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1、从认识因素上 A 前者明知必然或者可能 B 后者明知可能 2、从意志因素上 A 前者希望 B 后者放任 (四)对二种故意分类研究的意义
三、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 (一)犯意转化 • 所谓犯意转化,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的 过程中,改变犯罪故意而常常导致此罪与 彼罪的转化。 • 犯意转化主要有两种情形: • 1、预备阶段的此犯意转化在实行阶段转 化彼犯意——以实行阶段行为性质定罪 • 2、在实行犯罪过程中的犯意转变——以 犯意高者定罪
早上起来很早,好不容易等到周六、周日, 就想睡个懒觉。但最近一段时间,他家楼 下新建了个集贸市场,早上卖菜的人比较 多,很吵闹。某乙十分气愤,心想周末早 上也不让我睡个好觉,一时冲动,就想制 造一点影响,发泄他的不满,于是找了一 块砖头扔下去,结果将一个卖菜的小贩 砸死了。
【案例3】
• 【案情介绍】某丙也是住在十层楼上,有天夜晚,在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 概念;理解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 失及其类型;理解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 理解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掌握 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 事责任的影响。
• 内容提要:本章详细阐述犯罪主体对自 己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 重点:犯罪故意 • 犯罪过失 • 认识错误
• (一)直接故意 • 1、明知+希望——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 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2、明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 • A 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 B 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 • • • • •
3、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A 目的明确 B 态度积极 C 意志坚决 4、一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并不要求很具体 5、某些犯罪的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 规定的特定事实(如:销赃罪)
• (二)间接故意 • 1、明知+放任——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2、认识因素——明知可能 • 明知必然???
• 3、意志因素——放任 • A 放任不是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 果的发生 • B 放任——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又并不阻 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 的发生 • C 危害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意志 • D 对危害结果持听之任之地态度
• 4、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况: • A “无所谓”——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 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 B “豁出去”——为了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 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 • C “不计后果”——并非明确追求具体结果,而是 在瞬间的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放 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 D“寻求刺激”——行为人处于蔑视法纪、追求刺 激等动机,实施某种具有危险性、危害性的行为, 放任对不特定对象多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或不发生。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义
• 1、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 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 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 的、犯罪动机、无罪过事件、认识错误 • 3、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表明 行为人主观上是有恶性的 • 4、犯罪的不同罪过形式及其意义
二、司法实践中查明 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
• (二)另起犯意——数罪并罚 • 所谓另起犯意,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因某 种原因出现,停止原犯罪行为而另起其他犯罪故意, 实施另外一个犯罪行为。对于另起犯意者,原则上 应施行数罪并罚。 • (三)另起犯意与犯意转化区别 • 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主要区别在于: • 1、前一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停止下来。 • 2、犯罪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 3、犯罪客体即所侵害的法益是否为同一或者同类 法益。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 1、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 2、犯罪故意不同于故意犯罪
• (二)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 1、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
• • • • • A 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1)对行为本身的认识——行为的内容、性质 (2)对行为结果的认识——结果的内容、性质 (3)对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 B 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认识?
【案例6】
• 甲男与乙男于2004年7月28日共谋入室抢劫 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7月30日 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 校园内。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 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 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 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100元)给自 己。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 能没有手表。你拿走其他东西都可以,只要 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
• C 如何理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结果? • (1)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要发生危害结果 • (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危害结果 • 2、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 A 希望——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 • B 放任——听之任之地心理态度 • 3、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案例5】
• 【案情介绍】被告人韩某,是某公司车队司机。 某日晚,该公司临时工赵某加班后,因宿舍较远, 就请车库管理员解决一下住宿。管理员就把赵某 安排在一辆汽车的驾驶室中休息,并告诉赵某晚 上12点钟左右还有汽车回来。赵某在驾驶室中睡 了一会儿,嫌天太热,便搬到院中睡。晚上10点 多钟,天下小雨,赵某就拉了条塑料布将头脚蒙 住。12点钟,韩某驾驶解放牌汽车返回车库,在 倒车时,右前轮将睡在地上的赵某轧死。人民检 察院以过失杀人罪对韩某起诉。
• • 注意义务:法律明确规定的注意义务,也包括习惯上或一般道德上的注意义务 预见能力: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为参考
• B 意志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 3、轻信——过高估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 其自身的客观的有利因素,而过低估计自己的 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
• 4、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 (1)相同点: • A 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 • B 意志因素上: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 • 1、概念——应当预见+能够预见+没有预见 (由于疏忽大意) • 2、特征 • (1)应当预见—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能力 • (2)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 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 A 无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 • B 有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
【案例7】
• 甲、乙、丙三人周末相约,到野外山林去野炊。三 人打了一只野兔,进行烧烤。正在这时,天空突然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眼看就要下大雨了。甲提议 赶快下山避雨;乙说先把火熄灭掉,不然会起火; 丙说马上就要下雨了,一下雨火不就熄灭了吗?还 是赶快避雨要紧。经丙这么一说,三人扔下燃烧的 火堆,慌忙往山下奔跑。结果刚到山脚下,阴云散 去,雨最终没有下,反而刮了一阵风,结果这堆火 将整个山林点燃了,造成重大火灾。这一案件中, 甲、乙、丙三人,对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主观上显然都是有认识的,那么是间接故意还是过 于自信的过失呢?
• 【例题1】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 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 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 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 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 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 • A 直接故意 • B 间接故意 •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 【答案】B
第三节
犯罪过失
一、概念
• 1、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 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 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 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 2、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的区别 • 3、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
• 1、概念——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已经预见+轻 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结果的心理态度 • 2、特征: • A 认识因素—已经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 (2)不同点: • A 认识因素上
• a 间接故意:对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 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 • b 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可能性是否转化为现实性, 发生了错误的认识和估计
• B 意志因素上
• a 间接故意: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 又不采取措施加以阻止 • b 过于自信的过失: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其意志, 并且采取措施加以阻止
打扫卫生时发现一块砖头没什么用了,某丙又比较懒 惰,不想开门扔到楼梯口的垃圾箱里,他想楼房的一 侧临着大街,是不能随便扔东西的。而楼房的另一侧 以前是一片垃圾场,最近一段时间改造成一块草坪并 种了几颗树,但前几天这个地方吊死一个人,阴森恐 怖,白天都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夜晚这里肯定更没有 人,所以从这地方扔砖头下去肯定没事。于是就走到 这一侧的窗户扬手将砖头扔了下去。没想到这时有一 对恋人在草坪旁散步,砖头正好把小伙子砸死了。在 这种情况下,某丙扔东西的行为对该死亡是什么心态 呢?
【案例1】
• 【案情介绍】某甲住在十层高的楼上,有
一天,站在窗户前观光眺望,结果看见大 街上走来一个人,身影很熟悉,一看,原 来是自己曾经找了半年的一个仇人张三。 这时某甲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看着张三 走近自家阳台下,就瞄准他,一个砖头扔 下去,结果正好将张三砸死。
【案例2】
• 【案情介绍】某乙平常工作很辛苦,每天
• 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 “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 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丙不同 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 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 泪脱完衣服。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的乳 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穿上衣服了。”在 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 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 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 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 乙各分得500元。试全面分析本案。
【案例4】
• 【案情介绍】丁某从前住在平房里,有随手从 窗户扔东西的坏毛病。现在旧城改造,他被安 排了新的住处,半岛十层高楼上。这一天丁某 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打扫卫生,发现一块旧砖头, 坏毛病又来了,随手从窗户扔了下去,结果刚 一出手,就想起来了现在住的不是原来的平房, 而是十层楼,但是为时已晚,砖头已经出手了, 随着下面的一声惨叫,楼下的一个晒太阳的老 头被砸死了。这种情况下,丁对老头的死亡主 观是什么心态?
【案例8】
• 甲是一个司机,某日深夜驾车赶路,因疲劳驾 驶将一过路人撞成重伤,甲急忙下车查看,看 到周围没有其他人,就把被害人驮到路边的一 个小树林里,然后驾车逃跑。被害人由于失血 过多而死亡。在法庭上,肇事司机甲辩解说, 当时把被害人放在离道路不远的小树林里,就 考虑到也相信被害人夜晚会醒来,可以呼救, 或者有过路人发现,被害人是不会死亡的,而 自己急于赶路没有来得及抢救,所以他对被害 人的死亡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非故意。那么这 个肇事司机的辩解是否成立呢?
• 【例题2】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 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 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2003年试卷二第1题)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 【答案】B
• 【例题3】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 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二第2题) •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 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故不成立盗窃罪 •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 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 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 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