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必背古诗-出塞-古诗阅读赏析PPT课件

必背古诗-出塞-古诗阅读赏析PPT课件

1. 错误的程序与正确的程序
• 错• 误导的语程序 • 选• 择PP设T快计速模入板门
• 添• 加PP文T成字功内的容关键原则
• 插• 图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 设• 置设动计画赏心悦目的PPT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 调整修改
• 结束语 • 宣讲
• 正确的程序 • 设定目标,构思大纲 • 组织素材 • 文字、图、表、多媒体 • 依次导入PPT中 • 调整结构,修改内容 • 选择模板或自行设计 • 设计版式、切换、动画 • 预演排练 • 正式宣讲
秦时明月汉时关
同情将士

万里长征人未还
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渴望安定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息战乱 安定边防
1、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 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 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 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 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 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 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主体内容结构化
AAAAAA BBBB CCC …… BBBB …… …… …… ……
3. KISS原则
• 导语 • PPT快速入门 • 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 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 设计赏心悦目的PPT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 结束语
KI S S
3. KISS原则
• • 导保语持简单版式布局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
• 具这是28号字 • • 结这束是语36号字
• 这是40号字
• 这是44号字
• 这是48号字
• 母板与模版的使用 • 文字素材应用 • 剪贴画与图片的处理 • 插入数据图表 • 流程、图示的制作 • 动画效果制作 • 多媒体剪辑 • 超链接利用

2024版一年级晨诵诗歌PPT课件

2024版一年级晨诵诗歌PPT课件

2024/1/26
4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语言感知能力
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通过 晨诵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美 感和韵律,提高其语言感知能力。
2024/1/26
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 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模仿,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 动性。
培养语言创造力
诗歌创作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通过 晨诵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培养其语言创新能力。
则学文。
《百家姓》
03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
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14
CHAPTER 04
晨诵诗歌教学方法与技巧
2024/1/26
15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的处理,让学生初步感受诗 歌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思想性
选择具有积极向上、健康 向善的思想内容的诗歌,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 操。
2024/1/26
艺术性
选择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 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 美素养。
趣味性
选择生动有趣、富有童趣 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10
CHAPTER 03
一年级晨诵诗歌推荐篇目
2024/1/26
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范读,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尝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16
学生自由朗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 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出感情。
2024/1/26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燕歌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教学,详细内容为课文第三章《壮志凌云》。

本节课主要解读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韵律和思想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意义、文学价值。

2. 分析并欣赏高适在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燕歌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壮志凌云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讲解:介绍诗人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燕歌行》,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艺术手法。

3. 例题讲解:以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例,分析诗人的豪情壮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高适2. 诗人简介:高适,唐代著名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3. 诗歌韵律:七言律诗,对仗工整,韵脚协调。

4. 意境:描绘边塞壮丽景色,表现诗人豪情壮志。

5. 艺术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燕歌行》中表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并谈谈你的感悟。

(1)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感悟: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激励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燕歌行》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显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必背古诗-回乡偶书-古诗阅读赏析PPT课件4

必背古诗-回乡偶书-古诗阅读赏析PPT课件4

逼言无桑者不首别感抒还品代《 作
真朴奈、对变诗回的发乡,诗回 ,实之物生的抓乡同作之写人乡 充无情是活对住的时者时于贺偶 满华。人变比了亲,久。作知书
品 简 介
生,这非迁,家切也客第者章二
活感两的、流乡感写他一晚的首
情情首感岁露的;出乡首年组》
趣自诗慨月出变第了的诗辞诗是
。然语与沧作与二久伤在官作唐
一,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二,掌握生字词 三,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回乡偶书》讲解
感 谢 观 看!
主讲:老师
PPT 制作技巧培训
怎样做好PPT
培训提纲
一、导语 二、PPT的应用范围 三、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四、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五、设计赏心悦目的PPT 六、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七、结束语
词句注释
词句注释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 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词句注释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 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 Ctrl
• PPT快速入门
+ F1
• 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 PPT常用功能与应用技巧 • 设计赏心悦目的PPT • 从熟练到高手:善用工具 • 结束语
三、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 • 导对语象原则
• PPT快速入门
• 结构化原则
• PPT成功的关键原则
• • PPKTI常S用S原功能则与应用技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课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课件

03
课堂活动
朗诵指导
总结词
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诵一遍,然后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节奏,让学生模仿并尝试自己有感情地朗 诵。同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通过朗诵传达出来。
小组讨论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 的参与度。
05
作业与思考
课后作业
01
背诵并默写《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
0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03
搜集李白的其他诗歌, 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
04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 关于离别的感想或评论 。
思考题
01
02
03
04
分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中李白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语 言特点。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是诗歌的主 题、情感、意象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
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课堂互动
总结词
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诗 歌的创作和表演中,增强学生对诗歌的 理解和兴趣。
VS
详细描述
《宣州谢朓楼饯 别校书叔云》教 学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文本解析 • 课堂活动 • 拓展阅读 • 作业与思考
01
课程导入
诗人简介
总结词
介绍李白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详细描述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飘逸、豪放,富有 想象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燕歌行并序》课件

《燕歌行并序》课件

《燕歌行(并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并序)》,该作品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并理解《燕歌行》诗歌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了解作者高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感悟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燕歌行》。

2. 理解并掌握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 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燕歌行》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燕歌行(并序)》文本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燕歌行(并序)》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内容,解读边塞诗的艺术特色,讲解作者高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燕歌行》为例,分析边塞诗的情感表达,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燕歌行(并序)》2. 板书内容:a. 作者:高适b. 诗歌内容:边塞风光、战事惨烈、将士壮志c. 艺术特色:边塞诗、豪放、激昂d. 情感表达:忧国忧民、壮志凌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熟读并背诵《燕歌行》。

b. 分析《燕歌行》中的艺术特色,结合边塞诗的特点进行解读。

2. 答案:a. 《燕歌行》原文。

b. 结合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提高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课外古诗阅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阅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 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知识备查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 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 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 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 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 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 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 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诗第
词 解 析
二 章
通读诗文
长沙过贾谊宅
qīng
huàn 刘长卿 (唐)
zhé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xié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báo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lián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理清诗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解析诗句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 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 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 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 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01
02
03

走 进
诗 词
总 结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栏目一 入门第1课 栏目二 入门第2课
栏目导引
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 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 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 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读懂古诗。
返回
入门第1课
入门第 1 课 3 角度切入赏古诗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
一致的,如乐景对
古 代

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
乐情,哀景对哀情。
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 以自然段 诗 ② 前 后 内 容 是 相
诗 歌

体 诗
景对哀情。②前
代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 气氛,主句

词媚 后内容是相关、
诗 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写景,尾句
相反、相衬的,
歌 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 过渡。下阕
形成虚实相衬
派、豪放派两大类。
抒情
的关系,如乐景
衬哀情等。
返回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小 令 有 单 阕
返回
答案: 正常语序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 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 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是:即使是剩下 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偏爱吃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的。)诗句与原 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注意:“啄”为古入声字, 所以为仄声)。但老杜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 “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 的韵味中,透露出崎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 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诗歌内容
(1)从题目入手。 ❖ (2)从关键诗句入手。 ❖ (3)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
(4)从形象的象征义入手。 ❖ (5)从诗歌的类别入手。
诗歌类别
❖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 心情。
❖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赞美之情。
❖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 坦陈心志的告白。
(2008年黄冈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示例: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 “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 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 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理、 托物言志)
有何效果 ❖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 3、某个字有的版本作其他字,你觉得
哪个更好,为什么?
品味语言
❖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C、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D、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替套路:这句话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
法),写出了(突出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情感(心情,心境)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作一简 短赏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 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 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07泸州)(一)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 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思家。
❖ 怀古诗: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慨个人遭遇,渴望建功 立业;抨击社会现实,担忧国家民族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 苦。
理解诗歌内容
❖ 答题套路:
❖ ①写了什么内容 + ②运用什么方法 + ③表达什么情感
诗歌品读(2008年泸州中考)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在诗歌一、二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诗歌三、四句运用主要表现手法 及其作用是什么?
1、理解内容,把握作者思想 感情。
2、品味语言,鉴赏表达技巧 3、感知形象,体会意境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 答案要点:
❖ ① 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b.以 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② 、渲染了悠闲恬淡
的静谧气氛.
品味语言
❖ 提问方式: ❖ 1、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词?
满压
(2)第三句中“流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 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
而“流连”不仅写出蝴蝶嬉戏花间的情景,还流露 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实战演练
❖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 辽远的原野,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喜之情。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故乡无限依恋(或对故乡的思念)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 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 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 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 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 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008年江苏)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 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燃”“燃烧”之意,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青翠 欲滴的山岭衬托下,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品析句子
②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虚实 结合、以动写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 象征、化用典故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双关等
抓准意象(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展开联 想,形成画面,表达的思想感情。
(2008年河南中考)渡荆门送别
李白
பைடு நூலகம்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