料。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研究初期,课题组三位老师在如何让科学活动更有效存在着困惑和问题,于是我们加强理论导读,同时通过“好书推荐”、“我的读书心得”等活动,提高教师的阅读、写作能力,并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服务。

3、利用资源创设区域环境,丰富幼儿探索材料。

我们通过设置科学区域活动,提供不同的材料,增强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丰富了孩子的区域游戏材料。

在班级里还能精心设计、布置幼儿的科学角,让幼儿刻接触科学活动或游戏,让孩子的一日生活更为丰富。

在“种子发芽”的这一案例中,记录表的运用,是为了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了解到不同种子的生长特点及情况。

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观察的习惯,还让幼儿自己探索、丰富了知识。

幼儿将自己记录情况与同伴、老师分享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成就感。

4、加强科学教学活动审议,调整教学活动内容。

由于存在班级差异、幼儿个别经验差异等,科学活动材料或是记录表的提供必需遵循各班幼儿的不同经验进行调整。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多次尝试,并调整教学活动,让孩子都能够在科学活动中达到有效,获得科学知识。

七、研究成果
1、分享了幼儿探索的成果
科学活动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赞赏幼儿,让幼儿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结果。

当发现幼儿的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同,尊重孩子的发现,欣赏幼儿独特的想法,这样就能鼓励引导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大胆探索,才能使每个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发现。

在幼儿的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欣赏幼儿,肯定幼儿,鼓励幼儿,并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去看问题。

教师要对幼儿在活动中作出的努力进行赞赏,要让幼儿感到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是有价值的。

2、研究了科学启蒙活动的有效性
要提升幼儿园科学启蒙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实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生活中幼儿一些不经意的小发现,如果教师也能进行把握,对于幼儿的科学知识也能做到有效地学。

首先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创设情景教学,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给予幼儿充足讨论自由,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

3、激发了幼儿对问题的探索兴趣与欲望
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去发现,首先认识到的是这些鸡蛋都是空的,但是似乎下面还有一些东西。

就和我们小朋友平时玩到的不倒翁一样。

中重心原理,只要物体的下面放着中的东西,物体就不容易倒下去。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发现,幼儿一同制作器了鸡蛋不倒翁。

研究与实践证明:当幼儿面对的情景或事件与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之间有差异,或者是当幼儿之间对同一事件或现象的认识、看法不同时,幼儿易于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索欲望与兴趣。

4、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在不断成长。

首先提高了科学启蒙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技能。

教师善于挖掘各种有效教育资源,学习、反思、总结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研究中,老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探索出了科学的幼儿自由活动指导策略。

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善于分析、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点滴经验。

课题开展以来,先后有数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姜文婷撰写的论文《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开展乐享主题活动》发表在《科普童话.新课堂》杂志;《浅谈自然资源在科学启蒙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获2018年江苏省蓝天杯教育论文二等奖。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科学启蒙活动,它是书本无法代替的活教材,不仅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还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八、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
2.《学前儿童心理学》,王振宁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3.《学前教育学》,梁志燊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构建未来科学的梦——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