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线(沈营线---通海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路建设工程(沈营线——通海大道)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日期: 2014年4月25日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工程概况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四节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五节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措施
第六节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第七节雨季施工安排
第八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九节安全保证措施
第十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一节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二、施工组织设计附表
附表1、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附表2、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附表3、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4、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6、临时用地表
附表7、测量成果表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鞍山线(沈营线---通海大道)第二标段建设工程设计图纸;
2、鞍山线(沈营线---通海大道)第二标段建设工程招标文件;
3、国家、交通部及现行的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4、我公司历年来在桥涵施工中总结形成的科技成果、施工办法以及既有的装备能力、施工经验、管理水平。
第二节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和位置
该工程为鞍山汤岗子新城道路规划-“五横六纵”为主骨架的方格网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标段全长4.362公里(K11+900—K16+262.012),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小时,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本段共设小桥3座,明板涵1道,圆管涵2 道;沿线交叉分为立交和平交两种,其中在K12+100处与哈达客专铁路采用立交,交叉角度53度,采用下穿哈大客专。
其余交叉口均为平交。
2、路基与桥梁设计
该路段根据规划,路段与桥涵采用如下形式:
(1)、本段起点至通海路段(K11+900—K16+262.012不含哈大客
专交叉路段)采用双向六车道,规划道路红线69米,其中设置中央分隔带5米,两侧行车道各为11米,分隔带各为2.5米,非机动车道各为3.5米,绿化各为15米;另在与哈大客专铁路相交处(K12+000—
K12+200)设置中央分隔带7米,两侧行车道各为11米,分隔带各为2.5米,非机动车道各为3.5米,绿化带各为14米;并在宽度变化前后各设100米过渡段。
机动车道采用向外倾斜1.5%直线型路拱横坡,非机动车道采用内向倾斜1%直线型路拱横坡。
(2)、本段共设小桥3座,明板涵1道,圆管涵2 道,如下:
1)、小桥
K13+687,2×10米,角度77度。
上部结构:采用10.0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预制长度为
9.96m,计算跨径9.590m。
板底宽0.99m,板高0.45m。
板边挑檐长度为0.325m。
板面机动车道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10cmC40混凝土;桥面非机动车道铺装采用5cm沥青混凝土+15cmC40混凝土。
桥面机动车道横坡为双向1.5%横坡,非机动车道为1.0%横坡。
由墩台身高差调节;排水采用桥面纵向排水。
下部结构:采用石砌轻型墩台,基础埋深1.5m;台冒厚0.4m,搭接长度0.8m;
附属设施:桥两侧设置八字墙,桥下设置河底铺砌。
K14+803,1×13米,角度70度。
上部结构:采用13.0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板预制长度为12.96m,
计算跨径12.60m。
中板底宽1.29m,板高0.6m,边板底宽1.295m,板高0.60m,边板挑檐长度为0.30m.桥面机动车道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10cmC40混凝土;桥面非机动车道铺装采用5cm混凝土+15cmC40混凝土。
桥面机动车道横坡为双向1.5%横坡,非机动车道为1.0%横坡。
由墩台身高差调节;排水采用纵向排水。
K15+903,1×6米,角度57度。
上部结构:采用6.0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板预制长度为5.98m,计算跨径5.70m。
中板底宽0.99m,板高0.30m,边板底宽0.615m,板高0.30m。
桥面机动车道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10cmC40混凝土;桥面非机动车道铺装采用5cm混凝土+15cmC40混凝土。
桥面机动车道横坡为双向1.5%横坡,非机动车道为1.0%横坡。
由墩台身高差调节;排水采用纵向排水。
小桥设计宽度采用0.3米宽栏杆+3.50米宽非机动车道+2.50米宽分隔带+11.00米宽机动车道+5.00米宽分隔带+11.00米宽机动车道
+2.50米宽分隔带+3.50米宽非机动车道+0.3米宽栏杆。
2)、涵洞
K14+526,1×3米明管涵,角度90度。
上部结构:采用3m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板预制长度为2.98m,计算跨径2.70m。
中板底宽0.99m,边板底宽1.295m,板高0.45m。
桥面机动车道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10cmC40混凝土;桥面非机动铺装采用5cm沥青混凝土+11.25cmC40混凝土。
桥面机动车道横坡为双向1.5%横坡,非机动车道为1.0%横坡。
由墩台身高差调节;排水采用纵
向排水。
下部结构:采用石砌轻型墩台,基础埋深1.5m;台冒厚0.4m,搭接长度0.35m;
附属设施:桥两侧设置八字墙,桥下设置河底铺砌。
该段共设圆管涵2道,其中K12+577处设半径为100管径1道,
K12+648处设半径为100管径1道。
路基顶面宽度为40米,包含道路横断面39米及两侧各土路肩及路缘石0.5米。
K12+648圆管涵作用在于连通路基两侧两个鱼塘,为部分利用原有管涵,本函左侧洞口需连原有涵洞上,因此设计中涵洞左侧加长5.5米。
明管涵采用0.3米宽护轮+3.50米宽非机动车道+2.50米宽分隔带+11.00米宽机动车道+5.00米宽分隔带+11.00米宽机动车道+2.50米
宽分隔带+3.50米宽非机动车道+0.3米宽护轮带。
圆管涵与路基同宽。
3、路面设计
本工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
路面设计弯沉值Ld=31.5(1/100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1)、机动车道部分路面结构:
4cm 密级配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AC-13)
6cm 密集配中粒式普通沥青砼下面层(AC-20)
0.5cm纤维改性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水泥含量4%)
20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水泥含量4%)
20cm级配碎石
80cm混石换填
(2)、非机动车道部分路面结构:
5cm密集配中粒式普通沥青砼下面层(AC-16)
0.5cm纤维改性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4%)
20cm级配碎石
50cm混石换填
(3)、人行道结构如下:
5cm密集配中粒式普通沥青砼下面层(AC-16)
0.5cm纤维改性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4%)
20cm级配碎石
50cm混石换填
(4)、机动车道施工控制弯沉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5(0.01mm)
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5(0.01mm)
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5(0.01mm)
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66.2(0.01mm)
第5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05.7(0.01mm)
4、水文与气象
项目所在地域属大温带季风性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春季(3月-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温度小;夏季(6月-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秋季(9月-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月-次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
5、地形与地质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海城腾鳌,区域内地形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海拨在25m左右,道路所经主要为旱田。
6、主要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
本路段全长4.362km,为挖填式路基。
其中挖方土方量为160129m3,回填混石为124615m3,20cm厚级配碎石147891m2,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8678m2,6cm密级配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92054m2,5cm密级配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30800m2,4cm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92054m2;小桥3座,明板涵1道,圆管涵2 道;D=300mm 钢筋混凝土管4417m,D=600—1000mm钢筋混凝土管5737m。
第三节施工准备
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我单位中标后成立“中国三冶集团鞍山路二标段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本承包人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项目部下辖多个职能组,完成工程项目施工计划、质量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完工。
下辖工程队根据自己任务的特点进行工作,并保证按期竣工,具体的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详见机构设置表。
2、人员的动员周期及到场方法
①、人员的动员周期
中标后本承包人立即进行人员的动员和配置工作。
具体配置见劳动力配置表。
签订合同后3日内项目部有关人员进场准备,开工前3天各类施工人员进场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工作。
施工人员的进出数量和培训根据现场需要确定。
②、施工人员的进场方法
本工程中施工人员的进场方式采用乘汽车到达现场的方式。
3、机械设备的动员周期和到场方法
①、机械设备的动员周期
本工程拟调配施工机械设备约92台套,并根据工程施工的先后需要进行设备调遣,并按进度计划提前一周进场。
完成维护保养,调试及试运行工作。
②、机械设备的进场方法
自行式机械从住地开到工地,非自行式机械采用拖板车或汽车运送的方式。
4、材料及其进场方法
本标段材料供应地以鞍山周边地区为主,但质量要符合合同和规范的各项要求;河砂、砂砾、片石、混石等地产材料在选定料场并签订供需合同后,由供货方运到施工现场;沥青砼采用我公司基地搅拌厂;其余外购材料在鞍山市区采购。
5、临时工程
①、施工便道:沿原有公路通行。
②、临时生活用房:拟租用民房,施工现场根据需要达部分简易帐房。
③、临时水、电及通讯:施工用水考虑利用水泵和蓄水池,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村民用水。
6、技术准备
项目部先遣人员进场后,首先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联系,进行现场交接桩、复测、施工调查、图纸自审及临时工程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制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7、其它工程
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准备,各种临时设施和临时工工程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8. 工期安排
本段工程计划于2014 年4 月19 日开工,于2014 年9 月30 日竣工,计划工期165 天。
第四节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控制点检测与横断面复核
①、控制点检测
控制点检测从业主接桩后,对导线点进行检测,导线检测采用《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导线标准,用全站仪检测;检测的角度、边长和高差分别与原有角值、原有边长、原有高差的差值,即检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
②、横断面复核
根据现状地形及设计横断面进行横断面复核,起伏较大地段,进行加密。
横断面复核从已知高程控制点开始,每400m左右与另一已知水准点闭合。
③、导线点增设
对业主单位所交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依据进控制点加密,采用附合导线。
2、排水工程
1)、本工程根据排水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水暗排水形式。
工程由雨水管道组成,为了避免排水接点时挖掘道路,在排水管道沿线适
当位置预留雨水管道,预留管道铺设至道路红线外,预留管头设圆形排水检查井。
2)、雨水采用排入就近桥涵及腾达大道雨水管网中原则。
3)、主线管道均采用矩形排水检查井,井盖采用直径D=0.7米规格的重型铸铁井盖。
检查井均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0砖,基础采用C15砼,有另需100mm碎石垫层,墙壁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20mm。
4)、雨水口采用砖砌井壁,单箅雨水口采用D=0.3m的雨水连接管,双箅雨水口采用D=0.4m的雨水连接管,连接管基础采用90°混凝土带形基础,接口为承插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所有雨水连接管的坡度均要求i≧1%。
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和有关设计文件,并按有关程序接收设计的交点,明确中心及高程控制点。
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曲线的起止点等。
路基挖方施工前,应和动迁部门联系并落实清楚地下管线设施,确定保护措施,以防止挖断各种管线,
1)、土方施工
①、土方用于路堤填筑,为确保土源质量,施工前先清除表层种植土、腐植土、草皮、树根和不适合的填料土层,然后放出开挖边界,并插好标志。
开挖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并按设计平台标高进行分台阶开挖。
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开挖深度采取不同的开挖方式,本标段开挖深度小于3米的浅路堑,采用一次开挖到位。
②、基底处理
施工前对路基范围内的有机杂质、淤泥、泥炭、软土、盐质土、草丛、各类溶穴、水井、池塘均应妥善处理;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 时,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③、土工试验
施工前应对各土场的土质做颗粒分析、液塑性指数、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等试验,以试验数据指导现场施工,对不合格的土质杜绝用于施工。
④、填筑
填土作业按照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土,填土分层厚度根据机械性能、设计密度、不同填料等经过试验确定,一般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不小于10cm,由低处向高处,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测量人员跟随压路机及时检测密实度,根据各桩号底层标高,控制好表层的顶面标高,使填土达到控制的厚度,并应注意虚铺厚度。
土方填筑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即推土机集土、装载机装土、自卸车拉运、推土机推平、压路机碾压、密实度检测等施工工序。
⑤、路基压实
压实采用25T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压实前,对填土层的分层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碾压。
碾压遍数由实验路段提供的参数确定,碾压顺序从两侧逐渐向中间,每次碾压轮迹重叠15-20cm,避免漏压;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不大于2km/h;完成压实后的表面应无空鼓、轮迹
和无隆起、裂纹、起皮、松散等现象,如压实过程中含水量不够应洒水,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应翻晒后再进行平整碾压。
压实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密实度检测,密实度不够要继续碾压。
⑥、施工检测
做好路堤填筑中线、标高、宽度和路拱,以及碾压密实度的检测控制,每层进行一次水平和方向检测,并标出其宽度和标高,由测量人员随时向施工人员交底,做到人人清楚,以确保路基填筑的方向、标高、坡率等准确无误;每层压实后及时进行密实度的检测,并做好记录,经监理工程师抽查合格同意后方可继续回填上一层。
2)、混石换填施工
①、石块最大粒径小于层厚的2/3。
②、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宜大于400mm,石块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
所有混石材料在料场进行破碎使填料颗粒符合要求。
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a。
③、使用压路机分层压实。
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车辙为止。
④、施工中压实度由压实遍数控制。
压实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4、路面工程施工
1)、级配碎石施工
①、试验段:工程首先做200米试验段,以确定摊铺、压实、洒水、人员和设备配备等各项施工,待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以下的施工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工艺控制施工,记录试验段的经验数据供以
后施工参照。
②、工程技术人员、实验人员着手进行对原材料检测,不满足要求的原材料一定不能入场,同时,根据试验规程并在有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用击实法求出天然砂粒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用以指导生产及检测工作。
③、铺筑前将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的路基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以洒水车均匀洒水湿润,并且采用压路机将路槽碾压密实。
自卸汽车将天然砂砾运至现场,按照铺筑厚度堆放整齐,推土机初步平整,平地机精确整平,摊铺后的粒料应无明显离析现象,压路机初压,碾压规则参照试验段工艺和经验数据。
2)、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上基层铺筑
本工程稳定层厚度为40cm,分二层施工,每层厚20cm。
具体工序如下:
施工工序:测量放样→清扫洒水→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对机械提前做好检修保养,确保其能以良好状况投入施工。
对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制定出明确的岗位目标,开工前对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
①、混合料拌和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并且生产能力保证供应。
②、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至少100m的路段铺筑试验段,验收合格后,得出虚铺系数,摊铺速度,合理的碾压组合及碾压遍数等
参数,形成试验段技术总结报告,以便指导后面的大面积施工。
a、测量放样
依据图纸恢复中桩和边桩
b、清扫、洒水
将下承层清扫干净,表面无浮土、杂物,并洒水使之湿润,便于层间粘接。
c、拌和
在K11+900路线红线范围内新建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一个,生产能力500t/h,满足本工程供应要求。
d、运输
采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运输车辆根据生产能力和运距确定,并有适当的余量。
e、摊铺
用摊铺机摊铺。
放样:挂好基准线,基准线达到规定拉力,才能保证高程准确,基准线要平顺,发现个别基准立柱处忽高忽低,肯定该点有问题,需进行复查调试,松铺厚度按试验段总结出来的结果控制。
摊铺机位于摊铺起点,按松铺厚度垫好熨平板,熨平板下两边靠中部垫宽20m以上长60cm的硬质木板,高度与松铺厚度一致。
运料车在摊铺机前20-30cm处停下,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接住,推向前进,运料车向摊铺机受料斗卸料,在摊铺过程中,边摊铺边卸料,卸完实后运输车即离去,另一辆运输车再倒向摊铺机。
拌和机产量、运输车辆运料能力,同摊铺机摊铺速度相匹配。
摊铺开始前,摊铺机前有3辆以上的运料车等候,并配专人指挥车辆,使摊铺机开机后连续摊铺,尽量避免停顿,运料车倒车接近摊铺机时,避免撞击摊铺机。
尽可能减少横缝的发生,在终凝前能进行处理的,按翻松一部分共同找平碾压的方法处理;终凝前不能处理的,按照留设横缝处理,设置模板(高度与压实厚度同),终凝后拆除。
横缝应垂直于路线中线,不斜向留缝。
f、碾压
混合料摊铺后及时进行碾压,用18T振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从两侧向中线碾压,速度1.6km/h,到满足压实度要求为止。
最后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直到消除轮迹,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碾压过程中由质检组进行检测:1.检查含水量是否合适,用滴定法检查水泥剂量并按规范要求的试验频率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需要调整时及时反馈到拌和站进行调整,已到工地混合料应在摊铺过程中进行处理;2.检测压实厚度及高程,有差异时,摊铺机应及时进作相应调整;3.检测压实度确定碾压遍数,以灌砂法为准;4.检查混合料均匀性,有明显离析,弹簧处,应进行处理调换混合料;
5.检测平整度,提出改进措施。
g、养生
基层下层铺筑完以后,应紧接着铺筑基层上层,但若不能马上铺筑时,则在基表面洒水保持其表面湿润不少于7天。
基层上层铺筑完以后,洒水养生两三天后,喷洒乳化沥青进行覆盖养生,如不能及时喷洒乳化沥青,则洒水养生至少7天。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和沥青撒布车外,封闭交通。
3)、沥青砼面层施工
①、6cm密级配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5cm 密级配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4cm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
面层施工采用集中场拌热拌热铺的施工方法。
②、施工程序:测量放样→挂线→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
③、准备工作
a、下承层
下承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保持其表面干燥,清洁和无任何松散石料,灰尘及杂物,如不符合要求,及时组织清扫处理,达到要求。
b、机械、人员
机械检修、保养良好,对人员定岗定责,施工前进行培训并进行技术交底。
c、材料
沥青
依据设计文件,选用优质的沥青,上面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
沥青储存,在拌和站将不同来源、不同标号沥青分开存放,不混杂。
沥青在存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防水处理,保证雨水不进入沥青灌中。
粗集料-碎石
沥青混凝土的碎石应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洁净、干燥、无风化,有足够的强度。
细集料
沥青面层细集料,应选用优质的天然砂、石屑,要求其坚硬、清洁、无风化、无杂质,且有适当级配,其质量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细集料有良好颗粒级配,其规范范围符合要求。
选用与沥青有良好粘结力的细集料。
填料
沥青面层混合料中所用填料用由石灰岩磨细得到的矿粉,干燥、洁净,其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坚决不采用。
d、沥青混合料配比试验
原材料准备
准备好符合要求的道路石油沥青、碎石料、砂及矿粉,计算出各种的用量比例,使混合料级配组成符合要求,初步选定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
马歇尔试验
以推荐的沥青含量的中值为中值,按0.5%的沥青含量间隔,用已初步选定的各种矿料比例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试件的密度、计算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进行马歇尔试验,
测定稳定度、流值等物理指标。
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同沥青含量的关系图,综合选定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最佳沥青含量。
水稳定性试验
按选定的最佳沥青含量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水稳定性检验不合格,则需重新调整沥青含量及配合比,必要时增加抗剥离剂措施等重新进行试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最后确定各种矿料(及抗剥离剂)的比例及沥青含量。
铺筑试验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下层每层施工前均做不小于2000m2的试验段,认真做好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整理,最后确定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碾压设备的配备、碾压方法和运输车辆的数量等数据用于指导以后的施工。
④、路段施工
测量放样
a、利用导线点恢复中桩、边桩,主线上每10m设一桩,曲线段上5m设一桩。
b、高程测量上我们采用两级测量制,即一测量组,一复核组,切实做到数字准确,万无一失。
挂线
基准线加力拉到规范要求的拉力,基准线立柱与基准线之间连接牢固,以免发生上下或左右松动现象。
沥青混合料拌和
a、沥青混合料用意大利间歇式拌和机拌制,为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有700KW发电机。
b、拌和机能分级上料,计量准确,产量160t/h。
c、拌和设置专门试验室,及时对拌和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检验。
d、正式拌和前先进行试拌,全面取样进行马歇尔稳定试验,检验矿料级配及沥青含量的合格性,如不符合要求进行调整。
e、正式拌和后,前10天内按每半天取一次试样进行试验,以后每天取一次试样进行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饱和度。
f、每天检查各级石料备料质量,一定保证进料符合要求。
g、派专人检查混合料拌和质量,对于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每半个小时抽查一次,并且测每车料质量,一旦发现花白料、焦料及离析现象,立即停止拌和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对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坚决不上路摊铺。
h、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根据计量、溢料等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配料皮带的转速,但不能擅自调整微机内输入的数据。
微机内输入值根据试验室检查结果适当调整,绝不允许操作人员随意调整计算值。
⑤、沥青混合料运输、
a、沥青混合料运输用15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车的数量根据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