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一
民本和民生
1、(25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⑵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

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8分)
参考答案:方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人口多、农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

⑶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

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道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9分)
参考答案: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

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⑷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认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古代到近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我们今天应该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2、(25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

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

试举例说明。

(4分)
参考答案: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

(4分,每点2分)
(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

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5分)
参考答案:举措: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3)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

(6分)
参考答案:措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技、文艺、制定教育方针,发展各级各类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4)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世纪之交,党和政府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高瞻远瞩,做出了哪些重大战略决策?(5分)
参考答案: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走和平崛起道路。

(1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遍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8分)
参考答案:评价: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9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5分)
参考答案: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⑶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6分)
参考答案: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⑷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同样给分)
4.(32分)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

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试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2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后来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大伟大创举"。

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什么?(4分)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2分)
(6)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2分)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或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2分)
(2)主张:平均地权。

(2分)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4分)
(3)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2分)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4分)
(4)问题: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4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分)
(5)创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4分)意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

(2分)
(6)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5、(32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呈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9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5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6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2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2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分)
(2)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9分)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分)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分)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1分)
(3)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3分)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3分)
(4)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产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同样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6、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

……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4分)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4分)
举措: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设洛口仓(含嘉仓)。

(4分)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

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分)
参考答案: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材料三: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4分)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分)
参考答案: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

(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4分)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4分)
参考答案: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4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