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第4章 非理想流动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踪剂的变化曲线,就可以得到反应器中有关停留时间分
布的信息。 t∞达到示踪剂的最大浓度cA0认为反应器中不 再存在原有的物料B,全部被示踪剂A所置换。在出口处
检测浓度的变化。
10
反 应 cA0 工 程
cA
c A0 t
F(t)=cA/cA0
1.0
归一化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ˆ t
停留时间t的平均值 t
平均停留时间,就可以根据实验测定的 E 函数来求得: 离散实验数据:
ˆ t
t E t t E t t

t C t
i 1 N i Ai
N
i
C t
i 1 Ai
i
2
反 应 工 程
设进入反应器的流体体积流量为v ,反应器中取一微元体积
dVR ,流体流过该微元体积的时间为 dt .不管流型如何,
2 1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t 0 t E( t )dt t 0 t 2 dF ( t ) t 2
2 t dC A 2 0 t C A0 CA 0
F( t )
CA C A0
t2
2 t i C Ai i 1
N
C A0
t2
12
反 应 工 程
25
反 应 工 程
2.简化模型的等效性 某一真实过程可以用多个简化模型来描述,但简化模型 必须等效于真实过程,不能简化到失真。 3.数学方法简单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简化模型决定了模型的数学方法,力求数学方法简单。 例如在气液反应中,双膜论所采用的方法比渗透论的数 学方法简单,所以直到现在,人们仍然采用双膜论来研 究气液反应。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t 0 t E(t )dt t
2 2
2
5
反 应 工 程
对于等时间间隔取样的实验数据,方差同样可改写为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t
2
t C t
2 i 1 N i Ai
N
i
C t
i 1 Ai
2 ˆ t
i
方差也就可以用示踪剂浓度计算。
反 应 工 程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 由于曲线由物料的流动状况决定,有很大的随机性,
很难用函数的形式加以比较,一般采用数字特征来表征
这些实验曲线,并加以比较。其中,最重要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和“方差”。由概率论可知,停留时间分 布的 数学期望 ˆ t 就是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8
2)瞬间注入总量为M的示踪剂,体积流量v中的浓度为
反 应 工 程
阶跃示踪法

B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v0
A
T→∞ t=0
示踪剂 cA0
c
A B
t
9
反 应 工 程
阶跃示踪实验: 在反应体系物料保持稳定流动的某一时刻,假若原流体 物料B通过三通阀切换为示踪剂A,这时进入反应器的物 料就由B切换成了示踪剂A。 出口检测原物料B逐渐减少,示踪剂A逐渐增加。根据示
cA0 t 0 tdc A
CA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0 tdF(t )
1
0
t
t
t
A
tdc t
0
cA0
c A0
dc A 1 0 t 0 tdF ( t ) c A0
cA0
11
反 应 工 程
因而写作数值积分的形式 平均停留时间:
t
方差:
2 2
t C
i 1 i
N
Ai
C A0
4.模型参数少,便于测定 简化模型中都含有模型参数。模型参数是简化模型偏离 真实过程的归并结果,都要通过实验确定,所以模型参 数越少越好,而且要便于测定。
26
反 应 工 程
数学模拟方法是化学反应工程中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可 行的,但并不是一种万能方法。 对于物料的流动状况,可以用流动模型描述。平推流和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浓度
0
c1
c2
c3

4) 标绘曲线 5)进行计算
18
脉冲法和阶跃法的比较
脉冲法 示踪剂注 在原有的流股中加入示踪 入方法 剂,不改变原流股流量 阶跃法 将原有流股换成流量与 其相同的示踪剂流股
E(t)
可直接测得
F(t)
可直接测得
反 应 工 程
4.2 流动模型
实际反应器内的流动是复杂多样的,仅用
6
反 应 工 程
对于等时间间隔取样的情况:Δt1 =Δt2= Δt3= ……
就可简化为:
t
ti ti C Ai ti C Ai
i 1 i 1 N
N
t
t C
i 1 N i
N
Ai
第 四 章
2
C
i 1 N i 1 N
Ai
非 理 想 流 动
t
ti ti C Ai
2
提出了一些简化了的定性模型。经这样的简化,边界条件
就可以确定了,当然,在简化模型时所引入的参数,还要 靠实验测定。有了定性模型,然后再结合有关的数学方程, 从而使复杂的过程得以简化,并能予以定量计算。在模型 化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简化”。把复杂的实际过程简 化为较简单清晰的物理图形,即具有用数学方式能加以表 达的物理模型,然后再变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 在准确性与简单性之间,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全混流是流动状况的两种极端状况。平推流和全混流是
理想流动模型,它们没有模型参数,因此可以直接对平 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进行计算。 对于非理想流动,可以用非理想流动模型描述,非理想 流动模型中含有模型参数。
27
反 应 工 程
平推流与全混流模型
平推流与全混流的停留时间分布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24
反 应 工 程
(3) 在气-液反应中,采用双膜论、溶质渗透论和表面更新 论等传质模型来描述气-液传质过程。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4) 在讨论流固相反应时,用缩芯模型和整体模型描述反 应过程。
这些都是对不同真实过程加以抽象简化、修改后的数 学模型。
29
反 应 工 程
根据
Dirac 函数的性质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F ( t ) 0 E( t )dt
2 2 2
1.0 ,t t 0 ,t t
2 2
t 0 t E( t )dt t t t 0

M 80 100 进入的量: C0 v0 0.8
流出的量: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C0 C Adt C Ati 5(3 5 5 4 2 1) 100
0 i 1

N
进入量=流出量=100,两者相符,一致性检验通过
V 12 t 15(min) v0 0.8
均有
dVR vdt
R
第 上式边界条件为t=0时,VR=0;t= t 时,VR=VR 四 v t 0 dVR / v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恒容时则为:
t VR / v
只要物料体积流量 与反应体积的比值相同,则平均停留时 间相同。流型只改变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却不改变
平均停留时间。
理想化的平推流或全混流进行计算是不够
填 的,非常必要对实际的流型进行逼近模拟。 料 塔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所谓模型法,就是通过对复杂的实际过 程的分析,进行合理的简化,然后用一 定的数学方法予以描述,使其符合实际 过程的规律性,此即所谓的数学模型, 然后加以求解。
20
反 应 工 程
1 )方程组的庞大,如裂解反应。多个反应同时发生,因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t。
ˆ t t 0 tE( t )dt 0 E( t )dt 0 tE( t )dt
1
反 应 工 程
dF(t ) E(t ) dt F t 1 ˆ t F t 0 tdF t
数学期望: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2
2 t c Ai i 1
N
c
t
2
Ai
5 2 3 10 2 5 15 2 5 20 2 4 25 2 2 30 2 1 15 2 3554 21 47.5
2 47.5 2 t 2 2 0.21 t 15
N
ti C Ai
i 1
i 1 N
t
2
t
2
t C
2 i
Ai
C
i 1
t2
·
Ai
只有当等时间间隔时才可简化
7
t=0, M 反 应 工 程 脉冲示踪实验步骤: 1)保持稳定流动 v0

第 c。 四 0 章 3) 以t=0为计时基准,检测出口处的浓度c。 非 M c 4) 标绘 0 0 c A dt 曲线→ 理 v0 想 5) 根据曲线(数据表)进行计算。 流 动 ·
成都在变化,因此物性数据也跟着在变化,这就使问题 趋于复杂化。
21
反 应 工 程
基于上述困难,用数学方程分析求解不可行,使得反应器
的设计放大一度停留在经验放大,也即通常所指的逐级放
大上。现在虽然可以借助计算机运算庞大方程组。但是, 边界条件与物性参数的确定,计算机是无能为力的。这就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反 应 工 程
阶跃法实验步骤 设有反应器,加入流量为v,物料B(例如水) 1) 物料保持稳定流动,在测定过程一直保持稳定流动, 则物料的流况不变。 2) 在一瞬间切换成示踪物A溶液,A的浓度为C0。例如 切换成高锰酸钾溶液。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17
反 应 工 程
3) 以t=0开始计时,在出口处检测示踪剂的浓度计入 下表 t 0 t1 t2 t3 …
例:V=12L的反应装置,用脉冲法测定。v0=
0.8L/min,M=80g。在出口记录示踪剂A的浓度cA随时间
的变化,结果见表格:
t(min)
cA(g/L)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0
0
5
3
10
5
15
5
20
4
25
2
30
1
35
0
求平均停留时间
t
方差
t
2
无因次方差

2
13
解:先进行一致性检验 反 应 工 程
3
反 应 工 程
数学期望
E (t )
面积重心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其物理意义
t
tˆ 为E(t)曲线的分布中心,即E(t)~t曲线所围 面积的重心在t坐标轴上的投影,数学上称 ˆ t为E(t)曲线对
坐标原点的一次矩(t-0)。
4
反 应 工 程
方差用来表示随机变量的分散程度,是描述停留时间分 布的重要参量。在数学上它表示E(t)曲线对于平均停留 时间的二次矩
平推流
E(t) F(t) 1.0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t
t
t
t
平推流在反应器的入口脉冲示踪剂,脉冲时间无限短,同 一时间进入的物料,会同时流出。示踪剂的形状在出口出 无改变,F(t)是E (t)函数的积分当
t > t >t
积分为0
t=
t
时为1
28
反 应 工 程
E(t)对t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此,所建立的方程组极其庞大。
2)几何形状复杂,边界条件难以确定。如最简单的填充 床反应器,由于在圆管中堆放了催化剂,其几何形状就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变得十分复杂,在数学上边界条件就无法确定,因为其
中的气体通道,是无法细加描述的。最常见的搅拌釜式 反应器,要确定其边界条件,也很困难。
3)物性参数是变化的。由于在反应器中各点的温度和组
14
反 应 工 程
平均停留时间还可以用数值积分来计算
t
t C
i 1 i
N
Ai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C

Ai
5 3 10 5 15 5 20 4 25 2 30 1 3554 21 300 15(min) 20
15
t
22
反 应 工 程
数学模型方法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由四部 分组成: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真实过程
简化模型
数学模型
模型计算
修改
模型检验 实际应用
23
反 应 工 程
数学模拟方法的基本特点如下:
1.简化模型 将真实过程加以抽象简化成简化模型。例如: (1) 在讨论理想流动时,把管式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状况 简化成平推流,把搅拌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状况简化成全 混流; (2) 在讨论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时,采用均匀表面 吸附理论,即均匀表面吸附模型来描述发生在颗粒内表面 上的催化反应。
E( t )

,( t t ) 0 ,( t t )
第 四 章 非 理 想 流 动 ·
E( t )dt 1.0
0
E(t)是典型的
t2
f ( t )E( t )dt
t1
Dirac 函数,该函数有如下性质: f ( t ),t1 t t2
0 , t t1 ,t或 t t1 ,t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