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评课稿.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三角函数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第一节•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正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坡度.

2. 地位及作用

正切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往往用正切来刻画•同时正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三角函数•学好正切,既为正弦余弦的学习打下基础,又为高中系统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极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但是,锐角三角函数和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它揭示的是角度与线段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符号表示的函数,因此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仍然比较抽象和困难.

2. 能力基础

学生已经经历了多次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对探究性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活动学习的经验,这为本节课采用小组活动来感知概念打下了基础.

3. 任教学生特点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扎实,求知欲强,想彖力丰富•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以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剑门关、乐山大佛、窦团山登山阶梯图片,再由“激流勇进”让学生感受斜坡的陡悄,提出问题:我们用数学知识怎样來比较阶梯的倾斜程度呢?

设计意图

用实际问题引出本课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

2. 教学重点

理解正切概念.

3. 教学难点

正切概念的形成过程.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教师加以启发诱导,抽象出本节课重要的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配合实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锐角和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这是一种函数关系,给出正切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概念后,通过小组合作辨析、应用概念,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与自主探究结合的教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五、过程设计

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感悟概念C=> 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 归纳小结

生活.

现实模型

学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念1・请学生观察4幅图片.教师提

出问题并巡视各个小组交流情况.

并请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得出的结

论.

小组活动1

学牛观察4幅图片,展开

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展

示探究四幅图片的成果.

判断梯子的倾

斜程度可以通

过研究倾斜角

的度数.

教师活动

问题1:如图,梯子AB和DE 哪

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合作探感

7S m1(图

• 澜

/

]1

1\14f>

Llmre L打

Y'

图1中的梯子等高,底小

的更陡。

图2中的梯子等底,较高

的更陡。

图3两个三角形相似,梯

子的倾斜角相等,所以一

样陡。

图4中的梯子底和高长度

均不等,直观无法判断.

问题2:如图,梯子AB和DE 哪

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图3)

问题3:如图,梯子AB和DE 哪

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图

效果:学生可以解决问题

1和2,但现有知识可能无

法解决问题3.

但通过小组活动,能力较

强的同学若有方案,

将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做好学生上台分

享解决方案的准备.

图3是相似三角

形,可以转化为

倾斜角相等,梯

子的倾斜程度相

同.图4学生无

法类

比图1.2.3白勺方

法得出结论,出

现认知盲点,这

恰好是本节课的

难点.

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抽象出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

如图,求tanC=( )

5 4 5

(A) 1 (B) - (C) - (D)- b 3 3 作辅助线构造

直角三角形,体

现数学的

“转化思想”.

教师点评:见比设K后利用勾股定

理建立方程求解,体现方程思想.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

两边的长度,可求两锐角的正切值.

已知任一边长度和一锐角的止切

值,也可求另两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解决,添加辅助

线解决了本题.

效果:要在非直角三角形

中求角的正切值,就必须

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

形,体现数学的

“转化思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组活动3

1. 探索30°, 45°, 60。角的正切值.请一名学生回答方法.

2. 探索菲特殊角的止切值.

如图,AABC是等腰肓角三角形,ZC=90° .AD 是ZB AC 的平分线,求ZBAD的正切值. 小组活动3

1>学生独立探索30。,

45°, 60。角的正切值.

效果:犬部分学生都是

采用构造直角三角形

的方法,根据正切的概

探索30°,

45° , 60 。角的

正切值是对正切

概念的延伸提高

•需要学生构造

直角三角形,再

次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